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史记五帝本纪》)颛顼,号高阳氏,列五帝之一,是一位有文治武功的“人文始祖”。
颛顼(公元前2535--公元前2437,在位78年)在位期间,创制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使中国首次有了版图界线;统一文字,建立统治机构;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针对当时巫术盛行,下令民间禁绝巫教;他还改革甲历,定下四季与二十四节气。因此,《史记五帝本纪》这样定位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才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他在位期间,中国版图“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史记五帝本纪》)
颛顼时期的都城在哪里?《竹书纪年》载,颛顼“居濮”。张晏为《史记五帝本纪》注引曰:“高阳者,所舆地名也。”即颛顼继承大统后初国高阳(即今河北高阳县旧城),因地名而称高阳氏。皇甫谧(mi)在《史记五帝本纪集解》中说:“颛顼都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即后来颛顼又迁都到河南濮阳。
帝丘究竟在何处?今人研究有三种观点:其一为故县说,即秦汉时濮阳县治一带。《春秋传》曰:“秦始皇徙卫君角于野王,置东郡,治濮阳县。”今《濮阳县志》也说:“濮阳故城,即汉时旧县,位于今濮阳县西南十五华里故县村一代,今子岸乡。”即古帝丘在今濮阳县子岸乡故县村;第二种观点为土山说。郭璞注《山海经•海外北经》曰:颛顼“号高阳,家今濮阳,故帝丘也。”《河南通志》云:“帝丘城在滑县东北七十里土山村。”土山村在今内黄县梁庄乡三杨庄西北三里许的硝河西岸;第三种观点为高城说。《明一统志》说:“颛顼城在开州东二十五里。”《濮阳县志》也说:“今濮阳东南25华里之高城,即颛顼城遗址。”该种观点认为古帝丘在今濮阳县东南二十五华里的五星乡高城村。2002年在高城村东南发现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石碑,石碑记载高阳氏从渤海湾迁居颛顼城,为颛顼居帝丘提供了佐证。1965年5月,考古学家廖永民、李仰松与郭延民一道,到史籍记载的高城村进行考古调查,经多处钻探与实物资料证实高城确实为颛顼遗都,从而揭开了帝丘的真正面纱,表明帝丘在今河南濮阳高城。
颛顼之后,帝喾继位。帝喾初都帝丘,后迁都至伊洛平原。夏朝时,相在此居都13年(后相十五年至后相二十八年),少康时期亦曾在此居都。商朝先祖相土、玄冥都曾居都帝丘,殷商建立后帝丘一直为京畿辅地,西周时卫成公在此为都并王位相传18人,历时长达388年(《史记·卫康叔世家》与《年表》上说389年)。秦汉时帝丘为东郡郡治。历史的长河在帝丘激浊清扬两千多年,谱写了中华民族一曲曲高亢响亮的曲章。
帝丘古城终结于汉朝的瓠子大决口(公元前132年),那场洪水无情的噬没了这座千古帝都,二十多年泛滥的黄河泥水将这里夷为平地,淤积而又肥沃的泥沙颠覆了人们的记忆。历史的尘沙令其悄无声息的沉睡于六米之下的大地,以至于两千多年后无数的考古学家为揭示其历史真相而劳神费力的寻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