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快速学习法-万维钢

快速学习法-万维钢

作者: 陋室_德馨 | 来源:发表于2021-05-24 10:27 被阅读0次

    这一讲我们说一个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个小领域的关键知识,乃至于达到这个领域最高认识水平的方法。当然这个方法的有效性跟具体的人、具体的领域有关系。如果是从零开始,谁也不可能在一年之内成为理论物理学家。但如果你已经是物理系的研究生,这个方法能帮你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是史蒂芬·科特勒总结出来的方法,我深有同感。以我之见,这个方法的核心是「主动调研」。

    科特勒有三十年做记者的经验,他总是能快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之中,掌握其中的精髓,达到能写出一篇综合性报道或者一本书的程度。你做任何事业都需要这个本事。只要你想进入一个新领域,比如你要开一家垂直农场,你就需要调研,而且要调研到这个领域的最先进水平才好

    比如我们专栏这一季讲了《量子力学》和《科学思考者》两个专题,它们会变成两本书出版。在我做调研的时候,市面上已经有无数本讲量子力学的书和很多本讲「批判性思维」的书。我的目标不是再写“另一本”这样的书。我是感觉现有的书要么就水平太差、要么就不适合非专业读者、要么就过时了——我打算把那些书都淘汰掉。我要写的是“这一本”:如果你想知道量子力学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请读这一本;如果你想学习科学思维,请读这一本。这听起来有点狂妄,但你这可是要出书啊。如果你这本书不是当前最好的,那你不应该出——你告诉我哪本最好我直接去读最好的不行吗?我们选择目标得用这样的标准。

    而这是一个严重的责任。科特勒以前给GQ杂志写稿,GQ有个编辑叫吉姆·尼尔森(Jim Nelson),对他说过一番话。他说我们杂志大概有一百万读者,而我们报道的都是全新的内容。那么如果你写一个主题,这可能是这些读者所能读到的有关这个主题的*唯一*观点。你得确保你写的东西是对的。

    这就是「超人」级的学习需要达到的水平:你要学成是这个主题的唯一一个代言人的程度

    特别请注意,这里所说的调研,目的不是为了“全面了解”一个领域,不是为了给这个领域编写百科全书。我们的目的是发现其中最前卫、最活跃、最有意思的地方,以便给自己找一个独特的定位。



    这个方法分为五步。

    1.读书

    读书是了解一个领域最简单最快的方法。我以前提出过一个概念叫「思维密集度」,也就是别人准备这份读物所花的时间,除以你阅读这个读物所花的时间。比如人家用了1000小时才写出这么一本书,你两小时读完了,这本书的思维密集度就是500。

    科特勒也算了一笔类似的账。一篇网文——比如博客或者公众号文章——你三分钟读完,人家可能写了三天。杂志长文,你20分钟读完,记者很可能花了4个月才写成。而一本书,你5小时读完,人家作者写的可能是15年的经验。读书是最划算的。当你选定一个领域展开学习的时候,科特勒建议你找其中五本书来读。

    第一本是通俗易懂的畅销书。它能让你迅速了解基本知识,熟悉这个话题。

    第二本是热门书,通俗性稍弱一点,技术性稍强一点。这本书能让你能体会到其中技术性的乐趣,你会感到兴奋和刺激。你要把其中最喜欢、最能激发你的想象力的东西记下来,这种细节往往是你要找的方向所在。

    第三本是专家的视角。这本的技术性更强,作用是让你看到专家是如何考虑问题的。特别是这种书能给你带来大局观,能开拓你的视野。比如同样是讲树木,这种书会从系统生态学的角度去谈树木,帮你跳出来,从更大的视野去看这个问题。同样是研究夫妻关系,这样一本书能够从社会心理学、甚至从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来分析夫妻关系的演变。这种视角能给你带来高观点。

    第四本是一本真正的硬书,是最难啃的一本,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写给专家看的书。读这种书要识别的是现在专家对哪些话题最感兴趣。同样是讲人工智能,通俗的书会讲人工智能有多强、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的工作之类,而这种书则会讲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真正难点所在,比如卷积算法的命门。读这样的书你会发现一些流行观点是错的。

    第五本是关于领域未来走向的书,它能让你感知到最前沿的东西。

    这五本书其实只是代表。如果你要做学问的话五本书远远不够。像我写《量子力学》,是把过去三年新出的书都读一读、至少也要翻一翻。我得知道此时此刻的作者们讲量子力学都讲到了什么程度,绝对不能说有个特别酷的话题我不知道。而如果你是要在领域里找个位置做点事,或者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那比较浅的书对你来说就是不必要的了,你可以直接读第四本和第五本。


    但是不管你怎么读,这里的心法是一定要主观地读要带着问题方向性读。科特勒的建议是读三个点。

    第一点,领域的历史叙事。这个领域的大故事是什么?大图景是什么?以前困扰人们的是什么问题,解决了那些问题又来了什么问题,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你得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

    第二点是相关的术语。什么叫「不确定性原理」,什么叫「自旋」,什么叫「定域性」?这些行话不懂你没法跟内行交流。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把让你感到兴奋的东西记下来。这些是刺激你下一步思考的东西,是你行动的方向。

    这里说的读书,不是为了总结那些书的主要内容,没人会考你。高手学习一定是以我为主,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技术基线,作为下一步学习的基础。而这仅仅是开始。


    2.采访专家

    读完书之后你会有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方便的办法就是找一个专家,直接问他。科特勒是记者,有天然的优势。他要代表《纽约时报》采访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人家很可能愿意跟他聊。但实际上大部分专家都愿意回答问题。但是你得尊重专家。

    所谓尊重专家,是体现在你要做好家庭作业再去问别问人家一些在网上随便就能查到的问题。你得把人家的专业水平用到刀刃上。而你会发现术业有专攻,专家最精通的是他自己研究的那些课题,对于临近的有些问题往往他也不知道答案。

    这就好比说你去采访国际米兰队的一个左后卫,请问你对世界足球的发展有什么看法?他很可能说没看法。他的任务是在国米打好左后卫,他并不十分关心“世界足球”的发展。你想知道中国足球应该学习意大利还是学习西班牙,这是你的问题,不是他的问题。你的问题,你得负责。

    3.到达前沿

    所谓前沿,是那些大家   没有公认确定的答案,还属于教科书上的空白的地方——而这也恰恰是你能够有所作为的地方。垂直农场在中国的这个城市可行吗?如果别人已经都知道可行了,那也就没你啥事儿了。抓住这样的问题并且找到答案,你这趟学习才是有用的。

    而这种问题往往是很多人都感到好奇,很多人有自己的观点,有很多争议又没有形成定论的地方。它常常出现在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交叉点上。这时候你需要读的是最新发表的东西,比如专业期刊的文章、论文,某个专家的博客、推特,或者是讲座。这些是专家之间的争论。而这些最有争议的地方,恰恰也是最活跃的地方,可能就是你的机遇所在。

    4.形成观点

    一个话题众说纷纭,专家们也是互相矛盾,那你支持谁,你反对谁,你敢不敢树立一个自己的观点?

    其实是可以的。你不用自己会踢足球也能看出来哪个队强。有独特观点,你才能立住。我写《量子力学》和《科学思考者》都是写给非专业读者的,但就是这样,其中也有一些争议话题。像“量子通信到底有多大价值”、“量子计算到底能不能终结现有的密码体系”这两个问题,进展非常快,而网上绝大多数文章都是错的,我可能是全世界第一个把明白的逻辑写进书里的人。像“我们为什么相信科学”,我写了一个代表当前科学哲学界的最新理解,而可能是第一次在中文世界出现的观点。

    你得反复考虑各方的意见,自己拿个主意。你的观点可能会发生几次反转。可能你一开始以为 A 是对的,后来被 B 说服了。你拿着B的观点再去找A,A可能会告诉你还是他对。如果没有这样的反转,你的思维可能不够积极。但是你不能人云亦云,总要彻底搞懂了,才能做出高水平判断。

    5.完成叙事

    现在你心意已决,可以把学到的东西总结出来了。你要把新观点讲成一个故事,而这意味着把其中的因果关系理顺建立一个思维模型。给你的家人、朋友或者随便找个陌生人讲讲,看他们能不能听懂。又或者可以写篇文章发到网上,供大家探讨。找个专家帮你审审稿。

    这也是所谓“费曼学习法”。检验你学没学会最好的办法,就是你能不能给别人讲明白。

    这样学习的结果能给你带来一些社交互动。社交互动能产生催产素和血清素。如果你感到其中的压力,你还会得到皮质醇。伴随整个学习过程你都会产生多巴胺,找到兴奋点的时候你会产生去甲肾上腺素。激发出来的神经物质越多,你就越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你的记忆力就越会得到强化,学习效果就越好。

    其实外部辅助手段也能帮人进入心流。我们讲《盗火》的时候说过,在心流状态下训练士兵,效率和水平会大大提高。但是像这种学习的方法,原生态的心流,不是更方便、也可能更安全吗?科特勒提到有研究说,如果你能调动  四到六种神经化学物质参与学习,你成为专家需要的时间能比正常情况下减少一半。

    你看这多么美好。调研式的学习是非常愉快的事情,你是在跟第一流的头脑对话,试图寻找一个没人确定的答案!只要有个好课题,发掘出兴奋点,很容易进入心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快速学习法-万维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rw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