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吧想法读书
结构化找到一本论说类书在谈什么‖《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分析阅读第一

结构化找到一本论说类书在谈什么‖《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分析阅读第一

作者: zcl稍等 | 来源:发表于2018-02-06 21:10 被阅读24次
    这是一篇自己读书后思考的文章,思想的主要来源:《如何阅读一本书》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第七章 透视一本书;《逻辑工作法》《透过结构看世界》。文章采取结构化布局,共有六个部分:序言→知方向→找主题→抓关系→写总结→应用。

    写在前面的话

    信息越来越多,获得信息也越来越方便,而且2017年知识付费提的很响亮。现如今各种知识付费平台、社群非常多,给有知识焦虑的人提供巨大的方便。就我而言,购买参加了不少有关知识付费的课程,像得到、熊猫书院、有书共读以及易仁永澄老师领读的《好好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而这些课程学习结束以后,没有什么改善,只是懂得一些道理而已。

    因此,正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给出的阅读艺术定义:凭借自己头脑运作,不借助外力,玩味读物中的文字,来提升自我的过程。许多事必须你自己来,他人的终究还是他人的。写出来这篇文章,其实就是自己对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第六章、第七章内容的思考,将自己思维过程梳理出来。目的是提醒自己这次阅读后,想到了些什么,书中有哪些地方生活、工作有意义。

    这篇文章的布局按照结构化思维线性展开的,和书中不同的是我将规则四与规则二互换了位置。至于为什么不按照书中展开方式书写,而是互换位置,是因为我觉得这样更符合人们的习惯,或者说这是我个人更喜欢接受的方式。书中作者也说,每个人对一本书整理出的重点不一样或跟作者解释的不一样不必道歉,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知方向

    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开始介绍之前不妨你先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上学由开始的语文、数学、社会、自然,到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在到后来更细分的专业?答案其实很简单了,因为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读书也是一样,不同的书根据所传达的知识,应当使用不同的指导方法来阅读,而不能一概而论。读书不分类虽不像哈伯特所说“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所有的风都是逆风”,但是你知道风朝哪个方向吹,总归能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抢占一丝先机吧!

    正如文章标题所言,论说类书都是有哪些标准,都是使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呢?一是实用类,包含实用手册一本告诉你要该做什么,或如何去做;教导性如经济、伦理或政治问题的书;以及演说。二是理论性,包含历史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发生的真实事件;科学从特殊经验演绎而来的定律或通则;哲学以人类共通性归纳而来的解决问题方法。

    有了分类标准,我们怎么去发现书所属的类型,书中的建议是检视阅读此书。我的经验是,论说类的书看书名以及副标题,很容易找出书的类型。作者的序言最是不能忽略的,因为一般的序言都有作者写此书的目的、目标以及想达到的效果,往往也有对现状的描述,问题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案。书中有详细讲解书名的重要性,作者使用逆向思维,先说忽略的危害性,再说书名让分类更容易。

    找主题

    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小学老师要求你背诵公式和课文,中学老师要求你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到大学的时候你已经形成以知识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可以看出来我们学习大多以问题为导向,读书也是一样。知道目的是什么、究竟为了什么,让我们的思维能清晰化。

    爱因斯坦曾说:问题的内涵比解决方案更重要。所以想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自己会问好问题。

    有关理论性的问题,你可以问一些如: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或为什么会有这件事的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及特征是什么?与其它类似事件,或不同事件的关联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

    实用性问题,你可以问: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什么顺序?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或怎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在什么条件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好一些?

    抓关系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我家儿子今年四岁半,能背几十首唐诗,甚至二十以内的加减法都能算得正确,但是你不能说我儿子懂得唐诗或数学。一本书就像一栋楼一样,拥有许多房间,每层楼也都有房间,有不同的尺寸与形状,不同的外观,不同的用途。只有知道了各个房间的功能以及如何有序地排列组合的,你才能说你理解了这栋楼,读书也是如此,你光知道答案是不行的,你要找的出书中那些是重点、那些是次要并且是怎么展开说明的。

    有个通用公式可以帮助你实现规则三的要求。

    ①作者将全书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三部分谈的是别的事,第四部分则是另外的观点,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

    ②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X,第二段落为Y,第三段落为Z。

    ③在第一部分的第一段落,作者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A,第二个重点是B,第三个重点是C,第四个重点是D。

    ……

    写总结

    规则二:使用一个单一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明白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与知道一本书是“干什么”的则不同,一本书我们可以揣测作者想要干什么,想要做什么,就是发现这本书的主题或重点。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此书。书中给出找主题的方法有:①透过整体调性统一的叙述;②留意书名、前言、引言以及本书说明,通常作者也会帮助你;

    关于结构化看问题,李忠秋著《透过结构看世界》中分三步找主题:识别(信息中的事实、理由及结论)→判断(对应关系)→概括(主题句)。论说性的书用这种结构化方法很容易清晰的透析出来其骨架,结构化也更容易推广使用。

    写总结公式

    首先我们要知道,好的作者会帮助你整理出他书中的重点,不能因为不善简明的语言表达自己或忽略作者的提醒,而找不到主题。其次要每个人对内容诠释的不同是可以理解,没有什么是唯一的标准或正确答案。最后,要知道书有好坏,不是每本书都需要你如此费力的阅读。

    应用:由阅读到写作

    写作与阅读是一体两面的事,就像教书与被教一样。如果作者跟老师无法将自己要传达的东西整理出架构,不能整合出要讲的各个部分的顺序,他们就无法指导读者和学生找出他们要讲重点,也没法发现全书的整体架构。因为人都是喜欢归类明确、逻辑关系清晰以及数量不多有规律的信息。阅读是写作的逆向过程,读者的目的是发现书中隐藏着的骨架,而作者以制造骨架为开始,用艺术的手法将骨架隐藏起来。

    优秀的写作者不会将一个发育不良的骨架埋藏在一堆肥肉里,同样的,也不会瘦得皮包骨头,肯定是血肉匀称,没有松弛赘肉,各个关节行动自如。骨架是讨论一本书的整体性,血肉跟骨架一样,对整体性作进一步的诠释,为全书增添必要的空间与深度。

    西村克己著《逻辑工作法》中提供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去模仿。

    按照“设定主题→目录→关键词→图表→正文”的顺序来写。在第一个环节“主题设定”中,需要做的是编写文章的“计划书”,确定文章的主题、观点、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等等。在“编写目录”的环节,以标题的形式把90%以上的正文内容确定下来,最后,检查一遍是否存在遗漏和重复的问题,也就是有没有达到穷尽而不重复的状态。接下来要做的是,确定每一节的具体内容,并利用关键词和逐条列举的方式记录下来。文章中所有的图解都要提前做好,这样可以使内容更加清晰。

    逻辑写作法

    这种方法对职场人士很受用,我们写报告、文案甚至口头汇报都可以使用。

    总之,通过分析阅读第一阶段收获是理解事物的全新流程:问题——证据、论点、事实——概括总结,也可以推而广之。


    求学之道无坦途,问艺之路无捷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结构化找到一本论说类书在谈什么‖《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分析阅读第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zq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