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到采访任务,去某企业进行采访。
那一年该企业打了两年的翻身仗,已经明显见到了成效,不仅扭亏为盈,而且进入了上升的通道。领导们很重视,让我好好报道一下,给企业鼓劲,也算是为他们做一次免费的宣传。因为上了行业期刊,在全国都会有影响力。
为了表示重视,我这次的采访,可谓是格外隆重。一是有L书记亲自陪同前往,算是保驾护航;二是企业专门安排了车接车送。这个待遇还是从来没有过的。
到了企业,走进会议室,企业的热情自不必说。先是企业D书记简单地做了介绍,大家寒暄。
不一会,一个中年男人走进会议室。他中等个子,戴一幅极精致的金丝边眼镜,一双眼睛在镜片后面闪闪发光,他的额头宽而亮,一看就是极精明的人。他上前先是和L书记握手,然后把一双手向我伸过来,对我说,经常能看到我文章,第一次见到,才知道是巾帼美女。
之后,就是听企业的汇报,我除了带了录音机外,也详细地做了笔记。
在我看来,录音机录音是好,非常全面,一字不漏。但我还是习惯于现场自己记笔记。记笔记时,会抓住受访者现场的重点。重要的地方,可以随时打断受访者,让他再重复或强调。
L书记因为有事,汇报听了一半,提前离开。其实L书记是了解企业情况的,只是为了来陪我。
中午休息时,F总问我,在哪里吃饭?要不要去附近的一家馆子吃?
我说:“时间紧,就要工厂食堂吃吧,出去吃太破费了。”
F总说:“也好,感受一下我们的员工食堂?”
我和F 总一起走进员工食堂。这里布置得很温馨,干净整洁,自助式的,大家拿着托盘,在一排食材前各取所需。
有干部、员工不断地和F 总打招呼,F总频频点头,一幅和蔼可亲的样子。
我和F总坐在一张小桌边面对面地一起用餐。边吃边聊,相互询问彼此是哪个学校毕业的?聊到我们共同认识的人,我的一个同事是F总的大学的同班同学。又聊到年龄,原来我和F总竟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似乎这个缘故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还聊到爱人在哪工作?孩子多大了?这些比较私人化的话题。一顿愉快的午餐。
F总很能干,头脑灵活思路广,魄力大,敢于尝试别人没有做的事情。在他的带领下,企业很快跻身于他们子行业的名列前茅,企业扭亏为盈,为国家上缴了利税,职工也得到了实惠。企业里的中层干部们个个摩拳擦掌,积极性很高。
从企业回来,我花了两个通宵的时间撰写了一篇七千多字的长篇通讯报道,报道了企业在改革大潮中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技术创新的牛鼻子,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事迹。其中我用四个小故事作为每一小节的开篇。
我把我的初稿分别通过邮箱发送给了L书记、总编和F总,大家反应都很好。特别是F总,特地打电话给我,说特别喜欢我写的四个小故事,很贴切,有寓意,又新颖。他说一定要请我吃饭,还说上次就亏待了我。
很快,我的文章在报纸和期刊上分别发表,引起了行业内特别是企业所在领域的震动。有企业的老板给编辑部打来电话,称我报道的企业是他们领域中杀出来的一匹黑马,并邀请我去他们企业采访,说也要给我惊喜。
之后,和F总偶尔有电话交流,或短信交流。每年春节,F 总会给我发来短信问候。
有一年北京下大雪,雪下得特别大,全市交通几乎瘫痪。F总特地打电话给我,问我用不用他开车送我回家。那天我恰巧在印刷厂里核红,可能会工作到很晚,于是我婉言谢绝了F总。
再往后,慢慢地彼此失去了联系。
前年春节,我见到我的一位朋友,他和F总是大学同班同学。我向他打听起F总,说好长时间没有了联系。
我的朋友告诉我,现在F住进了监狱。因为企业做大了,各种诱惑太多,自己没能把持住,收受了贿赂,后被告发,被判了刑。
我有些遗憾,可能是人太聪明了,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个社会诱惑太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呢?有时刹那间,自己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贪心不可有,不要被欲望冲昏了头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