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小白
01
看过第六期《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小伙伴,大概都会把“心疼孟佳”打在公屏上。
曾是30位姐姐中能力担当者的孟佳,这次竟然遭遇了观众和姐姐“抛弃”的双重打击。
节目中,姐姐们即将进行第三次公演,按照规则,二次公演安全团的队长,在这一轮可以继续当队长。
然而,三位安全团的队长都选择了放弃。
而最后一个说要放弃当队长的孟佳,因为黄晓明的一句“孟佳,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以及各位姐姐怂恿的声音,盛情难却,面露难色地坐上了队长之位。
谁知道,唯一一个愿意继续留任队长的孟佳,却因为观众喜爱度倒数第一,最后一个选歌。
要知道,第三次公演只有一首慢歌《花样年华》,很显然,最后一个选歌的孟佳,在一开始就被既定了结局。
原以为这已经是最尴尬的局面。
但很快,更尴尬的局面出现了。
孟佳是第一个选择队友的队长,当在孟佳选择时,几乎所有姐姐都开始顾左右而言他。
要么低着头,要么假装聊天,要么就玩手机,就是不和孟佳对视。
“姐姐们不是要避开我,而是要避开这首歌。”
孟佳对于这个情况十分明了,只是当时她一个人站在那里,所有的人都避免和她有任何的眼神接触。
那一幕,看得人十分心疼。
最后,孟佳的团队,除了主动选择她的吴昕,其余的队员则是最后剩下的3位姐姐。而这3位姐姐的观众喜爱度都是倒数。
然而,即便如此,孟佳还是在成团的那一刻,笑着安慰队友“没事,我们可以的。”
在后面的排练环节,孟佳虽然情绪很失落,还去搜索“如何提升观众喜爱度”,但还是耐心、认真地帮水平参差不齐的队友纠正动作,还不断鼓励队友。
那一刻,我看到的不是全能选手孟佳,而是一个隐忍克制自我情绪的姑娘。
02
张含韵曾这样形容孟佳——她压抑自己的地方太多了。
孟佳从小就接受系统性的培训,就让她成一个不会出错的巨人。所以她不会去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
所以,哪怕连隔着屏幕的我们都感受到了孟佳的绝望、痛苦,但是她从头到位都没在节目中哭诉。
其实,这不是孟佳第一次隐忍情绪了。
2018年,孟佳参加《热血街舞团》,接受着自己的师弟王嘉尔和鹿晗,还有同时期竞争对手宋茜的点评时,她也克制了自己的失落情绪。
当时,孟佳已出道8年。
这8年里,孟佳作为Miss A的一员,曾红极一时。
2000年,刚成团的Miss A 横扫了各大榜单榜首,在各个大街都能听到她们的歌,可以说是韩国女团的顶流。
首支主打歌就连续三周蝉联音乐网站人气歌曲排行榜的冠军,出道的同年,连得最佳新人奖女歌手、最佳舞蹈表演奖女子部门、年度金曲奖三项大奖,同时还获得2010年的韩国金唱片奖音源本赏。
这个热度,在当时堪称现象级。
但就是曾享受过如此辉煌时光的孟佳,在2016年选择正式回国发展后,开始沉寂、被有些人淡忘。
可以说,《乘风破浪的姐姐》是孟佳回国发展后,最好的“翻红”机会。
然而,根据剧透,以及李斯丹妮的微博证实,在第三次公演之后,孟佳就被淘汰了。
在录制第三次公演的当晚,孟佳发了条微博,只字未提比赛,也没有表现任何down的情绪,她发了两张自拍,说了句“睡饱了”。
但第二天孟佳出现在机场,有粉丝问她为什么戴墨镜。
孟佳也只是清清淡淡地回了句,“没事,眼睛肿了。”
她真的是那个,不会哭着要糖吃的孩子。
03
其实,孟佳并不是个例。
当我们慢慢长大,你会发现,情绪克制,似乎是每个成年人的最终成长归宿。
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闹就闹,这只是小孩子的特权。
因为是小孩子,当我们展示脆弱、无助的一面的时候,多半有个大人会伸出援手。
只是曾是孩子的我,当时并不明白,向我伸出手的成年人,他身上更是负荷了难以向外人道的情绪。
这段时间,我的个人情绪不佳,常常陷入负面情绪无法自拔。
但是,每次进家门之前,我会深呼吸,尽量说出一句看起来不那么丧的“我回来了。”
每次在公司承受重压时,也只能在快忍不住的时候,进洗手间,悄悄擦掉泪水,然后冲水出来,和遇到的同事微笑示意。
没有人不愿意向他人提供正向情绪价值,就像没有人愿意自己成为负能量的垃圾站。
所以那些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的情绪,也只能一次又一次藏起来。
毕竟,成年人啊,在人前就是要情绪稳定的。
只是,有时候,情绪还是会崩盘的。
就像那个醉酒倒在地铁站边吐边哭的销售人员,在自己的妻子匆匆赶到之后哭着说了一句,“宝宝,对不起。我感觉我没有用。”
就像那个刚给女朋友送完钥匙,要赶着回去加班,于是选择了逆行的小伙子,在被交警拦下后嚎啕大哭。
就像上周的我,去找领导协调工作事宜,努力情绪平稳地讲述事件、争取权益,却说着说着掩面哭泣。
我不知道其他情绪崩盘的成年人,当下想的是什么。
反正我当时想的是,我终于可以大声哭出来了,这些天,我都没有地方可以好好大哭一场。
而等我哭完,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太丢人了。
因为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哭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多问题。
04
作为一个成年人,真的不太容易。
成年人生活中的“至暗时刻”太多了。
成年人的周遭,都写满了责任、压力、生活和无奈。
正因为知道自己所经历的并非个例,正因为知道自己要做个合格的成年人,正因为知道自己终有一天回头看都觉得这些不是事儿,于是身为成年人的我们,一次又一次,忍下了情绪。
克制情绪,无可厚非。
只是,不能把情绪克制看作一个成年人的充分必要条件。
要知道,能在这些生活重担里撑过来,就已然是了不起的成就。
哪怕再多人觉得寻常,我们也要自己给自己掌声。
毕竟,我们是这么努力的,想要在人前扮演一个“合规”的成年人啊。
—END—
作者简介:林小白。热衷旅行,热爱写作,出版了《行动力》《每天多出一小时》《攀升》。公众号:林小白向上管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