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糖豆小美,一个能坚持运动却不能戒掉零食的打卡宝妈。
此刻在修行01
陶行知是很有名的教育家。
有一次他在学校看到两个小孩打架,一个大小孩儿欺负一个小小孩儿。陶行知赶紧阻止他们,把他们拉开,并且让那个大小孩儿去他办公室等他。
那个大小孩儿特别紧张的在办公室等待校长的到来。来了之后,校长给了他一颗糖,说:“你来办公室等我,说明你懂得尊师敬长”。
小男孩儿正百思不得其解时,校长又给了他一颗糖,说“我刚才调查了一下,你打他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懂得见义勇为”。
小男孩儿满怀内疚的说:“我其实不应该打他,我可以劝劝他,不要他再欺负女同学了”。“现在你认识到错误,并且找到了更好的方法,说明你懂得知错就改”,说完陶行知又给了他一颗糖,就让他上课去了。
人的幸福来自于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任何外在物质。陶行知用三颗糖教会了孩子要懂得尊师敬长、见义勇为和知错就改,这对于孩子以后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一个好老师关注的是学生的价值观,而不是简单的行为结果。
02
以上是今天听樊登老师的二级反馈课程时听到的故事,在惊叹陶行知灵活教育方法的同时,突然也警醒自己在教育孩子和自我成长时应该关注的层面——“教”引导价值观。
很多时候,我们关注的都只是事情表明的现象,比如孩子在玩积木,家长会认为他只是喜欢玩积木,并不知道为什么。如果用价值观的方式来引导是:孩子喜欢探索,所以愿意搭积木,探索各多的新形状。
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在潜移默化的修炼自我价值观。
比如工作中领导安排的任务,我从不会找借口。不管有什么样的困难,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完成自己能做到的最大程度,并提供至少两个方案反馈给领导。领导的批评或是纠错,也从来都是坦然接受,并记牢相似事件,保证下次不会再犯。
现在看来平常的品质,实则是这么多年自我不断修整、学习、反思的结果。这就是我脑中有这样的价值观,才愿意为之付着行动。那这样的价值观是怎样得来的呢?
我想应该是缘于高中时期一段疯狂的阅读。处在狂妄年纪时的自己阅读了很多类似《卡耐基成功学》、《细节决定成败》等的励志书籍,那时确实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感觉,每天都觉得全身充满了撬动地球的力量。
现在已全记不起来书中到底写了什么内容,但这种品质却一直指导我后来的工作和生活。听了樊登老师的课,才知道原来这就是一种教育引导方法,以价值观引导。
03
杨绛先生在被批斗时,说了一句话:此刻在修行…… 所以,如此不堪、困苦的批斗生活也没有打垮杨绛先生,反而让更多后来之人惊叹并学习她的处世学问。
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是修行,修心修志修品质,每个人都在自我行走的生活轨道中打磨自己。和平年代的修行其实并不如战争时代容易,因为那时的困难都是显而易见的,而现在的困难都是隐藏在平常现象之下的,此时的修行关键更注重于心之方向。
学习一个道理很容易,践行并持之以恒,就需要坚韧的毅力。所为大家,并不是出生就是的,都是在一日一日的磨炼打坐中修成的。所谓毅力,不过是每日做了自己更想做的那一件事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