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寒热痢疾
偏热痢疾
1.白头翁汤
临床表现:腹痛,下红白,白多红少,或全白不红,后重,小便不利,口渴,身热,口臭,气实,口苦,舌胎干黄。脉象沉而实,或数而细沉有力。
处方:白头翁汤。
白头翁、黄柏、当归、白芍、葛根、槟榔各10g,黄连5g,绕脐痛甚,按之更痛者,加酒制大黄5-10g,清热养水,疏滞升陷即愈。脉弱者大黄忌用。
白头翁、黄柏最寒,能清下部木气郁热。
2.木香当归白芍汤
临床表现:下白物而不口渴,或下如熟藕粉之物,脉不实。
处方:炙草15g,木香2g,当归、白芍各10g,炒黄连5g
偏寒痢疾
3.桃花汤
临床表现:腹痛,下红白,极重,红多白少,或全红无白,小便不利,不渴,口淡,气微,或面红,舌胎白而润。脉象沉微,或洪大按之无有。
处方:桃花汤
干姜、赤石脂、粳米各15g,温寒即愈。
加减:左脉较右脉细者,加当归、白芍各5g以润养木气。
方解:干姜温中,赤石脂固滑脱,粳米生津液保胃气也。
4.干姜木香当归白芍艾叶炙草汤
临床表现:腹痛,下红白,极重,红多白少,或全红无白,小便不利,不渴,口淡,气微,或面红,舌胎白而润。脉不微不洪。
处方:干姜10g,炙草15g,木香3g,当归、白芍各10g,艾叶5g 炙甘草5g
外感痢疾
5.桂枝加葛根汤
临床表现:后重,下红白,腹痛,小便不利。身痛,与恶寒发热,脉象数促。或见手足抽搐,牙关紧闭。
辩证:此因外感,荣卫失和,引动里气失和,而病痢疾也。卫气闭束不舒,荣气干涩不润,所以可见手足抽搐,牙关紧闭。
处方: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各15g,小红枣肉六枚,葛根15g。
方解:桂枝汤和荣气,加葛根和卫气,荣卫和则肝肺之气和,肝肺气和,疏泄与收敛调和不偏,是以痢愈。
葛根和卫气者,葛根善升大肠金气,大肠气升,肺气自降,肺气为卫气之主,肺气降故卫气和也。
此方开卫气之闭,润荣气之涩,葛根、芍药各加为20-25g。葛根开卫气之闭,芍药润荣气之涩。
6.党参白术山药甘草汤
临床表现:如小便已利,病仍未愈,脉虚。
处方:党参、白术各10g,山药、炙甘草各15g。
左脉较细者,加白芍、当归各5g。
不思食者,加甜苁蓉、炮姜各3g-10g。
或用参、术、苓、草、当归、萸肉、甜苁蓉各5-10g,补脾养肝血亦效。
7.葡萄须
凡体虚,不能用木香以利小便之人,可用鲜葡萄须一握,煎服,小便即利。
8.乌梅白糖汤
或肥乌梅五枚,白糖一勺亦佳,补木气助疏泄也。
9.李根白皮
东行李根白皮,补木气助疏泄亦效。
10.西瓜汁
痢疾日久,饮食照常,左脉小而沉,小便不利而腹满痛者。
辩证:热伤阴分。
好西瓜饱食,小便清利,诸病自愈。
11.生荸荠
热伤阴分。
生荸荠十数枚,连皮嚼食,养阴去积即愈。
12.椿叶内服外敷
如舌白如粉不渴,日痢数十行,小便不利,痢下之物,白而沉重,胸腹如格,渐至不食,诸药不效者,脉必沉弱,如痢疾发烧,脉洪大有力则凶矣。
治法:用椿叶包围腰腹,紧垫肛门,并闭口做深呼吸,以闻椿叶的香气。
并煎椿叶浓汁,时时啖之。约半日之间,小便自利而愈。此危候也。
椿叶收敛金气,温运木气也。
13.东行李根白皮
.东行李根白皮二两浓煎亦效,李根最补木气,性微燥。
14.白芍母鸡汤
痢疾后重,如力大难支,有内脏都要压出之势,此为大虚。
处方:白芍25g,雌鸡一只,炖服,即能减轻。
鸡大补木气之阳,白芍和之助其上升也。后重力大难支,木气陷极之象。
痢疾的原则,中虚木陷。
15.黄豆粉
每年痢疾盛行之时,每日食炒热黄豆粉少许。
温寒,燥湿,疏木,使木气不陷,即可不病痢疾,可靠之法也。
16.黄土汤
临床表现:病痢时,过服热药,病愈之后,大便后有脓血滴出,肠胃间时痛时响,小便时少时多,腰下脊骨中,每夜必有似欲下坠之意,并作响声,肾脉肝脉如无,面色深黄,经年累月不愈者。
辩证:肝肾被热药灼伤,阴阳俱虚,肾寒肝热而土湿。
处方:黄土汤
甘草、干地黄、白术、炮附子、阿胶、黄芩、白芍各15g,灶中黄土40g。水煎温服。
方解:附子以温肾寒,阿胶、生地、黄芩以清肝热,白术、灶心土以除土湿,炙草补中,服后肝肾脉起,升降流通,其病乃愈。白芍降胆经以升肝经,清热滞收疏泄,以术草辅之重用最宜。
17.归脾汤
归脾汤亦效。
总结:
红痢有寒证有热证,究竟寒多热少。
白痢有热证有寒证,究竟热多寒少。
痢疾原则,只分寒热两门。
热证用《伤寒论》白头翁汤为提纲,
寒证用《伤寒论》桃花汤为提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