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是关乎国民健康的根本
———医学教育漫谈之一
Schanze
当我写下文章题目后,似乎觉得有点假大空的味道,但是仔细想想实在是想不出有更好的语句来说明二者之关系了。因为事实上两者的联系却是如此紧密,我无法以我多年的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经历来对此予以否定。
医学是关乎国民健康的科学,是一切科学的载体,如果没有健康的人类,世界上一切都将失去意义。因此医学就成为了一门极其重要的应用学科,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萦绕在我们人类的周围。然而几百年来,医学也走过了一段曲折甚至倍受责难的道路,从放血疗法到刮骨疗毒,从魔鬼附体到遍尝百草,直至21世纪的今天,在医学这门重要学科的旗帜下,不仅产生了内外妇儿等分支学科,而且集聚了与其他学科交叉衍生的新的学科领域,如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结合的图层扫描(CT),又如与原子物理学结合的磁共振(MRI),等等。各门分支学科分门别类又各自建成了一整套的理论体系,指导着本学科的医疗实践活动,而学习和传授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医学院是不二之选;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的增加,人们对自己的健康保健要求水平也日益提高,同时卫生保健事业也日趋深入人心,因此这样的现实环境促使了许多优秀考生加速向医学院流动,总体考生质量日益提高,往往比同档次的专业录取分高出一大截。
然而医学院培养的又是怎样的医生呢?有一著名 高校教授说:我们的高校培养的是极端自私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举目望去,在曾经的高校象牙塔内,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且不说匿尸,抢劫,绑架 ,更有凶杀被判极刑等等,无不令人扼腕痛惜!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扑朔迷离的投毒案,更是将这些准医生的所作所为拉到了公众的聚焦镜下;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每年发生在我国医疗机构的多起恶性医疗纠纷案例,本应该是圣洁的生命守护之地,却使医患双方都失去了安全感,作为医疗行为的实施者,有没有存在不该说的话,不该做的事呢?有没有真正秉承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呢?是不是每个医务人员都能够无愧于自己的宣誓呢?也许面对严峻的现实,最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医学教育。
有志做一个医生的学生,需要以高分考入医学院,经过五年或八年的寒窗苦读,获得学士或硕士,博士学位,再经执业医师考核,才能走上医生岗位,以后还有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台阶要上,不可谓不辛苦,不严格,但是社会依然对目前的医疗现状并不满意,根本的问题在于,我们培养医生的标准是什么,仅仅是技术吗?医学教育的优劣决定了进入医疗行业从业者的技术基础和人文素质,实际上许多医患之间的冲突,很多是因为后者的欠缺或低劣。这仅仅是举例,其实有更多的问题需要对医学教育本身号脉问诊,只有把源头的事情做好了,才能够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医生,才能让病人真正满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