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经典古诗词散文
走近宋词 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

走近宋词 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

作者: hl夜雨潇湘 | 来源:发表于2023-06-15 14:26 被阅读0次

点绛唇·闲倚胡床

苏轼(宋)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以冯延巳词《点绛唇·荫绿围红》为正体,双调四十一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另有四十一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四十三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的变体。代表作有苏轼《点绛唇·红杏飘香》。

胡床: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闲:闲暇。

倚:坐靠。

庾公楼:杜甫《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池要山简马,月静庾公楼。”用东晋庾亮(公元289-340年)在武昌乘月登南楼典。

别乘:汉朝称郡守的副手为别驾,别:另外。郡守乘车出行,副手乘另外的车跟随,故称别驾。“乘”也是驾车之意,宋代通判(知州事的副手)相当汉代别驾,此指袁毂,字公济。

风月平分破:清风、明月,你我各半。

赏析:

上片:“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闲时靠在胡床上,只见庾公楼外数峰林立,似千朵鲜花盛开。“庾公楼”为用典,此两句写远望之景,“闲倚”一词生动地描绘出作者闲适的心态,以及悠闲舒适的神态。次句,作者用了比喻兼夸张的修辞手法,将座座山峰比做朵朵鲜花,读来只觉新奇。与唐朝李贺的《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的表现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与谁同坐呢?明月、清风、我。在作者眼里,明月、清风都是我的朋友,物我合一,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率真的个性,幽闲的心态。苏东坡《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中也体现了这一心态。

下片:“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通判一来,有唱自然有和。由上片的静处转而写热闹,因为朋友袁公济的到来,气氛瞬时活跃起来。短短几字,已将与友畅游湖山、诗词唱和之乐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你知道吗,自从你来了,清风、明月,我们就一起享受吧。尾句承上片“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前后呼应,安静与热闹,独处与共处,清风、明月,我、我们,友情之乐、赏玩之乐,山水之乐,已尽在其中。

此词对比鲜明,用典巧妙,描写与叙述相结合,想象力丰富,“楼外峰千朵”,“有唱应须和”,“风月平分破”,美景如画,友情如酒,给人以美的享受。

图片源于网络

参考网站:古诗文网

相关文章

  • 点绛唇 闲倚胡床 苏轼

    分享的价值就在于,悲伤会被稀释,而喜乐则可以加倍。个体的人身处于社会之中,就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人发生联系,所以把人看...

  • 最喜欢的苏轼词

    点绛唇·闲倚胡床 【宋】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

  • “与谁同坐 明月清风我”

    此典句出自[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

  • 2022-12-21

    苏轼的《点绛唇·闲倚胡床》原文则是,“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

  • [寒假篇]06:与谁同行

    2020年1月17日 周五 阴 苏东坡《点绛唇•闲倚胡床》部分诗如: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

  • 点绛唇。闲倚胡床

    闲倚胡床,瘐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以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 《点绛唇.闲倚胡床》

    《点绛唇.闲倚胡床》 闲倚胡床,兴华寓舍楼万仞。与谁同坐。姐妹手机我? 料东坡到,也贪玩好乐。能怎么。添他一个。网...

  • 点绛唇.闲倚胡床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这道诗里对你...

  • 有哪些让你惊艳的古诗词或小诗?(上)

    1.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 和哪个一同倚坐?明月、清风、我(或他)。 2.此时相望不相...

  • 2022-10-17

    到了中年,越来越喜欢苏东坡,喜欢他的豁达通透。昨天听到一首词,听后很有感触,记录下来: 点绛唇~闲倚胡床 闲倚胡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近宋词 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tk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