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敦煌,酷暑难耐。但这火炉般的天气,却挡不住火热般的向往者。于我而言,就是在这酷暑里数万个向往者中的一员。
敦煌,莫高窟,是我此行的最重要的目的地。
从兰州坐七个多小时的火车,途径张掖、酒泉、玉门等站,从丹霞、草场、戈壁地貌的变化,最终到达敦煌。
从城市建筑和规模的角度看,敦煌似乎有些让人失望,作为一个县级市,国家文化名城,这个市的建筑规模和现代化程度却和他的名气很有差距,可能是因为地处西北的原因,在敦煌市最繁华的地方都见不到高层建筑,多数都是七八层的楼层,城内还有很多两三层的房屋,到处都是宾馆酒店,街道不宽,街面装饰很朴实。感觉还没有我所居的一个贫困地方的县城建设得那么宽敞和高楼林立。
但就是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地方,却蕴藏着让国人乃至全世界震惊的文化底蕴和影响力。
敦煌的确也没有让人失望,从人山人海的热闹中,可以感觉到敦煌的吸引力,导游有一句笑话“这么多的人到敦煌,上一次还是匈奴进军的时候了....”。
敦煌的魅力,在于敦煌壁画和雕塑艺术带给我们当代的惊叹和研究价值以及美的享受。从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一千多年来的的四百二十九 个洞窟里的壁画与塑像,随丝绸之路的开启而繁盛,随丝绸之路的消淡而沉寂,但最终又因为他自身的艺术价值而又惊叹世人。
为了便于看莫高窟,我住的民宿是距离敦煌莫高窟检票最近的一家。8月6日早上7点,我和松哥就从民宿走路几分钟后就到莫高窟数字中心(也就是所谓的取票检票的地方),拿到纸质票后,作为第一批旅客进场。按照工作人员的引导,开启了敦煌莫高窟的旅途。
莫高窟观赏的第一站是在检票后的敦煌莫高窟数字中心里面观看两部短而精的纪录片,第一场《千年莫高》主要讲述了莫高窟的由来,是普通的观影模式,第一场结束后按照指引,到第二个观影厅,这是一个半仰式球形观影厅,电影屏幕在斜上方,片名《梦幻莫窟》,主要介绍莫高窟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窟的壁画和雕塑,第二场观影让人从视觉到听觉的触点都非常的身临其境,震撼无比。两场纪录片大概在30分钟左右,观看后对莫高窟的历史由来及艺术价值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后面的参观很有帮助。
纪录片看完后,就坐上景区大巴车进入到莫高窟景区腹地,远远望去,莫高窟就是一个不很高的大土堆,大土堆上面是很多小洞窑。 沙皇色粗矿的砂砾状的土层,大大小小的窑洞布满了山体。
身临其境参观莫高窟,一边参观一边在内心感叹古人的智慧和艺术造诣,栩栩如生的塑像眉眼有神、比例合理,丰富绚丽的壁画想象丰富、布局宏大。让我特别有印象的是所参观的328窟里面的塑像,造型优美、形神具备,还有第61 窟里的曹家供养人画像,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人物装饰特点和关系,还有 五台山俯览图,在那个时代,就有如此高超的布局和画技,反映出当时庙宇亭阁的构筑模式和五台山庙宇布局.....当然还有震惊天下的17窟藏经洞。
在每个洞窟,除了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外,还都分别呈现了佛教自十六国北魏开始的人物形象的演变,飞天、乐器、舞蹈、建筑、服饰.....等等 用视角的方式,直观的把一千多年来社会发展的文化和内容反馈在壁画中,让人惊叹不已。
八个窟的观看大约一个小时,因为是旺季,我们出来的时候,观赏区外面已经排起了很长的队伍,有的可能要在酷暑下排上几个小时才能进窟参观了。
八个窟的参观让人意犹未尽,所参观的窟里面又不能照相,为了弥补我还不满足的内心,随后我就在景区的书店内买了一本最新的敦煌莫高窟高清画面图册。
在接近景区出口的地方是敦煌莫高窟陈列中心,在里有含榆林窟的八个原型大小的复制洞窟,分别是十六国时期到隋唐元时期的杰出的代表性石窟,非常的精美多元。在这里还展出有敦煌出图的一些文物精品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敦煌石窟的发展史和文物价值。其中让我印象较深的是根据敦煌壁画复原出来的唐代宫殿建筑和敦煌壁画中唯美的青绿山水图。
从景区出来,已是中午十二点。有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从一千多年的艺术隗宝的印象中突然降落到尘世戈壁,脑海里面依旧是敦煌壁画里那些色泽丰富、形象鲜明、内容多元的美好画面。
回忆中又总是感叹,一千多年前的工艺制作,一千多年来的人文历史,一千多年来的社会各种形态,民俗、文化、音乐、舞蹈、服饰、建筑、生产生活场景....那么多的元素展现在敦煌壁画中,还有曾经在藏经洞中发现的那五万余件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这些该有多大的价值呀,虽然有很多文物流失国外,但不管在哪里,记录中华文明发展进程、展示中华文化艺术精髓的内容和实质没有变。
从敦煌莫高窟出来的路上,迎面的是一辆一辆满载游客的大巴车,我在想,敦煌这个地方,夏天酷热难耐,冬天寒啸刺骨,就这样一个西北边陲小镇,在丝绸之路时期曾经那么辉煌热闹,犹如今天的广州深圳那样的一个通商口岸。但自元朝后,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这里变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一直到1900年,随着藏经洞五万多文物的发现问世,这里又变成了文化聚焦的一个研究中心。像这样的有着沙漠、戈壁的地方不止一处,为什么他就能在当下把这么多人吸引过来。
答案无疑就是一个,那就是敦煌的文化、敦煌的艺术,才有这样的张力,永远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敦煌的旅游,很多人应该和我一样,是因为莫高窟而去,绝不会是因为要去看沙漠、雅丹地貌才去,要去的首要条件,一定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
而这样的文化隗宝,不是简单的形成,而是由敦煌莫高窟一千多年来前仆后继的工匠、僧人、画师、供养人共同完成的一副壮丽画卷,是在这个地方曾经奋斗过的无数敦煌人积淀而来的,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敦煌,而这个大背景下,是丝绸之路的纽带,让这里成为重要的对外往来的交通口岸,让各种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留下痕迹。为后世留下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我在想,美丽的风景,那是大自然的馈赠,丰富的文化资源,那才是时代人文的产物,大自然的风景,可以让人在春夏秋冬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而人文资源,却可以窥见一段历史里所涵盖的文化艺术、天文地理、发展规则等等,我认为这样的价值更大。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繁华热闹的河西走廊因时代的发展而变得落寞,曾经在敦煌这块土地上的城墙堡垒也慢慢风化无几,能够在这个地方让人回味无穷、魂牵梦绕、源远流长的却是敦煌的文化、敦煌的艺术,这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存在。
我们都经常在谈到文艺作品要记录时代、讴歌时代,这样它的价值更大。这一点我在敦煌艺术里得到的感受特别强烈,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想优秀的文艺作品对时代的贡献这个真理应该是得到公认的,而敦煌壁画与雕塑也正是应了这个标准了。
这几年的旅游中,文化之旅也显得越来越得到大家的推崇,而敦煌莫高窟也当仁不让,一定是吸睛最强的地方,而我,也成立朝拜者队伍中的一员,感谢敦煌,感谢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也因为他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地处莫高镇而得名。它是我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一千六百米。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彩塑佛像等造型2100多身。石窟大小不等,塑像高矮不一,大的雄伟浑厚,小的精巧玲珑,其造诣之精深,想象之丰富,是十分惊人的。——引百度百科)
笔者小注:
1.旺季去敦煌看莫高窟,一定要提前二十天才能买到正常票,正常票可以看八个窟,看完后还可以看特窟,特窟每个好像是两百元。提前一个周可以买应急票,应急票可以看四个窟。冬天是敦煌的淡季,票要好买点。
2.旺季去莫高窟,最好是7点半前取票检票,这样人不多,因为敦煌热天太热,等待特别难受。
3.敦煌交通方便,有机场和火车站。
4.关于莫高窟艺术价值、壁画塑像本文没有过的的描述,因网络上有较多详实介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