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云: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痢多发于秋,乃肺金不清,肝木遏郁。肝主疏泄,其疏泄之力太过,则暴注里急,有不能待之势。然或大肠开通,则直下矣。大肠乃肺金之腑,金性收涩,秋日当令,加以饮食起居间感受寒凉,肺金乘寒凉之气,愈施其肃降收涩之权,而不使泻出,则滞塞不得快利,遂为后重。是以治痢者,开其肺气,清其肝火,则下痢自愈。
生山药30克 生白芍18克 金银花15克 生地榆9克 牛蒡子6克 甘草6克 黄连、肉桂各5克 红白糖各15克 水煎服 冲服三七粉3克
黄连、肉桂等分并用,能交阴阳于顷刻,以化其互争,既燮理阴阳,又解寒火凝滞;肉桂原善平肝,黄连原善厚肠,二药相助,则平肝不失于涩,厚肠不失于凉。芍药、甘草,善愈腹疼,解寒火之凝滞。下痢久则阴分必亏,山药多液,可滋脏腑之真阴;且下痢久则气化不固,山药之益气,更能固下焦之气化。金银花、牛蒡子、生地榆,善解疮疡热毒,防治肠之腐烂。
亦可用:白芍60克 当归60克枳壳6克 槟榔6克 甘草6克 滑石末9克 广木香3克 萝卜子3克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白芍、当归至60克之多,则肝血有余,不去制克脾土,则脾气有生发之机,大肠自然有传导之化,加之枳壳、槟榔、萝卜子俱逐秽祛积之神药,尤能补中有攻,而滑石、甘草、木香调和于迟速之间,更能不疾不徐,使瘀滞之尽下,而无内留之患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