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10月,李笑来老师在上海的线下大课上说“我评价别人会尽量不作道德判断,所谓的心机婊、心机屌,在我看来都是认真生活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透彻!
一种认知偏差现象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K effect)。人们对自己的高估几乎无所不在,道德优越感也是一样。
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而不是用来审判别人的。当人们有了一个较大的成长后,可能会发觉自己先前的,一些道德优越感是多么的可笑。就道德优越感这个问题有必要再强调一下:即使个人或组织认为自己具有道德优越性,也要牢记一点,目标的合理,不能作为手段的不合理性辩护;即使你认为,自己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也不能采取卑鄙的手段。
司法系统讲究程序正义,在被法官宣判有罪之前,警察不能称呼任何一个人为罪犯,最多只能称呼对方为犯罪嫌疑人。
没有伟大的目标,只有伟大的路径,那些打着爱、伟大和崇高旗号,却采用卑鄙的手段的人,不是无赖就是脑残。
“道德优越感”是逻辑有问题,没有反思和学习能力之人的“尚方宝剑”。这样的人我们见到很多,他们一遇到问题和分歧,先根据自己的标准做一下道德判断,不行就发展成强词多理,以偏概全,上纲上线。
我谈了这么多道德,并不是说我完全否定道德。道德很好,只是单一的道德目标很可怕。钱钟书先生讲过,这么一段话,说上帝要惩罚人类,大概有几个方法,一场饥荒,一场瘟疫或者一场战争,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在人间降临一个道德家,如果这个人的道德目标一般人做不到,而且他还有强大的煽动力的话,这个人很危险,是人类的灾难。
没有阴暗相伴的光明不是真正的光明;没有谦卑相伴的自信不是真正的自信;没有严己宽人的道德就是不道德。
如何远离道德优越感?
践行自我成长,欣赏变量,敬畏常识,看得见别人的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