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天地相参,相参即并列,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是从人遵循天地之道的角度讲的,天地之道是人类行为的基准。阴阳是一切生命的基础,有了阴阳,才有“祖气”,祖气就是人类生命的太极。
人的祖气刚形成的时候,美恶之间的关联和区分、清浊之间的纯粹与混杂,人与人之间都是不一样的,祖气的厚与薄、完美与缺陷,也都不在一个层次,因此人的生命进程中,有聪慧有愚笨,有长寿有短命,还有富贵贫贱都与祖气密切相关,所谓命来源于刚出生的时候,就是这个意思。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天地的祖气是太极之气,人的祖气就是受之于父母的肾元之气。从下文可以看到,脾胃中气为后天之本,中气和祖气是共同作用相互配合来完成生命运动的。
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中气,土居中央,中气就是土气。土又分阴阳,戊土和己土是也。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气,属阳,己土为脾气,属阴。
己土之脾气,其性上行,是一个阴升化阳的过程,脾气化阳以后,上升化为肝气,再继续上升,则化为心气;戊土之胃气,其性下行,这是阳气下降化为阴的过程,胃气化阴以后,下降化为肺气,再继续下降,则化为肾气。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脾胃属土,这就是人体的五行。
所谓的脾气和胃气,并不是仅仅指脾胃脏器产生的气,否则我们无法理解脾气上行和胃气下行的说法,人体五行之气都源自祖气,所以五行之气都是一气,从先天而言,就是祖气,从后天而言,就是中气,祖气和中气化而为一,它们都是不可分,五脏之气也是不可分的,它们都源于中气。中气左旋右转,阴阳升降过程中,阴阳是相互转化的,有规律的,中气之阴上行则化阳,中气之阳沉降则化阴。
人体之五行之气,又各分阴阳,阴生五脏之气,阳生六腑之气。脏腑互为阴阳,肾为癸水,为阴,膀胱为壬水,为阳;心为丁火,为阴,小肠为丙火,为阳;肝为乙木,为阴,胆为甲木,为阳;肺为辛金,为阴,大肠为庚金,为阳。阳降化阴,阴升化阳。
金木水火土五行各对应一个脏腑,同时阴火和阳火又各分君相,心为君火之阴,心包为相火之阴,小肠为君火之阳,三焦为相火之阳。
这一章黄元御讲的是脏腑生成,即五脏六腑是如何生成的,显然他还是从一气周流的角度讲的,也就是说不是讲五脏六腑的器官是如何形成的,而是讲五脏六腑的气是如何流通的,每个脏腑的气,其实都是一气的不同表达,本质上都是一气。这个后天的一气的本原是中气,而中气的本原是先天祖气,无论是先天之祖气还是后天之中气,无论是中气还是五脏六腑之气,它们都是共生的,相互转化的,不是独立的,相互替代的关系。
黄元御最后又讲到君火相火,这样就从阴阳发展为五行,在从五行发展为六气,六气理论也是黄元御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有了六气理论,五脏六腑的学说便于十二经脉学说有机地贯通了起来,即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六对组合分别对应五行和君火相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