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活着,还是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
这句经典的话出自于《牛虻》,作者为爱尔兰的伏尼契,是轰动中国的三大外国经典文学名著之一。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八年级必读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了解的,保尔柯察金最爱这本书,对待事业、爱情一直秉承着“牛虻精神”,不禁让我好奇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故事。书到手后,便立刻废寝忘食读起来,跟别的书比起来,故事不算特别长,三天左右就可以读完,故事情节波动起伏,许多地方埋下伏笔,一环扣一环,无论是故事,还是文笔,乃至立意,都是我至今最为赞叹的,也无怪乎保尔对其爱不释手了。
该书讲述了一个意大利革命党人亚瑟的一生。整本书的开头,亚瑟还是个相信上帝的虔诚教徒,同时也十分天真,极为信任他人,甚至把党组织都告诉了神父,以为宗教会支持青年意大利党,结果牧师卡尔狄利用他的忏悔进行告密,致使他和他的同志一起被捕入狱。出狱后,因被自己的恋人:琼玛同志误解,又发现自己竟然是自己最崇拜神父蒙泰尼里的私生子(神职人员不允许结婚),而自己一直被其欺骗,多重打击后,他一气之下用锤子砸毁神像,留了一张写着“去森纳码头寻找我的尸体”的纸条,偷渡到了南美洲……十三年后,一个叫牛虻的革命战士回到意大利,努力献身于革命事业,对杂耍班有着浓厚的感情——在南美洲那段时间,他受了很多苦,成了一个瘸子,也当过杂耍班的驼子——对于爱情,他选择将精力放到事业上,因此在别人眼里,也算是个特别的人。表面上,他与蒙泰里尼因为党派不同而针锋相对,其实他心底里深爱着蒙泰里尼。后来,在一次斗争中,他不幸被捕入狱,后来越狱未遂,因为越狱时旧病复发,他的同志听闻后,计划在节日游行时发动混乱,武装将其就出来。同时,上校担心发生动乱,准备将其执行枪决。于是可以说全书的高潮来了,蒙泰里尼在狱中见了牛虻,谈话中,牛虻的身份总算被揭开:他就是亚瑟——尽管读者早就能判断出了——两人的谈话富有浪漫色彩,又极为讽刺,牛虻想劝蒙泰里尼放弃上帝,但蒙泰里尼拒绝了,第三天,牛虻执行枪决……故事的最后,也就是游行的那天,蒙泰里尼醒悟了,在游行时愤然发表言论,揭露了宗教的可恶,使人们同样醒悟,同时,琼玛收到了牛虻的遗言,这才知道他竟是亚瑟,教堂敲来钟声(说明有人死亡),报纸上,蒙泰里尼因为“心脏动脉瘤”而离世……
读完整本书,第一个感觉就是凄凉、震撼。为什么?整本书的语言极为华丽,修饰词语不下其数,你读了就知道了。对话之间,措辞之间,都传达着人物的情感,这并不只是拘泥于辞藻的华丽,就算是普通的比喻修辞,也能将你代入书中,最为典型的有蒙泰里尼在最后游行时的长篇言论,比如下面这段,他在书中的最后两段话:
“他死了!你们已经杀死了他!而我却受着煎熬,因为我不愿让你们死去.现在,当你们来到我的眼前,带着虚假的赞美和不洁的祈祷,我后悔不已......我后悔我竟做下了这样的事情!你们全都应因为你们的罪恶而腐烂,在地狱无底的垃圾之中腐烂,而他应该活下来的.你们的龋龊的心灵又有什么价值,竟然应当付出这样的代价?但是太迟了——太迟了!我大声疾呼,但是他听不到我的声音;我敲击坟墓的门,但惊不醒他;我独自站在空旷的沙漠里,环视我的周围.我那亲亲宝贝埋在那片血迹斑斑的土地上,而我孑然一身,置于空虚可怖的天空.我放弃了他.你们是毒蛇的子孙,我是为了你们放弃了他!”
“拿走圣体吧,因为这是你们的!我把它扔给你们,就像把一根骨头扔给一群狂吠的恶犬!你们这次宴会的代价已经给了你们.开始吧,狼吞虎咽般开怀大吃,你们这些食人的野人和吸血鬼——专吃腐肉的野兽!看一看从我的宝贝心中淌出的热血流下了祭坛——这是为了你们而流的血啊!喝下它,抹红你们的嘴!争夺圣体,大口吃吧——不要再麻烦我了!这是奉献给你们的遗体——看看它吧,它已被撕得七零八碎,鲜血淋漓,仍然带着受过残刑的生命在跳动,并且由于临死的剧痛而颤抖不已.拿过去,基督徒们,吃吧!”
想必这一段话就可以体现蒙泰里尼主教的丧子之痛吧!整本书就是在每个人物的五味杂陈的心理以及曲折跌荡下的情节下孕育而生的。
小说对于人物的描写是极为重要的,这部小说对于人物的描写是采取以其真实、纯粹、原本的样子来刻画,而不是通过夸张的手法。举个例子,蒙泰尼里的狡猾的本质并没有通过丑化其形象来描写,而是通过他的举动、话语来刻画的;还有卡尔狄神父,通过写他诱导天真的亚瑟说出党派并举报,使其入狱,内容真实,这些都是当时教会的真实情况。
对于人物的刻画,在这里主要介绍两位,一个是牛虻,一个是蒙泰里尼。
牛虻是一个英国富商(他的养父)的孩子,原来是叫亚瑟,因为学习宗教,学习认真,十分的天真、单纯、善良,也因此再后来的打击中一气之下到了南美,在这段时间里,他受了很多苦,再后来跟琼玛的谈话中才透露的,虽然描述的昙花一现,却足以让人为他的悲惨命运而叹息,这些经历使他在蒙泰里尼面前即将暴露身份时,重新想起自己,坚决不向宗教低头,顽强斗争至死不渝。他从南美回来时,他变得冷漠、尖刻,这也是他在全书的主要形象,但实际上,他极为需要感情的陪伴,但在事业面前,他选择放弃,这也在保尔柯察金身上得到了体现。他极为坚强,牢记使命,濒死之时,依然颤抖的移走了脸上的十字架,无疑令人震撼。
再说说蒙泰里尼,之前评价过,他阴险狡猾,但实际上,在以为亚瑟死后,他一直深受内心上的煎熬,亲眼目睹牛虻被执行枪决后,整个人变得木讷,最终选择随儿子一同离去。他在全书中的形象是极为真实的,也让人为之怜悯。他对世界充满着关爱,反对战争,希望用宗教拯救世界,他渴望儿子的亲情却不能得到,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与挣扎。某种意义上,他也是一个可怜人,也是一个受害者。
最后,不得不评价这本书令人印象极为深刻,我原来不信仰什么宗教一类的,如今我坚定的选择成为无神论者,相信科学。包括它的爱情观、人生观,对后世乃至现在都影响深远,同时,作者的文笔十分优秀,极为建议阅读。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