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字佛狸,生于公元408年卒于公元452年,鲜卑族人。元帝拓跋嗣长子。
拓跋焘是个具有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皇帝。登上帝位不久,北魏王朝的北方心腹大患,柔然首领大檀就率六万骑兵来犯。直逼边境重镇云中。拓跋焘早就想解决北方边境的威胁,柔然部来犯,正好就势出兵。于是他亲率大军火速赶往云中,只用了三天两夜时间。柔然军趁他立足未稳,发起了进攻。十六岁的拓跋焘沉着应对,很快击退了柔然大军。
公元425年,拓拔焘出奇兵大败柔然主力,从此在二十余年的时间里,屡次亲征,数败柔然于漠北,迫使柔然北逃,不敢南侵。公元429年,拓跋焘为绝后患,举有备之师分兵两路进攻柔然。由于行动迅速,柔然军队被打得无力还击,一路溃败。这次战役,降服了三十多万户人,获得牲畜数百万头,彻底打败了柔然部。高车部摄于拓跋焘之威,不久降服北魏。拓跋焘将高车部几十万人和柔然部的三十万户人,都迁往漠南几千里的边境上,让他们在那里进行农业生产和放牧,从而获得了大量的贡税和牲畜,使得国力大大增强。
公元432年,拓跋焘率军攻打北燕,攻克北燕的大郡后,将大郡三万余户人口迁至幽州。北燕皇帝冯弘不服,拓跋焘又一次攻伐北燕,北燕虽有高丽数万兵相助,但仍然失败。冯弘烧掉宫城,欲逼百姓迁往高丽被杀,公元435年北燕灭亡。这样,拓跋焘将割据辽东,辽西的冯弘消灭后,就获得了辽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公元439年,割据辽西的北凉自知无法抵抗北魏大军,向北魏投降。灭亡的北凉加上已被灭的夏国,太武帝拓跋焘终于扫清了北方的所有政权,统一了北方。文韬武略的拓跋仅用十余年的时间就结束了长达一百三十多年的分裂状态,为民族融合和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而在南方,也出现了一位能力不凡的君主,他就是宋文帝刘义隆。
刘义隆早有一统天下之心,因此先后三次北伐,但都被拓跋焘打败,只得南退。北魏军一路追杀,将刘宋王朝赶到了长江以南。至此,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尽归拓跋焘,拓跋焘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饮马长江的少数民族皇帝。
拓跋焘做为一个少数民族皇帝,深知仅仅从地理上统一北方还不够,必须从思想上进行统一。而且,他深知要想建立一个完善的封建政权,就必须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重用汉族文人。因此,他要求各级官员发掘荐拨汉族知识分子为北魏朝廷服务。一大批汉族学者名士纷纷被委以重任,这些人为北魏政权的强大做出了很大贡献。
鲜卑族是以狩猎游牧为主的民族,文化思想相对落后。拓跋焘有感于汉文化的强大和先进,十分注重本族官员的汉化教育,兴办太学,重儒尊孔。对子女也选派儒学名宿进行汉学教育,还下令贵族子孙都进太学学习汉文化。
对野性不改,法制观念淡薄,贪污腐化的贵族进行惩处。重新令汉族名臣司徒崔浩修订法律,制定了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三百九十—条律令。并鼓励臣民检举揭发徇私枉法和不作为的官员。这些举措,对稳定民心,加强政权建设和发展生产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早期,拓跋焘对佛教比较宽容。这导致了佛教人口大量增加,佛教势力日益强大,渐渐的影响到北魏政权的统治。
公元438年在崔浩等人的劝说下,拓跋焘大举灭佛。让五十岁以下的僧人还俗为民,履行百姓义务。这引起了佛教徒的不满,公元445年,发生了吴通与僧众叛乱事件。此事更加大了拓跋焘灭佛的决心,遂于次年将寺院全部拆毁,烧掉经卷佛像,杀光僧人,永禁佛教。
拓拨焘还是个体衅民意的君王。他注重发展生产,容以待民,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而自己却力行节俭,生活极为的简朴。
晚年的拓跋焘变得有些自大和残忍,杀了许多有功的汉族大臣。对广大被征服的数民族采取高压政策,加深和激化了民族矛后,最终导致了盖吴起义。随着各族人民的积极响应,起义队伍不断壮大。拓跋焘进行了残酷的镇压。虽然最后起义被镇压,但却动摇了北魏政权的统治。
拓跋焘晚年有一件事,让他后悔不及。为了早些历练太子拓跋晃,他将政务都交给儿子处理,但是他宠信的太监宗爱与太子不和。宗爱怕太子继位后被收拾,就常常在太武帝面前构陷太子有谋逆之意,时间长了,拓跋焘信以为真,怒杀了许多和太子亲近的大臣,太子也被吓得惊悸病亡。
没多久,经过调查,发现是冤枉了太子。太武帝大为后悔。宗爰见事情败露,怕太武帝怪罪,就趁着拓跋焘喝醉睡着时,将他勒死。纵横天下,傲视群雄的一代雄主,却窝囊的死于龌龊腌臜的阉人之手,终年45岁。真是憋屈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