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拜谒昭君村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拜谒昭君村

作者: 舞英社 | 来源:发表于2022-08-04 12:33 被阅读0次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圣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

只有当你身临其境,在兴山昭君故里这方土地上的时候,才能有风物如是之感。

历史虽然远去了,但历史的回声却从未曾远去……

昨天是壬寅年农历七月初六,兴山的温度37摄氏度,太阳烈烈,体感温度似火烤,皮肤似乎稍微在这样的天气下暴晒一下就会黑如碳,一点都不夸张。

从宜昌到这里开车也需要2小时,一路上就可以看见青山绿水,还会经过很长很长的几座隧道。

青山如峭壁般的耸立在我们的面前,一路都有绿色如绿玉带的清溪围绕公路。一路蓝天白云,很是怡人。确实是非常美的风景,而且这条绿玉带还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香溪”。

进到昭君村景区,还有很长的一段上山的坡道,好在景区还是很人性化的安排了摆渡车,只要花20元钱就可以抵达了。

到了检票口,还有吉祥坡要走,少说也有百步云梯吧,景区也充分的考虑到了,还安排了通天电梯,方便游客,真是莫大的善举。

石屏风、石阙楼、石牌坊,一切都古色古香,汉代风韵……

山环兼水绕,琴韵和书声。王家老宅的字样赫然在门匾之上。

“家居绿水青山畔,人在春风和气中。”青花瓷瓶,书画,楹联,楠木的桌椅,天圆地方的木制装饰格局。在内庭上匾额大书“受天百禄”四个大字,对联是红色的“祖功垂福泽,宗德衍家声”、“处世无奇但率真,治家有道惟勤余”“祖功宗德诗书千载,子孝孙贤福寿万年”……

大房、客厅、厨房、秀阁。一切都用中式的四合院的结构,天井的格局串联在一起,门匾及对联则都凸显着对上天福泽的感恩,以及对子孙后代的殷切期待和无声勉励……

过了主楼、石屏风就是娘娘泉,泉水不大,但是里面自由的游动着锦鲤,还有黑色的草鱼。蓝天、白云、千山、绿水。后靠青山,面朝绿水的感觉,这不就是古人一再提及的风水宝地么?

在往前就是造酒坊,还有油坊。

往上走,一路有辛苦的石台阶,但一旁还有石壁画,都是擘画昭君故事的,昭君拜月、昭君吟诵、昭君扑蝶、昭君採桃、昭君刺绣、丹青图、昭君浣纱、昭君别乡、昭君进宫、昭君梳妆、昭君抚琴、昭君出塞……

十数幅图画,就把昭君从少年到青年,从闺中待嫁到入宫别乡再到和亲出塞的故事跃然纸上……

而所有壁画里,和玺壁又是最特别的存在,上面赫然有汉白玉的印章,传说古代皇帝祭天时所用的玉玺,玉玺上“天得和清、地得和宁、谷得和丰、人得和生”这十六个字出自《老子》三十九章。传递了古往今来的人人们对“和”的追求和向往。“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都是一种深沉而智慧的希望和寄托。

再往前还有古音堂,里面则介绍了昭君和亲的故事,以及昭君弹箜篌的故事,还有介绍了当地土风的民间艺术,歌唱形式……昭君从香溪溯江而上经过香溪和长江的交汇处,昭君立于石壁,昭君立于船上,或背影,或侧面,其中多少思绪和不舍,都跃然在雕刻上一一呈现,令人为之动容,为之共情……

还有吞口的当地民间的镇宅鬼脸,以及尉迟恭、秦琼的木雕、还有石佛的石龛,还有道家的真人像。宗教,民间的精神寄托,如是再现……

“传承文化遗产尽显华夏古韵,守护精神家园高奏时代强音”。

“身赴边关塞外风烟阻绝和亲胜过雄兵百万,心怀故国梦中鱼雁潜飞思念长如弱水三千”……

这样的对联,无声的伫立在阶前房舍上,都是一种无声地诉说,诉说着这位伟大的女性毅然决然的气度和故事。

“和平使者”,昭君守国诸夏蒙德异类即同崇我王室,长城即立四夷宾服交和结好昭君是福……

再往上就是昭君的梳妆台,还有观景长廊,还有清代光绪十二年正月立的“汉昭君王嫱故里”,以及郭沫若先生题的“王昭君纪念馆”……

站在更高的紫竹园长廊,极目远眺,青山隐隐水迢迢,真是藏龙卧虎的风水宝藏地!

昭君纪念馆则更是古朴风流,一带香溪,千秋大义……汉白玉的雕塑据说是内蒙古的雕塑家的作品,然后运回兴山的,昭君和亲、昭君抚琴、昭君在骆驼上弹琵琶、还是昭君东望故园的立身像,都无声的诉说着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的千秋!青山靠背,绿竹猗猗,蓝天 白云,白色石像。“单于和亲,长乐未央”……

源远流长的不仅仅是昭君的故事,还有兴山这一带的风物人情,这里其实不仅仅是昭君,还有中华诗祖房县的尹吉甫,更不必提秭归的屈原,还有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还有西陵氏之女,螺祖中华圣母,她是轩辕黄帝的元妃,她发明了养蛋……

“昔匈汉和亲举重若显,今民族团结彩带如霞”……

和亲的历史功绩和故事,还有古往今来诗人、圣贤的对昭君的精彩点评和诗文……

“既事转蓬远,心随鴈路绝。霜鞞旦夕惊,边笳中夜咽。”李白都推崇的南朝诗人鲍照的诗句。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红眼神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欧阳修

“长安没人夸富贵,未央宫殿竟光阴。岂知泯泯沈烟露,独有明妃传至今。”——曾巩

还有陆游,梅尧臣,以及马致远的《汉宫秋》,耶律楚材的“汉室空城一土丘,至今仍未雪前羞……滔滔天堑东流水,不尽明妃万古愁”……

还有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明妃曲》“王兵不治堕军容,却将颜色下神深宫……胡儿得意跨马去,烽火依然暗边树。”……

最后还是伟人的总结更深刻,“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以此宕开一笔,话道“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都是这样的历史佳话。”

民族的精神是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经深深的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崇仁崇义崇礼崇智崇信,和亲和平和睦和美和谐”——熏风清扬

当在昭君老宅敲响编钟的一刻,晨钟暮鼓,青山绿水,让人回味无穷,让人波澜壮阔,让人感怀激烈……

力 2022年8月4日 壬寅年七月初七补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拜谒昭君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sy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