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由写生活、文字💿抒写情怀🍸
经典的魅力 生活要懂得苟且,不要太向往诗和远方

经典的魅力 生活要懂得苟且,不要太向往诗和远方

作者: 陈雨池 | 来源:发表于2018-10-08 19:38 被阅读406次

生活要懂得苟且,不要太向往诗和远方。”

“繁华的背后是阴忧的凄凉和无奈。”

——泼冷水

经典的魅力 生活要懂得苟且,不要太向往诗和远方

洞悉人类的需要,观察社会、研究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为读者解惑释道,才是经典的真正魅力所在。

对于读者来说,“经典的魅力不在于好读,而在于启迪思想智慧。它正是符合我们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个人成长的心理需要、思想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现实生活中面对困难处理问题的需要。”

经典具有一种探索的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这句诗,极其形象地表现了经典作家的求索精神。无论是对已知世界的解释,还是对未知事物的求索,经典都充满了强烈的探索气息。

经典作家对世界多怀悲悯之心,欲以其作品拯世济人;同时又多具怀疑、探究的性格,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欲究其所以。一个是责任,一个是求知,这两者使经典作家成为探索自然与社会问题的前行者,并用他们的作品为读者揭示、解释自然与人类未知的世界,为人类的不断进步指明方向。

经典对人性探索,“来源于一种强烈的对于人性的道德关怀,这种关怀进而便为展开深刻的心理分析提供了角度和勇气。”(F·R·利维斯评价托尔斯泰语)法国作家卢梭的《忏悔录》,写的是个人成长中的善与恶,这本书为什么会成为经典呢?就在于它对人性以及人性与社会制度关系的探索。

不论善和恶,我都同样坦率地写了出来。”此书真实地描写了卢梭的下流行径。他说谎,行骗,调戏妇女。还有叫他一生都感到不安的嫁祸于人。16岁时,卢梭曾在维尔塞里斯夫人家当仆人,他偷了一条丝带,却把罪过转嫁到女仆玛丽永的头上,造成了仆人的不幸。

他抛弃朋友,他偷东西,以致形成了偷窃的习惯。他为了混口饭吃而背叛了自己的新教信仰,改奉了天主教。此书的经典意义何在?就在于它写出了人性的复杂。

卢梭通过个人的真实历史,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此书的经典意义更在于它对人性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探索。

它试图说明:人性是因社会制度不同而改变的,好的社会制度会使人性由恶变善,坏的社会制度会使人性由善变恶。作家由一个天性善良的阳光青年变成了一个充满了龌龊的青年,实际上是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经典的魅力 生活要懂得苟且,不要太向往诗和远方

本文来源:詹福瑞:教授、博士生导师。《光明日报》2016年10月27日。有所删减。

相关文章

  • 经典的魅力 生活要懂得苟且,不要太向往诗和远方

    “生活要懂得苟且,不要太向往诗和远方。” “繁华的背后是阴忧的凄凉和无奈。” ——泼冷水 洞悉人类的需要,观察社会...

  • 将眼前过成诗,才能抵达梦的远方

    谁的生活不苟且?谁的心中不向往诗和远方?“诗”和“远方”,俨然已成为“梦想”与“自由”的同义替换词。我们向往诗和远...

  • 鹦鹉和猪‖梦想

    猪再也不愿窝在猪圈了,他觉得自己太苟且了,他太向往诗和远方了。 鹦鹉怕他进水太多,担心地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 远方

    许巍唱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诗和远方,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向往。 远方,总是令人向往的。越...

  • “趣”空间畅想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是很多成年人的向往,走了这个向往,眼前的生活似乎只剩下了...

  • 我会

    如果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那我会过好眼前的苟且, 也会向往诗与远方。 作为女孩, 我不敢说自...

  • 2017-10-30

    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向往诗和远方。

  • 迈不过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只能是种情怀

    生活不是只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 生活不是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可,迈不过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只能...

  • 身立于此,心向于厮

    为了生活,我们常常陷入焦虑 也曾执着的相信“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其实我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也未...

  • 踮起脚尖,依旧触碰不到诗和远方

    文/Lucky 初叁 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未入世的人总是向往着诗和远方,在学校的学生活得像在梦里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典的魅力 生活要懂得苟且,不要太向往诗和远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zl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