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线性模型-分类模型

线性模型-分类模型

作者: 编程回忆录 | 来源:发表于2019-09-28 22:45 被阅读0次

    线性分类模型

    线性模型也可用于分类问题。我们首先来看二分类。我们可以利用下面的公式预测:

    y^=w[0]x[0]+w[1]x[1]+...+w[p]*x[p]+b>0

    这个公式与线性回归的公式非常相似,但我们没有返回特征的加权求和,而是为预测设置了阈值(0)。如果函数值小于0,我们就预测类别-1,如果函数值大于0,我们就预测类别+1。对于所有用于分类的线性模型,这个预测规则都是通用的。同样,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来找出系数(w)和截距(b)。
    对于用于回归的线性模型,输出y^是特征的线性函数,是直线、平面或超平面(对于更高维的数据集)。对于用于分类的线性模型,决策边界是输入的线性函数。换句话说,(二元)线性分类器是利用直线、平面或超平面来分开两个类别的分类器。
    学习线性模型有很多种算法。这些算法的区别在于以下两点:
    1.系数和截距的特定组合对训练数据拟合好坏的度量方法;
    2.是否使用正则化,以及使用哪种正则化方法。
    不同的算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度量“对训练集拟合好坏”。由于数学上的技术原因,不可能调节w和b使得算法产生的误分类数量最少。对于我们的目的,以及对于许多有用而言,上面第一点(称为损失函数)的选择并不重要。
    最常见的两种线性分类算法是Logistic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线性支持向量机(linear support vector machine,线性SVM)

    import sys
    print("Python version:{}".format(sys.version))
    
    import pandas as pd
    print("pandas version:{}".format(pd.__version__))
    
    import matplotlib
    print("matplotlib version:{}".format(matplotlib.__version__))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print("Numpy version:{}".format(np.__version__))
    
    import scipy as sp
    print("Scipy version:{}".format(sp.__version__))
    
    import IPython
    print("IPython version:{}".format(IPython.__version__))
    
    import sklearn
    print("scikit-learn version:{}".format(sklearn.__version__))
    
    import mglearn
    

    Python version:3.7.1 (default, Dec 10 2018, 22:54:23) [MSC v.1915 64 bit (AMD64)]
    pandas version:0.23.4
    matplotlib version:3.0.2
    Numpy version:1.15.4
    Scipy version:1.1.0
    IPython version:7.2.0
    scikit-learn version:0.20.1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from sklearn.svm import LinearSVC
    
    X,y=mglearn.datasets.make_forge()
    
    fig,axes=plt.subplots(1,2,figsize=(10,3))
    
    for model,ax in zip([LinearSVC(),LogisticRegression()],axes):
        clf=model.fit(X,y)
        mglearn.plots.plot_2d_separator(clf,X,fill=False,eps=0.5,ax=ax,alpha=.7)
        
        mglearn.discrete_scatter(X[:,0],X[:,1],y,ax=ax)
        ax.set_title("{}".format(clf.__class__.__name__))
        ax.set_xlabel("Feature 0")
        ax.set_ylabel("Feature 1")
    axes[0].legend()
    
    image.png
    在上述图中,forge数据集的第一个特征位于x轴,第二个特征位于y轴,与前面相同。
    图中分别展示了LinearSVC和LogisticRegression得到的决策边界,都是直线,将顶部归为类别1的区域和底部归为类别0的区域分开了。换句话说,对于每个分类器而言,位于黑线上方的新数据点都会被划为类别1,而在黑线下方的点都会被划为类别0。
    两个模型得到了相似的决策边界。注意,两个模型中都有两个点的分类是错误的。两个模型默认使用L2正则化,就像Ridge对回归所做的那样。

    正则化

    对于LogisticRegression和LinearSVC,决定正则化强度的权衡参数叫作C。C值越大,对应的正则化越弱。换句话说,如果参数C值较大,那么LogisticRegression和LinearSVC将尽可能将训练集拟合到最好,而如果C值较小,那么模型更强调使系数向量(w)接近于0。
    参数C的作用还有另一个有趣之处。较小的C值可以让算法尽量适应“大多数”数据点,而较大的C值强调每个数据点都分类正确的重要性。
    mglearn.plots.plot_linear_svc_regularization()

    image.png
    在上述左1图中,C值很小,对应强正则化。大部分属于类别0的点都位于底部,大部分属于类别1的点都位于顶部。强正则化的模型会选择一条相对水平的线,有两个点分类错误。在中间的图中,C值稍大,模型更关注两个分类错误的样本,使决策边界的斜率变大。最后,在右侧的图中,模型的C值非常大,使得决策边界的斜率也很大,选择模型对类别0中所有点的分类都是正确的。类别1中仍有一个点分类错误,这是因为对这个数据集来说,不可能用一条直线将所有点都分类正确。右侧图中的模型尽量是所有点的分类都正确,但可能无法掌握类别的整体分布。换句话说,这个模型很可能过拟合。
    与回归的情况类似,用于分类的线性模型在低维空间中看起来可能非常受限,决策边界只能是直线或平面。同样,在高维空间中,用于分类的线性模型变得非常强大,当考虑更多特征时,避免过拟合变得越来越重要。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breast_cancer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cancer=load_breast_cancer()
    X_train,X_test,y_train,y_test=train_test_split(cancer.data,cancer.target,stratify=cancer.target,random_state=42)
    logreg=LogisticRegression().fit(X_train,y_train)
    print("Training set score:{:.3f}".format(logreg.score(X_train,y_train)))
    print("Test set score:{:.3f}".format(logreg.score(X_test,y_test)))
    

    Training set score:0.953
    Test set score:0.958
    C=1的默认值给出了相当好的性能,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都达到95%的精度。但由于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性能非常接近,所以模型很可能是欠拟合的。我们尝试增大C来拟合一个更灵活的模型:

    logreg100=LogisticRegression(C=100).fit(X_train,y_train)
    print("Training set score:{:.3f}".format(logreg100.score(X_train,y_train)))
    print("Test set score:{:.3f}".format(logreg100.score(X_test,y_test)))
    

    Training set score:0.972
    Test set score:0.965
    使用C=100可以得到更高的训练集精度,也得到了稍高的测试集精度,这也证实了我们的直觉,即更复杂的模型应该性能更好。

    logreg001=LogisticRegression(C=0.01).fit(X_train,y_train)
    print("Training set score:{:.3f}".format(logreg001.score(X_train,y_train)))
    print("Test set score:{:.3f}".format(logreg001.score(X_test,y_test)))
    

    Training set score:0.934
    Test set score:0.930
    最后,看一下正则化参数C取三个不同的值模型学到的系数:

    matplotlib.rcParams['figure.figsize'] = [15, 10]
    plt.plot(logreg.coef_.T,'o',label='C=1')
    plt.plot(logreg100.coef_.T,'^',label='C=100')
    plt.plot(logreg001.coef_.T,'v',label='C=0.001')
    plt.xticks(range(cancer.data.shape[1]),cancer.feature_names,rotation=90)
    plt.hlines(0,0,cancer.data.shape[1])
    plt.ylim(-5,5)
    plt.xlabel("Cofficient index")
    plt.ylabel("Cofficient magnitude")
    plt.legend()
    
    image.png

    LogisticRegression模型默认应用L2正则化。更强的正则化使的系数更趋向于0,但系数永远不会正好等于0。进一步观察图像,还可以第3个系数那里发现有趣之处,这个系数是“平均周长”(mean perimeter)。C=100和C=1时这个系数为正,其绝对值比C=1时还要大。在解释这样的模型时,系数可以告诉我们某个特征与哪个类别有关。例如,人们可能会认为高“纹理错误”(texture error)特征与“恶性”样本有关。但“平均周长”系数的正负号发生变化,说明较大的“平均周长”可以被当作“良性”的指标或“恶性”的指标,具体取决于我们考虑的是哪个模型。这也说明,对线性模型系数的解释应该始终持保留态度。
    如果想要一个可解释性更强的模型,使用L1正则化可能更好,因为它约束模型只使用少数几个特征:

    for C,marker in zip([0.001,1,100],['o','^','v']):
        lr_l1=LogisticRegression(C=C,penalty="l1").fit(X_train,y_train)
        print("Training accuracy of l1 logreg with C={:.3f}:{:.2f}".format(C,lr_l1.score(X_train,y_train)))
        print("Test accuracy of l1 logreg with C={:.3f}:{:.2f}".format(C,lr_l1.score(X_test,y_test)))
        
        plt.plot(lr_l1.coef_.T,marker,label="C={:.3f}".format(C))
        plt.xticks(range(cancer.data.shape[1]),cancer.feature_names,rotation=90)
        plt.hlines(0,0,cancer.data.shape[1])
        plt.xlabel("Coefficient index")
        plt.ylabel("Coefficient magnitude")
        plt.ylim(-5,5)
        plt.legend(loc=3)
    

    Training accuracy of l1 logreg with C=0.001:0.91
    Test accuracy of l1 logreg with C=0.001:0.92
    Training accuracy of l1 logreg with C=1.000:0.96
    Test accuracy of l1 logreg with C=1.000:0.96
    Training accuracy of l1 logreg with C=100.000:0.99
    Test accuracy of l1 logreg with C=100.000:0.98


    image.png

    用于多分类的线性模型

    将二分类算法推广到多分类算法的一种常见方法是“一对多余”(one-vs.-rest)方法。在“一对多余”方法中,对每个类别都学习一个二分类模型,将这个类别与所有其他类别尽量分开,这样就生成了与类别格式一样多的二分类偶像。在测试点上运行所有二分类器来进行预测。在对应类别上分数最高的分类器“胜出”,将这个类别标签返回作为预测结果。
    每个类别都对应一个二类分类器,这样每个类别都有一个系数(w)向量与一个截距(b)。
    我们将“一对多余”方法应用在一个简单的三分类数据集上。我们用到了一个二维数据集,每个类别的数据都是从一个高斯分布中采样得出的: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X,y=make_blobs(random_state=42)
    mglearn.discrete_scatter(X[:,0],X[:,1],y)
    plt.xlabel("Feature 0")
    plt.ylabel("Feature 1")
    plt.legend(["Class 0","Class 1","Class 2"])
    
    image.png

    在上面的数据集上训练一个LinearSVC分类器:

    linear_svm=LinearSVC().fit(X,y)
    print("Coefficient shape:",linear_svm.coef_.shape)
    print("Intercept shape:",linear_svm.intercept_.shape)
    

    Coefficient shape: (3, 2)
    Intercept shape: (3,)
    我们看到,coef_的形状是(3,2),说明coef_每行包含三个类别之一的系数向量,每列包含某个特征(这个数据集有2个特征)对应的系数值。现在intercetp_是一维数组,保存每个类别的截距,我们将这3个二分类器给出的直线可视化:

    mglearn.discrete_scatter(X[:,0],X[:,1],y)
    line=np.linspace(-15,15)
    for coef,intercept,color in zip(linear_svm.coef_,linear_svm.intercept_,['b','r','g']):
        plt.plot(line,-(line*coef[0]+intercept)/coef[1],c=color)
        plt.xlim(-10,8)
        plt.xlabel("Feature 0")
        plt.ylabel("Feature 1")
        plt.legend(['Class 0','Class 1','Class 2','Line class 0','Line class 1','Line class 2'],loc=(1.01,0.3))
    
    image.png

    你可以看到,训练集中所有属于类别0的点都在类别0对应的直线上方,这说明它们位于这个二分类器属于“类别0”的那一侧。属于类别0的点位于与类别2对应的直线上方,这说明它们被类别2的二分类器划为“其余”。属于类别0的点位于与类别1对应的直线左侧,这说明类别1的二元分类器将它们划为“其余”。因此,这一区域的所有点都会被最终分类器划为类别0(类别0的分类器的分类置信方程的结果大于0,其他两个类别对应的结果小于0)。
    但图像中间的三角形区域属于哪一个类别呢,3个分类器都将这一区域内的点划为“其余”。这里的点应该应该划归到哪一个类别呢?答案是分类方程结果最大的那个类别,即最接近的那条线对应的类别。

    mglearn.plots.plot_2d_classification(linear_svm,X,fill=True,alpha=.7)
    mglearn.discrete_scatter(X[:,0],X[:,1],y)
    line=np.linspace(-15,15)
    for coef,intercept,color in zip(linear_svm.coef_,linear_svm.intercept_,['b','r','g']):
        plt.plot(line,-(line*coef[0]+intercept)/coef[1],c=color)
    plt.xlim(-10,8)
    plt.xlabel("Feature 0")
    plt.ylabel("Feature 1")
    plt.legend(['Class 0','Class 1','Class 2','Line class 0','Line class 1','Line class 2'],loc=(1.01,0.3))    
    
    image.png

    线性模型的优点、缺点和参数

    线性模型的主要参数是正则化参数,在回归模型中叫作alpha,在LinearSVC和LogisticRegression中叫作C。alpha值较大或C值较小,说明模型比较简单。特别是对于回归模型而言,调节这些参数非常重要。通常在对数尺度上对C和alpha进行搜索。你还需要确定的是用L1正则化还是L2正则化。如果你假定只有几个特征是真正重要的,那么你应该用的是L1正则化,否则默认使用L2正则化。如果模型的可解释性很重要的话,使用L1也会有帮助。由于L1只用到几个特征,所以更容易解释哪些特征对模型时重要的,以及这些特征的作用。
    线性模型的训练速度非常快,预测速度也很快。这种模型可以推广到非常大的数据集,对稀疏数据也很有效。如果你的数据包含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个样本,你可能需要研究使用LogisticRegression和Ridge模型的solver='sag'选项,在处理大型数据时,这一选项比默认值要更快。其他选项还有SGDClassifier类和SGDRegressor类,它们对线性模型实现了可扩展性更强的版本。
    线性模型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利用我们之前见过的用于回归和分类的公式,理解如何进行预测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不幸的是,往往并不完全清楚系数为什么是这样的。如果你的数据集中包含高度相关的特征,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很难对系数做出解释。
    如果特征数量大于样本数量,线性模型的表现通常都很好。它也常用于非常大的数据集,只是尤为训练其他模型并不可行。但在更低维的空间中,其他模型的泛化性能可能更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线性模型-分类模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kx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