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在看一部都市剧,童谣在剧中饰演一个大龄未婚的女编剧程璐。
因为三十四岁的年龄,还没有结婚,被周围的同事议论,自己父母也着急上火,但她却一直自诩:我不是不结婚,而是不想结婚。
但她一系列的行为让我看下来,觉得不是不想结婚,而是她没有恋爱的能力,也就是欠缺爱的能力。
一次同学聚会,让她与大学时暗恋的同学相遇,但她自己心里确实还喜欢着对方,却迟迟迈不出,勇敢去表达,只能一次次的错过。
当新的异性再追求她时,理智告诉她应该尝试,在彼此了解的过程中,她却不清楚自己的心,说对方每次提到的换房、朋友等内容,自己就无比烦躁。
显然,两个人不合适,但她没有及时表达出来,而对方却计划着当众表白。
她的犹豫与内心的不坚定,导致对方直接领着父母一起逼婚。
终于,她理清想法,鼓起勇气向对方说出了彼此不合适。
在剧中男主角魏书为了完成自己的研究,找女主角程璐做婚恋研究对象,发生了一段争执,台词是:
三十多岁的外表,
装着一颗十八岁的少女心,
受了打击还不知道反省,
还把责任盲目推卸给别人,
你就是我要找的,
怎么也结不了婚的那种女性典型。
往往我们看的电影里的爱情,与书本上浪漫的爱情,都是被美化与修饰后的美好,繁华与甜蜜居多,生活的碎屑与不堪甚少涉及。
而生活里,大多数的我们缺乏基本的爱的教育,不懂得处理两性关系,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欠缺经营情感的能力。
面对不合适的感情不懂拒绝,面对喜欢的人不懂争取,面临彼此的矛盾不懂处理,青春被磋砣,时光被辜负。
很多时候,情感里留下的可能就是满满的遗憾与无奈。
02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爱首先是一种能力,然后才是一种态度。
爱的能力锻炼最初应该是从家庭开始,而有些父母自己都不懂爱与表达;或从身边的人、书中、对自己的了解中去慢慢习得。
随着成长,为了满足情感需要,就要进行必要的“实战”,多认识人,接触异性,来选择合适的对象谈恋爱。
没有谈过恋爱,接触过“实物”,怎么能知道真实的爱情是什么样子?了解男性这个生物是怎么样的?
选择另一半没有固定的标准,也没有人能给出正确答案,原则是基于一个人对自我的了解,以及对婚姻的憧憬。
两性之间相处,是实质是取决于你有什么?而不是对方有什么?最终是两个人价值观与生活上的磨合。
正如剧中的一段台词:你有没有想过,喜欢(爱)不是一种运气,而是一种能力。
我们爱的能力,本就不高,或多或少都要受到经历的磨损,也被父母、社会、年龄、世俗加上条条框框的束缚。
留给我们的空间与表达的可能性就更少了,为什么要画地为牢,不肯多给自己一次爱的历练呢?
实践出真知,爱这种能力,肯定要从谈恋爱中学习与成长,两性关系的相处更需要历练。
03
面对真实的生活与情感,我们对爱有哪些意识与表达吗?
首先,你有没有“爱”的意识。
爱与被爱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非常期待与向往。
我们都很想要爱,婚礼上,彼此铿锵有力的“我爱你”,以为自己嫁给了爱情,憧憬着永远地爱下去;
当吵架后,他抱着你、哄着你时的情话;当感受不到对方对自己的关心时,会担忧、难过,想要他多重视自己一些……
可我们却不具备爱的意识。
把对方对自己的包容当做爱,却以爱之名做着伤害的事,如发脾气,用糟糕的情绪伤害伴侣;
打着为ta好的名义去要求对方,甚至去控制伴侣;
当自己感受不好时,就忽视ta,冷暴力,或者恶语相向。
这些都不是爱,而是在摧毁爱与信任,但我们却在感情里经常这么做。
其次,你是否知道怎么好好的“爱”一个人。
其实,我们都想要爱,也想被好好爱,但往往以爱之名做出伤害对方的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
说到底,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好好地去爱人。
可能延续了原生家庭里父母的相处模式,如母亲强势,她也会用这种方式和伴侣相处,以为强势地替他拿主意,照顾,就是正常爱的方式,殊不知让伴侣感受到压抑和痛苦;
可能从小与父母的关系中没有得到安全感,在日后的亲密关系中也会充斥着敏感、不安全感;
至于在相处时多给伴侣肯定、照顾其情绪、经常表达对另一半的爱等等,更是很少有人做到。
因为没有爱伴侣的意识,也不知道怎么样去正确地去爱,所以在感情里爱很快就会磨损没了。
而没有爱的感情,必然就会分手、离婚。
要想得到幸福,就需要我们去学。
学习正确的感情观,学会正确经营感情的方法,不断反思与纠正自己的行为,打破过往使用的错误的“爱”的方式。
有正确的“爱”的意识,知道怎么正确的爱人,这是拥有幸福必须要拥有的两种能力,这也体现了爱的能力。
可能从相知到相爱容易,从相守到白头就是艰辛,但只要我们拥有智慧与爱的能力,或许日子会过得不一样,感受到的幸福也会别有一番滋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