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少年来讲,独自一人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是既有渴望又带有恐惧的事情,人在少年时期对外面的世界总是充满了猎奇之心,那个时候没有什么负担,不像人到中年以后总是顾虑重重。那年,我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之下踌躇满志的扛着行李,做了一夜的火车,独自到省会。那是我第一次在没有父母的陪伴下,独自乘坐火车,再次之前其实我也没有做过火车。虽然从我家的小县城到省城只有600公里,但是火车仍是要走一夜的,和现如今的高铁动车完全不在一个世界。
至今我仍旧清晰的记得(恍如昨日),那个清晨,我从火车西站出来,我一手提着大袋子,一手拉着一个皮箱,蹒跚的挤出出站口,现在想来我当时的样子一定搞笑极了。和我同来的还有几个同学,有两个是另一个学校的,出站后他们都走了。和我同一个学校的,也有另外2个人,他们都有父母陪同,出站之后还有小轿车来接。
孤零零的我,在那个雾气沉沉的早上,看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大城市,我的新生活。
我的大学,坐落在一座小山上,校门在半山腰,要走大概一公里的上破路才能看到。迎面是一个3层的小楼,是一座“工”字型的小楼,因为学校在山上,所以这个小楼虽然只有3层,却把整个校园遮挡的严严实实的。穿过副楼的回廊,是一条笔直的主干道,一直伸向远处,路两边布满了梧桐树,这种大叶梧桐,在我老家的小县城是看不到的。
在一片阳光中,我沿着梧桐路寻找报名的地方,左边是教学楼,两个竖着的新一点的教学楼,中间横着的一座旧的教学楼,整体也是“工”字型。旧的教学楼对面是图书馆,有学长们搭的报名点。一个瘦小的学长帮我搞定了报名的事情,带着我去宿舍,还帮我领了床褥和脸盆。他是烟台人,为人很开朗,后来他成了我们班的代班主任。有了他的帮助,让我一路上忐忑的心,稍稍的平复了一些。
我们住的宿舍楼其实很简陋的,总共只有5层,我的宿舍在1楼,4个高低铺,8个人一个宿舍,比我想象的要差一点。后来我才之后,其他学校的宿舍是4个人一个宿舍,上面睡觉,下面是桌子。虽然住的环境差一点,但是胜在人多啊,年轻人还是喜欢热闹一点,我的宿舍8个人来自4个不同的班级和专业,实实在在的大杂烩宿舍。
就这样,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了新的生活。
大学的生活,从新奇到无聊,从踌躇满志到庸庸碌碌,从忐忑不安中开始,在鸡飞狗跳中结束。
每个人说起大学的时光,都有各种说不尽的故事。不论是天天向上,还是风花雪月,其实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段。在当时,并没有那么渲染的色彩。就比如冲到食堂抢饭也只有在大一的时候,之后就不怎么按时去吃饭了。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并没有什么色彩。谈恋爱的走马灯似的的换女朋友,打游戏的彻夜不归,勤工俭学的十天半月看不到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大家虽然睡在一个宿舍,但是各有各的生活。
少年人总是不太理解社会的复杂,但是总会有明白的时候,有些人在上学时候就明悟了,有些人毕业好多年了还是很懵懂。不能说明白的早晚哪个好,只有经历社会的浮沉,才知道自己想要哪个。大学的时候一起吹牛喝酒,一起逃课打游戏,看一眼就知道对方想说什么。但是如今,却总也猜不透同学的想法,也许这就是世事的经历。
毕业的那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伤感,熟悉的、不熟悉的,基本上隔几天就烂醉如泥。一起在学校里溜达,拍了很多照片。然后就各自散了。
忽而一算,十年已过!
岁月为什么要用青葱这个词形容,以前我并不是很懂,最近翻看以前的照片,忽然明白了。
那个时候的我们,真的是朝气蓬勃,微笑里都闪着阳光的明媚,现在我们,脸上却总是挥之不去的疲惫和阴郁。
人生走了小半程,竟然有些疲惫。
如今回想,大学入学的那年,我是义无反顾的走向新的生活,那时候的勇敢不掺杂一丝的畏惧。
我想,我应该重拾这一份勇敢,经历下一个十年。
三十而立的年纪,更应勇往直前,就如,14年前的那个清晨,虽然蹒跚,脚步却坚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