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对谎言说NO—别再喂养你心中那只饿狼

对谎言说NO—别再喂养你心中那只饿狼

作者: RihannaA | 来源:发表于2017-05-08 20:33 被阅读172次

    最近几个月都比较懒,又或者是没有碰到特别喜欢的书,所以以前最多两天就看完的书,近几个月基本都要花上几个星期,断断续续的,就算是一些浅显易懂的也好,总不能一口气读完,感觉动力不足,没有旁边的手机吸引人。

    当我拿起《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白金升级版)》一书后,这种状态才开始有了转折,当时要不是夜太深,还和室友打赌约定要早睡,我估计一个晚上就看完了。结果就是,第二天下班,一到家我就立刻拿起书翻阅,如痴如醉。

    所以在这里也强烈推荐这本书给大家,这本书适合每个人去翻阅,如果非要找些针对性人群,我认为这几类会比较适合:关注心理学的,有心理疾病的,为人父母的,和另一半关系不和睦的,不自信的,等等,概括可能不够完整或者有所重复,不过我前面就说过这书适合每个人去翻阅,所以你不在我列出来的这几类人群中,我也确信你看了后会有所收益。

    作者M·斯科特·派克,是美国著名作家、医学博士、心理治疗大师。派克医生认为“谎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随后他列举了工作上遇到的一些经典的心理咨询案例,进行佐证。这些案例通俗易懂,即便没有心理学基础的人也能毫无障碍地阅读,并且这些案例实在太经典,它会让我们觉得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而恍然大悟,开始反省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具体都有哪种类似表现,后续该如何纠正,或者警惕。

    在此我得说明一下谎言的定义,方便我们更好去理解文章。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说话人在知道事实的前提下,通过刻意隐瞒并提供与事实不符的语言信息的行为。要注意以下4点:

    1.谎言并非是“真相”的反义词。

    2.说谎的前提在于说谎人脑中有与其所说不同的“真相”。

    3.如果在说话人脑中的记忆与他所说的相符,则不称之为谎言。

    4.隐瞒也是谎言的一种。

    简单点说,说谎并不是指没有把事情的真相说出来,而是没有把你认为的“真相”说出来。说错了不算说谎,但知情不报或者歪曲已知就算是说谎。

    谎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美国广播公司(ABC)曾做过关于谎言的民意调查,调查由新泽西州约翰逊医学院的刘易斯博士进行,他说:“每人每天平均讲最少25次的大话。说谎的动机归为三大类。第一类,讨别人欢心,让人家感觉好一点;第二类,夸耀自己和装派头;第三类,自我保护。”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日常最常说的,“你这样穿很好看”,“我今天不舒服,就不过去了,你们玩得开心点”,“不好意思,我有点忙,你找别人做吧”。相信大家对此并不陌生,甚至经常脱口而出。

    这些谎言等级还算比较低,对人造成的伤害还算有限。这些一般都是对朋友或者同事所说的,而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如果我们察觉出了这类谎言,并且厌恶这些谎言,那我们还是有权选择拒绝和这类朋友或同事深交,那么它们能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更是微乎其微。

    最害怕的是家庭里的谎言,因为是亲密的人,所以很多人很难察觉那是谎言,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有多大,关键是这些谎言往往都披着“爱”的袈裟,即便就是你觉察出来了,你也很难去摆脱它,毕竟血浓于水,你不能像对待同事一样对待他们,不喜欢就不接触或者离职就好。

    所以作者举的例子几乎全是父母和孩子间的,或者伴侣之间的。

    作者认为,当心理医生努力去挖掘一个问题少年的问题时,最终会发现,问题的根源往往并不在这个少年身上,而出自少年的父母,简而言之,是父母的心理问题,导致了孩子的心理问题。

    父母培养孩子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的过程。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会为了为孩子的成长而改变自己,会放弃自己的错误观念,这个过程中,不仅孩子受益,父母也会受益。但是很多父母往往都是逃避罪恶感的人,他们不承认自己有问题,为了逃避良心的谴责,总是用谎言掩盖真相,他们不承认自己有错,认为一切错都在别人身上,如果不是学校和社会出了错,那么,错就在孩子自身身上。

    文中的比利的父母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个例子。

    比利15岁的时候,他16岁的哥哥吞枪自杀了,之后保持中上水准的比利成绩一落千丈,渐渐变成了垫底,并且出现了抑郁症状,最后偷了自行车。由于未到法定年龄,法官判定其立即接受心理治疗。

    比利的父母属于蓝领的中上阶层。一开始对于接连的打击他们表现出极大的担忧,但在派克医生追问为什么不尽早按学校要求给他找个心理辅导时,比利的父母开始谈起了各种理由,比如不知道老师说的是心理辅导,因为校方只说比利应该接受辅导,他们以为是学业上的辅导;然后又认为自己要上班,得挣钱过日子,没有时间带比利参加辅导班;当医生提出孩子想和他的梅琳达阿姨住在一起,应该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因为这会对比利的病情有帮助时,比利的父母则家丑不可外扬为由,拒绝提议;最关键的是,当医生问起为什么比利的父母要送哥哥自杀时用的那把枪送给比利做圣诞节礼物时,比利的父母振振有词,一是他们认为枪代表着成年,二来他们没有多余的钱买圣诞礼物。

    但是比利想要的圣诞礼物仅仅是一幅网球拍,作为中上阶层的蓝领,比利的父母不可能负担不起。

    当医生问到他们有没有想过送这么一把哥哥用于自杀的枪送给比利,比利会怎么想时,比利的父母又开始狡辩,说自己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不会考虑到这么周全。

    事实上比利抑郁症的导火索就是这把枪。

    但从头到尾,比利的父母都在不遗余力地逃避罪恶感,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问题,一味地用谎言掩饰,他们的确为比利的命运担心,但却认为比利的抑郁症和他们没有一点关系。

    如果他们还有一点良心,那么他们会在意识到送枪给比利是个巨大的错误后,会深深的自责和愧疚,并纠正错误,但他们为了逃避良心的谴责,不惜用一个又一个谎言去掩盖真相,努力逃脱自己犯下的错。

    这个例子或许在大家看来有些极端,觉得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但是仔细想一想,是不是小时候曾经有过几次父母的钱不见了,他们不由分说地就把你打一顿,教育你小时偷针大时偷金,最后发现是自己不小心忘记放在别的口袋后,还是骂骂咧咧地说自己工作辛苦,都是为了这个家忙晕头所以记不住了?

    总之所有这些事的标准结局就是父母自己没有错,都是孩子的错造成的。

    而很多悲剧往往就是这么开始种下因子的。

    中文版的序言里说了一个我很喜欢并且认为很有道理的故事,

    在冰雪茫茫的北方,一天晚上,老爷爷与孙子们围炉夜话,老爷爷说:“孩子们,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一直住着两只狼。这两只狼一直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战斗。一只是饿狼,它代表着畏惧、虚伪和谎言;另一只是善良的狼,它代表着勇敢、诚实和爱。”

    听完老爷爷的话后,孩子们沉默不语,若有所思。

    过了一会儿,一个孩子问道:“最后,哪只狼赢了呢?”

    饱经沧桑的爷爷回答道:“你喂过的那只!”

    人性中有善也有恶,如果我们想要成为善良的人,我们就必须把内心里那只善良的狼喂饱,给它必须的粮食:勇敢、诚实和爱;但如果我们经常喂其以畏惧、虚伪和谎言,那么后果就是不堪设想的,我们内心的那只善良的狼极有可能被那只恶狼给杀死。诚实面对自己,面对他人,我们能收获得更多。

    我们也常说,自信的人,都是敢于说真话的人。因此,即便再小的谎,我们也要去避免,有时候真诚的人、真实的想法其实更受人欢迎。

    看完这本书,我对自己的过往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为勇于表达真实自己找到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同时也开始渐渐意识到身边的伪善之人,识穿他们的技俩,避免再进入他们的圈套,受其掌控。另外我也到了适婚和生儿育女的年龄,我认为这本书给我指了一条非常光明的路,虽然怎么走得好还是要靠自己,但是最起码,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哪些地雷不可以踩,哪一块风景会更优美。

    有条件的话,可以把这个作者的《少有人走的路》的三部曲都看一下,为了成为更强大的人。

    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谎言说NO—别再喂养你心中那只饿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sv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