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的近敌是执着,我们都知道爱的关系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执著,真正的爱是一种开放的表达,执著则带有分裂感,因为你和我是分开的,所以我需要你。一开始执着可能很像爱,但渐渐会显明你并不是爱,其特征是黏人控制和恐惧。
悲悯的近敌是怜悯,也会使我们分裂。怜悯是可怜那些穷人,好像自己与众不同,但真正的悲悯是我们的心,对他人的痛苦产生共鸣,我和你共有人生的哀愁。
感同身受的喜悦(对别人的快乐感到喜悦)的近敌是比较,想知道自己比别人多少或相同,并未与别人一起欢欣而有品位的声音自慰我的,是不是和他的一样好,什么时候才轮到我这种比较,也会制造分裂。
平等心的近敌是冷漠,真正的平等心是在经验当中的平衡,冷漠则是因为害怕而退缩,不关心,这是逃离生活的表现。所以在平等心的情形下,心是向着所有事物开放的,包括喜悦和悲伤之时,冷漠的声音则是推开来说“谁在乎呢?我才不让他影响我。”
慈悲喜舍,惭愧惭愧,我都是模凌两可。。
3.1
我们虽然无法知道过去的业力。却能认识自己的深层模式与原型,我们的个体性就是由此塑造出来。然后就能在修行中实践这些独特的模式与性格行。比如僵化的认同转化成透明的珍宝,使开悟的性质闪现于个人独特的表现,批判的智力转变为分辨的智慧,拥有美的欲望变成给环境带来和谐的力量,直觉力变成敏锐地照顾能力和疗愈的恩赐,了解我们拥有的模式与恩赐。并加以实现,这是自我发展最奇妙的部分,使我们的潜能和独特的天命得到肯定借此我们可以把修行,家中和社区里的特殊任务,以及实现自己的能力、恩赐和我们的心结合成一个独特的个体,如此作时。个体的本质的就反映出普遍的性质。
当佛性和这些个人性质结合了自我空性的深入体悟,就能彻底发现自我的本质,这种真我既是独特的,也是普遍的,既是空无,也是完满。
真正的空性,不是空无一物,而是包含万物。奥妙而丰富的“空”能创造并反映出所有可能性,由此产生个体性,个体性可以被探索发展。但无法拥有或固定不变。自我在无我之中,就如烛火被广大的空性所容纳,爱的巨大能力,独特的天命,生命和空性都交织在一起,闪现、辉映出生命的真实本质。
最小的粒子也包含着整个宇宙。相与无相。听着古琴,得以安宁的理解这这些语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