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在前70分钟碎片化非常严重的电影,但如果有些视觉上的审美,会在前10分钟就被毕赣的镜头吸引。如果对台词非常敏感,那么接下来的2个多小时,都将是一场解谜游戏。
如果你爱的那个人逐渐远去,是否在你记忆里,就是碎片般的存在。整个影片在前70分钟就是一场回忆,又不断在回忆里抽离,再回到回忆中去。有汤唯存在的画面,都是黄觉的回忆。
在黄觉开车跟在汤唯后面的那段转场,设计的巧妙至极。我一度认为今年的最佳画面是《海王》里海王和公主跳下船后周围都是海沟族的野兽,但《地球最后的夜晚》在这段画面处理上,着实让我叹为观止。下雨天汤唯身着绿色旗袍,透过货车玻璃的镜头在雨刷下汤唯的身影由模糊到清晰,不似于普通的焦距变化带来的镜头模糊,这种在雨水下的模糊,让画面更加精致。类似这种借助水达到的艺术效果,在毕赣这里信手拈来,真的是天才导演。
在70分钟后,画面进入3D场景,而且直到结束,都是一镜到底。在余下的一个小时里,镜头的调度,演员的演技,在银幕上直面观众。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一镜到底意味着的什么,它意味着接下来一个小时的画面,都是没有经过NG和喊卡的,就像是一场演出,从电影标题出现到结束,导演,摄影师和演员,必须有充足的默契,才能一条把这一长镜头完成。那么就不得不对比一下另一个以长镜头完成的影片——《鸟人》,相比之下,我觉得《地球最后的夜晚》在场景上更加复杂,从山上到山下,只在一个夜晚,完成的难度可想而知。必须佩服,必须尊敬。
所以吸引我进入影院观看的原因,就是最后这一个小时的长镜头。
作为一部文艺片,剧情上必须过硬,而毕赣采取的碎片化叙事方式,又挑战着观众的理解能力。我一直想把毕赣和贾樟柯做个比较,但最后比较不能。毕赣的特点太明显,他比贾樟柯懂浪漫,毕竟他之前是婚庆摄影师。
前70分钟的剧情也把我搞的有点糊涂,现在捋的有点清楚,大概是黄觉回到凯里处理父亲丧事,在拆钟表的时候发现里面藏着一张照片,那是他在那年夏天结识并相恋的一个叫做“万绮雯”的神秘女子,于是勾起了他的回忆,便决心调查一下这个在他生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女子。最后他找到了一个即将拆迁的歌舞厅,演出还没开始,只能去旁边的电影院看看电影,最后进入梦境……长镜头开始。
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但毕赣把它做的相当费脑,可是如果不这么做,故事的发展就会相当平淡。这点和诺兰家的兄弟很像,简单的东西复杂化,达到一种迷幻的效果。
影片有大量的静止镜头,人物除了说几句台词,整体也几乎是静止的,很少有动态的镜头和大动作的场面。因此台词说了什么就相当重要,如果你错过了“伤心的人吃苹果是连核一起吃的”,那么随后几次出现的连核吃苹果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你错过了“我妈会染成红色的”,那么在梦境里黄觉和那个红发女子的情节,你就不会明白在交代什么。如果你错过了“野柚子”这个词,那么在梦境里野柚子的存在就丝毫没有意义。
所以这是一部,你错过一句台词就会失去所有的电影。
最后夸一下我女神,汤唯实在是太漂亮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