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找到一群同样关注孩子教育、关注自我成长的朋友。哪怕初次见面,似乎似曾相识,总是那么容易就彼此喜欢,因为我们同频同好。
看见即治愈,听见即治愈这是我第三次参加明珠老师的读书会,一开始认识明珠老师,是在科小立人书房“正面管教”陪育师课程的课堂上。明珠老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引导我们去思考去感受,让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自省、温暖、难忘的下午。
明珠老师笑容很暖,很温柔后来就参加了明珠老师的读书会。每一次都认识了不同的新朋友,她们或知性达礼,或内敛腼腆,或率性本真,认识她们本身就已经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了。
今天,我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她叫微笑。名如其人,很甜的名字,很甜的笑容。
娴静谦和,如沐春风在明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进入人生故事环节:你最近大脑盖子打开的一件事(愤怒、生气的一件事)
我们一点点探索自己的情绪来源,一点点剖析自己,借助温和的气氛,在不评价不纠正的环境中,慢慢探寻自己真实的内心。
流泪的微笑依然很美说到痛处,我们会哭泣会流泪,在泪水中治愈的不止是那颗焦虑的心。我们看见了自己的内在小孩,我们在尝试和她对话,拥抱她,给她能量。
一杯清茶,些许点心,很暖然后,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读书分享《孩子挑战》第21—25章(P253—307)
《孩子挑战》,值得一读我们各自分享了很多读书感受,主要是关于“激发孩子独立”这个主题的。在此就不一一摘录重现了。只分享一件具有代表性的事。
我记得我小时候,其实也没有很小,上大学的寒暑假在家也是这样。餐桌上,我妈很喜欢说“这个菜很好吃,你怎么不吃”之类的话。我就会觉得很不舒服。其实前一秒正想去夹,可是被她一说,我就特别不情愿去夹那个菜了。夹了内心也是抗拒的。
当时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心里很是郁闷,有种憋屈的感觉,还有点自责,妈妈让我吃我怎么还不舒服?觉得自己真是不太懂事,然后情绪变得更毛燥,对我妈更不耐烦。
而当我读到P265:”不论对孩子还是我们自己,被别人决定的生活非常让人郁闷和生气。”这句话时,我一下子全明白了。
可不是吗?不管多小的孩子,生来有自我探索,自己独立做事的需求。
我们常常看到餐厅里,幼儿想自己吃饭或者自己倒水。可一旁的家长往往会阻拦,怕孩子吃得满地都是,怕孩子打翻水杯等等。如果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时的幼儿往往是很倔强地还想要自己去做,即使他还说不清话,但他的小手挥舞着,仿佛在说,我不要你插手,我自己来我自己来。其实这里,是家长阻碍了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接着,是体验式活动。明珠老师让我们各自说一件知道孩子自己能做,我们却还是做不到放手的事。然后引导我们去思考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长期的和短期的。然后鼓励我们试着走出放手的最小一步。
在温馨的气氛中,读书会结束,我们用手机定格美好瞬间。
美好时光,定格瞬间遇见同频的你们,感觉被治愈、被赋能。
我们一边读书,一边分享各自的人生故事。
通过思想碰撞,内观自己,也觉察他人。
我们找到勇气、接纳自己、也理解他人。
谢谢美丽的陈老师,带来温馨的读书会,
谢谢美丽的微笑,带来美丽的礼物 ,
和美好的你,
愿成长路上与你们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