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基础设施,获取知识的便利性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越是这种后天的优势,使得现在的很多人放弃了书本,转而盯住了屏幕,从互联网索取知识。不是说借助互联网进行学习是不可取的,只是觉得任何一门学问和技能,如果不能系统的建立起来,形成自己的体系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一件挺浪费时间的事情,时间就是生命啊。
现在的很多人,已经习惯性的在应用市场下载很多很多的App,然后在上面花费大量的时间,看似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看了很多内容,但是末了,是错过了很多本应该可以通过纸质书掌握的知识,而且更有质量些,穿衣打扮,吃饭等都讲究质量,怎么到了知识这个层面都好坏兼收呢?你知道你在手机上看的是什么吗?无非就是刷朋友圈,刷微博,刷空间,看公众号,看知乎,看影视剧,看今日头条,听喜马拉雅,听荔枝FM,听懒人书,听音乐……看似把时间塞得很满,没有浪费的感觉,但是,当一天结束了,你躺在床上的时候,回想一下今天到底学了什么东西时,你才会觉得什么都没有学到,骂自己是一个怀着八卦的心,开启上帝视角,现实中一无是处的屌丝罢了,不免心虚不已。如果一天是这样没觉得怎么样,那我们把时间拉的再长一点,你觉得一个每天重复这种状况的人,和一个每天花时间看书增长智慧的人,哪一个人的成长更多些。
最近看了一段陈丹青的专访,他说自己每天有5-6小时的读书时间,我听到他说这些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惊讶的,因为一天能有5-6小时的读书时间,是何等难得的一件事啊!甚是羡慕!想要做到这些,他是要放弃多少其他占用时间的事情啊,比如不看朋友圈甚至都不开,不看电视,不刷垃圾内容,只看报,只看书,所以,一个人在面对众多诱惑的时候,能够做出取舍本身就是值得学习和称赞的一件事。
拿朋友圈来说,已经没有之前开始上线时那么纯粹了,以前都是知根知底的朋友,现在是朋友圈里什么人都有,而且没有任何私密性可言。朋友圈里大多数是化了妆的人,不管男人女人,你爱看不看。曾一度想关了朋友圈,或者只留几个相知的人。另一个比较反感的是微信用于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国人没有学会用邮件的习惯,还是在低端的河滩里怡然自得。
没有阅读习惯的民族,难道是要指望那些天天看众多内容分发平台上的垃圾内容所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去接棒吗?很难想象上一代人是怀着怎样的态度看待这一代人的。读书在任何时候都是增长知识,净化心灵的不二途径,但是现在的内容平台上大量充斥着娱乐,成功学,广告,低端劣质内容,何其痛心的一件事情。内容生产者的写作初衷是什么,很多人是搞不清楚的,尤其是新媒体时代下的普通写作者们。传统媒体虽然式微甚至以非常快的速度在走下坡路,但是它的发行渠道还是很稳定和牢固的,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仍然是它们的订阅用户,而新媒体的强劲势头已经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也自动地把用户进行了分层,传统媒体仍然是精英人群的主要读物,而一些内容分发平台的内容则是普罗大众的最爱之物,精英群体似乎对此嗤之以鼻,那么在时间的迭代下,未来的话语权只可能更往一方倾斜。低端劣质的内容犹如鸦片,一点点的侵蚀人们的内心,到头来只是黄粱一梦,自娱自乐罢了,任何成长都没有。
你可以问你自己,在最近的三个月内,你读了几本完整的纸质书,做了多少读书笔记?同时也要问下自己,在空闲的时候,到底花费了多长的时间刷了那些无营养的垃圾视频,毒鸡汤,成功学,你又成长了多少?在我看来,成长甚微,却焦虑不少吧!
即便电子书的发展很快,也有很多人养成了阅读电子书的习惯,但是这也不影响纸质书的市场,很多人还是对纸质书爱不释手的,翻阅方便,有很好的阅读体验,专业度高,质量硬等是它仍然存活下来的重要因素。
今天去图书馆,很多人坐在一阶一阶的木阶上,手捧一本书,一看就是一个上午,一个下午,这种美好的感觉丝毫不亚于你刷手机所产生的愉悦吧,这种静读的方式更容易让自己思考,增长见识,一个整段的时间阅读一本书比你碎片化的时间阅读几十条公众号文章更有价值些,至少我是这么认为。
所以每当我内心空落落的时候,图书馆就是一个很好的去处,这个习惯从高中就开始了,一直到现在,待一个上午,待一个下午,待一天,心中就会很舒畅,身体仿佛又充满了能量,很开心,这种精神上的享受是非常能够治愈空落落的情绪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