今天是2017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日的最后一天,不知为什么,整个上午心里空荡荡的,时而外出遛狗,时而看会电脑,时而拿起那本没有看完的书,时而打开得到APP听那本没有听完的书。
拥抱不确定的世界回顾过去的七天,我自认为是我度过的最充实的假日,在过去的七天里,我读完了5本纸质书。在得到APP里听完了89本音频书,每天平均步行14500步,见到了一位高中时的同学,以及花了两天时间去普陀山还愿,完成了5篇读书笔记及一篇游记。每天坚持早起,生活非常有规律且充实。但是什么原因让自己今天空荡荡呢?
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是恐惧,是害怕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我们为什么觉得那么累,明明这一天什么都没有做,整个人觉得身心疲惫;有时整天忙忙碌碌,但心情超好,身体也没有任何不适。
《精力管理》这本书告诉了我答案,那就是很多焦虑和恐惧消耗了我们大量的精力,相反,当我们开心地去做一件事情时,精力消耗是很低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时无所事事反而觉得很累的原因。
《少有人走的路》也告诉了我,人生苦难重重,遇到困难时,我们只有臣服,并勇敢地去面对。在直面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开启心智成熟之旅的必经之路。人生路上的那些磨难,是上天给我们的恩赐,我们应该乐观地面对。积极的心态会减少精力的消耗,修炼我们的心灵。
我时常这样问自己,我们走了那么多的路,读了那么多的书,但还是面对不确定的时候,内心依然充满了焦虑和恐惧,尽管有时没有表现出来,但这些消耗精力的负能量进入了我们的内心,久而久之,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严重伤害。
如何去解决呢?
按照很多心理学家的说法,和自己的童年经历有关。
在我的记忆中,我从小到大,都是父母姐姐在照顾,在他们的心里,我只有读书考大学这条出路,除了学习之外,我基本上是按照大人的意志做事,我从小就是一个绝对服从的孩子,从众心理严重,很少独立思考。在我的整个学习生涯中,我是非常自卑的,上课很少举手发言,课后遇到老师也基本上不打招呼,有时还绕着老师走,直到工作了很多年后,也不是很愿意接近领导,也不擅长和领导汇报工作。有时我也解释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一年前,我给自己设定了几个每天必须完成小目标,我称之为5+2 ,包括早起、列清单、一万步、日记、每周一本书(读书笔记)和两篇文章(每周总结和行业资讯)。5个小目标基本上坚持了下来,但每周检讨和一篇行业资讯没有做到位。但总的说来,尽管这些小目标不难达到,但要坚持下来也不是很容易,如果坚持下来了,对克服内心的焦虑是很有帮助的。
回归内心,审视自己,我是非常矛盾的,有时希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这些事情没有任何功利,不能给自己带来收入,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有时也希望能赚钱养家,需要有一份固定的收入来支付孩子们的学费,房贷和家里的日常开支。矛盾的是这份固定收入是靠卖时间得来的,在卖时间的过程中必须小心翼翼,接受内心的不悦。我也时常提醒自己,不就是一份工作吗?但决定放弃真的很难。
或许就是以上这些因素,塑就了自己应对不确定未来的无力感,也正是这种无力感,导致了自己内心的压抑和恐惧。
昨天看完了《斜杠青年》这本书,它给我带来了一些启发,如从打工者思维向创业者思维转换;寻找自己的管道;不断学习,找到自己工作之外的能够创造价值的产品。
未来是不确定的,这将是常态,唯有拥抱这种不确定,接受并直面所有这些痛苦,想办法来解决它才是正确的选择。对这些不确定问题的恐惧和逃避,会带给我们更多的烦恼,只能消耗我们更多的精力。
不走寻常路,会带给我们更多的不确定,也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奇,这样的人生是值得过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