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与放

作者: 清欢悠悠 | 来源:发表于2020-11-25 19:18 被阅读0次

谦虚谨慎是一种美德,谨小慎微可能也没错。时常被要求“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以致绷着弦无法放松。又见说“与其曲谨,不若疏狂”,我不禁疑惑,身心应怎样收与放?

白氏云:“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晁氏云:“不如收身心,被教育凝然归寂定。”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枯寂。唯善操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菜根谭》
豪放不拘与狂妄自大。

欣赏苏轼、辛弃疾、李白等豪放派作家,喜欢他们的诗词作品。甚至隐逸诗人陶渊明,他敢于舍弃荣华富贵,甘心躬耕田园,在我认为也是一种豪放做派,极崇拜佩服他。

生活中我也更愿意接交那些豪爽的性情中人,倾心于那种潇洒的人格魅力。

他们能抓大放小,不拘小节,不会对鸡毛蒜皮的事耿耿于怀,拿得起放得下。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不如凡事都不拘束,放心大胆地去做,至于成败得失听凭天意的安排。”

身心放轻松当然好,不至于活得太累。但如果一味放任自流,是不是变成了随心所欲、狂妄自大。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人,他们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对普通百姓特别是不如他的人,极其看不上眼。

这样的人有可能是达官显贵,也有可能只是小有成就 ,从而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耀武扬威,有的却可能本身什么都不是,就是这么任性。

宁静安定与枯槁孤寂。

宋代诗人晁补之说:“不如凡事都谨慎小心,兢兢业业地去做,以求使心意达到宁静安定的境地。”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清静为天下正”“静”为老子哲学的重要思想。

收束身心,戒骄戒躁,才能修炼“静”的境界。

但过于小心,就是拘谨,缺少活力,没有生机,无法放开手脚施展,又怎么能有所作为。

为人要善于把握自我之身心,在狂妄与孤寂之间,寻求恰如其分的尺度。

把柄这里指事物的关键。需豪放时能豪放,需宁静时能宁静,准确把握事物的关键,才能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

人为血肉之躯,不是机器,所以无法设定。收与放都不能太过,全靠自我身心调节的功夫,应收尽收,应放尽放,自在自如,才是人生的高境界。

相关文章

  • 放与收

    一直以来都是文文弱弱,但内心总是很想挑战和超越自我,也许是从小生长环境影响,然后压制了那最真实的自我。我爱很多别人...

  • 收与放

    已经过了23:00,我突然想起楼顶上还晒着从服务站拿回来刷洗的席子(坐垫)。 因为一个人上楼顶会胆怯,就希望老公愿...

  • 收与放

    谦虚谨慎是一种美德,谨小慎微可能也没错。时常被要求“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以致绷着弦无法放松。又见说“与其曲谨,不...

  • 收与放

    其实并不是长大的我们变了,而是长大的我们所要考虑的事情和所要承受的责任变的多了。 渐渐的这些琐碎的事情便磨平了我...

  • 放与收

    放与收 《运动会开幕式的风波》中,学生在上舞台前半小时因穿的服装太短,领导给出两个选择要么换衣服,要么放弃上台。郭...

  • 年度之思-收与发

    层次低的人“收”,境界高的人“放”。 大年初五,我们不迎财神,我们思考“收”与“放”。 在企业里,我们怎么“收”与...

  • 收 放

    毕业了,路泞了 同学们远了,心变孤单了 沉身在了某个空间里 忙碌,抑或安逸 竟都已孤单,成事实 天真,没来得及收回...

  • 书法的收与放

    经常写草书的人都有一个通病:一放(写到最后)就收不住了。 楷书是收,草书是放,行书是一个过度。 “颠张醉素”何其狂...

  • 子女的收与放。

    昨夜与两位友人长谈,友人A女儿女婿如今定居在加拿大,友人B儿子正在读大学,他提到曾对儿子说,希望他毕业后回到杭州,...

  • 生命的收与放

    甘孜州有一座远近闻名的色达天葬台。位于色达县城与佛学院之间一个相对平缓的半山坡上。 天葬是蒙古族、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收与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vn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