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暑假的实习,我在搭车回梧州的途中,我收到母后在微信发过来的消息,本来我以为只是母子间在归途中友好的问候互动,结果聊着聊着,画风一转。母后很严肃地问我,回来是不是时间挺晚的,拿的行李多不多?
我说就带了一个箱,一个包,和一个我。
母后赶忙发语音:“太晚了,你还是用滴滴打车回来吧。”
当时我一听就懵了,凭我对母后的理解,一台IPHONE6在她的手上只有收红包和发红包的作用,什么时候“滴滴出行”会像外语单词一样在她嘴里面蹦出来,难道妈妈们已经进化了?
为了确保这不是个别现象,于是我尝试着将我们母子的对话截了个图放去发去朋友圈,评论区出现了就有了诸如
“现在妈妈辈不是只会跳广场舞,她们比你还潮....”
“我说我没零钱搭公车,我妈说你怎么那么傻,不会打优步啊....”
“上个月我妈给红包我搭滴滴...”
当然,除了正常点的人类,也有不少的壕,比如
“正常好么,我妈天天打车去买菜......”
想起来我用打车软件的次数也不多,2014年我拿着我的第一台智能手机去广州上学的时候,才知道在中国(其他国家不知道)可以用支付宝扫二维码给钱。上新闻传播课的老师分享她和她的朋友们在广州用优步打车的经历,我才知道外卖可以用诸如饿了么饱了吧,出去点餐可以用美团丑团,打车可以滴滴优步神舟,卖二手的可以取闲鱼甜鱼...
后来我在优酷里看视频,一个姓罗的胖子在不足20平方米的直播室里面大谈历史和经济发展的未来。他们管这种经济模式取了个洋气的名字,叫做“共享型经济”。还说国外非常流行这个,你把你车子闲置的位置让出来,给人搭个顺风车,顺便挣点外快。你也可以把房子里闲置的床让个位置,给陌生的旅客,让他们给点钱过夜,如果你桌子上恰好又有酒,那么你就可以听到他们分享的故事了。
但我发现,如果在2014年在一个广西的三四线城市里跟别人说,你可以把车子隔壁的位置让给别人,让他们搭个顺风车,你也能挣点钱。那么大家多半都会把你当成是傻子。你不怕人家半路打劫你么?你不怕人家下车不给钱?你不怕非法营运?
而到了2016年的寒假,我在手机店打兼职,正给一个客人把他新买手机装好的时候,听到客人看着新手机一脸感触地说:换了部新的手机,就可以在滴滴上快点抢单了。
原来是一个老司机,我心里默默打量到。
不过更值得我惊讶的是,既然这样一个老司机已经会用滴滴开始挣外快了,更不用说那些比他年轻的小司机已经在赚钱的路上早早上路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从北上广深的大城市传播到三四线的城市用的时间是差不多两年。这就意味着在这个小城市成长的年轻人接受新模式的时间,比大城市里的人慢了整整差不多2年。如果谁能在这个新事物传递的过程中预判到它的发展趋势。换句话说,如果你比隔壁的老王,在某个下午恰巧没睡中午觉,恰巧又看到一个你从来没看过的APP,也许你发现新商机的速度已经打败同城99%的人了。
想到这里,我默默打开电脑,看看这里还有什么能赚钱的APP是这个地方没覆盖到的.......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