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欢迎加入新生命教育,成为一名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毕生使命的教育人。
这不是客套话,因为这里需要你的力量。
希望共同走过的这段旅程,学校和你,能够彼此成就。
一、这是一本什么手册
这本手册,是迄今为止,我们关于新生命教育的全部心法和方法。
二、这本手册是干什么的
是为我们自己赋能的。
三、为自己赋能是什么意思
当你忘记学校的一切要求,但是具备以下三种能力的时候,你就能真正成为新生命教育的一员。
1、你能以理性、建设性的心态看待教育,从事教育;
2、你可以定义自己的工作目标,清楚自己的工作原则,在教育中恪守和完成它;
3、如果有人不能完成目标,你知道如何发起协作。
四、避免几个误解
• 不要认为手册是个姿态,很多工作中的难题,都能在这里找到应对策略。
• 不要望文生义,你看到的任何说法,都有复杂涵义。
• 不要忘记当面沟通的重要性。我们已经竭尽全力,把能表达的一切都写在了手册里。但还有大量隐性信息,需要你和我们一起体会。
• 不要期待一成不变。手册里所有的说法都是可证伪的。手册公开的那一刻,就已经“过时”了。
五、新生命教育是什么
1、新生命教育是什么
什么是新生命教育?下列一些说法,总有一款是适合:
和谐生态是新生命教育的基础
开放资源是新生命教育的氛围
成人成事是新生命教育的过程要件
发展自觉是新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
2、新生命教育的基本思路
围绕一个内核(高质量党建),凸显立德树人,为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把准方向;
抓住两个重点(精细化管理、课堂化推进),突出品质推进,为新生命教育高质量发展明确抓手;
完善三个视角(课程教学、学生发展、学教服务),体现协同推进,为新生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拓展四条路径(基于标准、围绕课堂、借助三化、紧盯质量),坚持系统优化,为新生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振动能;
着眼五大指标(高质量、名品牌、优服务、真创新、深开放),围绕生态发展,为新生命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明确任务;
第一章:我们的使命与愿景
一、新生命教育的使命
做最中国的人生行谊教育,培养担当名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新人(培育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
二、新生命教育的愿景
幸福培育,培育幸福
第二章:课程品控通则
一、课程是新生命教育的产品
什么是新生命教育的产品?
学生吗?学校吗?都很牵强,也都无法说通。新生命教育的产品是课程,一应产品都可以进行质量控制。
二、新生命教育的课程产品通则
1、符合幸福培育,培育幸福的办学愿景;
2、符合新生命教育的办学理念,“和谐生态、开放资源、成人成事、发展自觉”的育人理念;
3、指向“培育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育人目标
4、指向幸福培育“立 达”好少年的毕业生形象:有底蕴,会做人;有特长,会生活;有涵养,会共处;有担当,会做事;有抱负,会创新;
5、坚守办学策略:创新十大领域,缔造幸福校园
6、践行三风一训:
校训:能立能达,不怨不尤
校风:求真 向善 尚美 立新
教风:豫时孙摩 和易以思
学风: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新时代,如何做新生命教育的推动者
一、在新时代做抓学习的标兵
1、组织、落实好党的历史、方针政策学习,以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2、组织、落实好教育的新要求、新重点学习,以明确重点,推动事业;
3、组织、落实好规划、计划的学习,以践行落实、干事成事。
二、在新时代做抓落实的标兵
A、做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标兵
1、落实幸福培育小黄帽综合治理行动,实现学校文明形象标识的精细化管理;(分管校长:李利军 责任领导:胡志芬 责任部门:办公室、学生发展中心、学教服务中心)
2、落实幸福培育进校有序课,实现进校行为的精细化管理;(分管校长:马喜玲 责任领导:张朝阳 责任部门:学生发展中心、办公室)
3、落实幸福培育迎宾展示区创建,实现学校品质区域的精细化管理;(分管校长:李利军 责任领导:张攀 责任部门:学教服务中心、学生发展中心)
4、落实生态成长共同体金牌责任区创建,实现生态成长共同体的精细化管理;(分管校长:马喜玲 责任领导:胡志芬 责任部门:办公室、学生发展中心、学教服务中心)
5、落实幸福培育美好班级达标创建,实现美好班级建设的精细化管理;(分管校长:马喜玲 责任领导:陈伟红 责任部门:学生发展中心、学教服务中心)
B、做落实课堂化推进的标兵
1、落实“课堂第一”质量提升工程,实现学习学校整体质量的课堂化推进;(分管校长:李利军 责任领导:常健伟 责任部门:课程教学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学教服务中心、办公室)
2、落实“红色二七”主题综合实践课建设工程,实现德育质量的课堂化推进;(分管校长:张磊 责任领导:韩程远 责任部门:学术发展委员会,课程教学中心、学生发展中心)
3、落实二星梦想教师全员化工程,实现师资提升的课堂化推进;(分管校长:马喜玲 责任领导:段岩 责任部门:课程教学中心、梦想课程中心)
4、落实劳动教育专项提升工程,实现劳动教育的课堂化推进;(分管校长:李利军 责任领导:常健伟 责任部门:课程教学中心、办公室、学生发展中心、学教服务中心)
5、落实教学评信息化推进工程,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实现教学评的课堂化推进。(分管校长:李利军 责任领导:曹舒展 责任部门:办公室、学教服务中心、课程教学中心、学生发展中心)
三、回到“幸福培育,培育幸福”的初心与使命,凸显新生命教育——让美好看得见;
1、真抓学习,让美好看得见;
2、真抓落实,让美好看得见;
3、围绕初心与使命,让美好看得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