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赵跳芳
关键点摘录:
*父母和孩子有好的关系,讲道理才有用。
*尊重孩子,不要跟6岁前的孩子讲道理,越简洁的语言越好。
*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不要发泄情绪;描述自己看到的;关注孩子好的行为,忽视不好的行为:做得好要鼓励欣赏;做不好要学会忽略不强化。
*沟通是为了支持孩子的成长,传递爱,信任和支持。评价孩子的时候要用正面的语言,要说帮助孩子成长的话。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喜欢自己,接纳自己的孩子。当下的每一天都是最好的自己,学习是为了让自己更完美。
*家长的语言是塑造孩子的利器,父母都是语言催眠大师,评价孩子要用正面的语言,成长过程中孩子会内化成为父母评价的样子。
*人最需要倾听的是自己的话,要相信孩子的内在智慧;当孩子提出需求的时候,学会停下来,清空自己的大脑,用心听,用简单的话语回应替代提问,并指出孩子的感受,接纳回应孩子的感受替代直接给出建议。
*如何改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
1.全神贯注的倾听,三部曲:停-看-听。
你的沟通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沟通方式,你改变了,孩子就会改变;
2.非语言信息的传达。父母要学会察觉内在,表里一致很重要,用心表达,孩子才能接收到你的信息;
3.高质量的陪伴,帮助孩子接纳自己。孩子心理营养不足导致行为叛逆。
*只有自己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正确的传输给孩子。
听课感悟:
说起来很简单的道理,但是真正做到却很难。比如:陈述事实,不发泄情绪。这条不仅仅适用于跟孩子的沟通,也适用于跟所有人的沟通。但是不发泄情绪真的很难做到,之所以会有讲到动情处的说法,就是不带感情的陈述很多时候是无法“动人”的。然而跟孩子沟通时的重点不是打动孩子,而是要让孩子明白道理。说话习惯导致了我们难以在讲话时切换模式,这种带着情绪的沟通方式对孩子而言往往都不是准确的评价,但是孩子却会照单全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进而出现一系列行为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