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相机控制
刀枪棍棒,耍得有模有样,相信通过第一章的学习,你已经选择到自己的称手兵器,商业摄影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是技术层面,第二是艺术层面。一个在于控制、一个在于表达,善用相机,是表达画面的基础。这个章节我们学习相机控制,双手把握,才能把金箍棒舞得称心如意,如若不然,就会像悟空歌里面唱的:我要,这铁棒有何用......
01 镜头控制
通过上一章节相机成像原理的知识,我们知道,人是非常聪明的,当他发现针孔成像的现象后,就确定了相机的架构(镜头+暗箱+底片装置),随后一系列组件和功能的设置,都是围绕解决架构下出现的问题而展开。
当人们发明镜头用来替代破针孔,解决了通光性差的问题之后,新的问题又来了:通光性是好了,解像力、色彩还原、反差、锐度、校正像差方面都得到提升,但如何使景物清晰的结像?于是发明了聚焦系统。
一、聚焦(对焦)
相机聚焦装置的作用是使景物在胶片上清晰的结像,结像虚糊是聚焦不准确,称为失焦。下面通过图例中的两个距离帮助我们理解:
我们用针孔成像的小黑屋用来举例,房间的大小、墙壁离窗孔的距离远一点或近一点,成像结果是否一样?既然有因素改变,就不可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总有一个距离与A最为匹配,成像最为清晰。
我们把A看做是拍摄距离,把B作为成像距离,对焦的作用,就是调整B的距离去匹配A,得到清晰的结像。
我们用两种不同方式对焦的相机做补充说明:
4*5大画幅座机
大画幅座机的镜头是没有对焦装置的,因此确定了拍摄距离A之后,匹配得到了焦点B的清晰位置,然后就需要移动底片C去到焦点B的位置上得到清晰的影像,所以会看到皮腔的长短会随着前后移动发生改变。
单反相机
单反相机C的位置是固定的,机身没有可前后移动的皮腔,所以镜头上设置了对焦装置,通过旋转镜头上的对焦环移动透镜组,改变焦点B的距离,使焦点B去到底片C的位置上,从而让底片得到清晰的影像。
二、景深(即清晰范围)
准确聚焦后,除焦平面上的物体清晰外,被摄体前后还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范围,这个范围称景深,可以理解为景物清晰的深度,如下图:
PS:越远离清晰范围的景物越模糊,前景深比后景深小,分布大约为前景深1/3,后景深2/3
景深可以通过清晰与模糊的对比突出主体,并加强画面的透视感(阶调透视:近清晰远模糊),虚化前景和背景,是摄影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
影响景深的三个因素
镜头的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背景越模糊。
镜头的焦距:焦距越长,景深越小,背景越模糊。
拍摄的距离:摄距越近,景深越小,背景越模糊。
PS:如果我们想获得最模糊的前景或者背景,只需要使用最大的光圈、最长的焦距、最近的拍摄距离,对着人脸拍一张照片,对焦在眼球上,就可以得到眼球是清晰的,眼睫毛和耳朵都是模糊的效果。
三、镜头的分类
镜头可分为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镜头的焦距数值是根据135标准画幅底片的成像尺寸来制定的,如果按焦距来分,可分为:
标准镜头--指镜头焦距为45--55mm,镜头取景范围及拍摄景物的透视效果与人眼观察效果相同。
广角镜头--指比标准镜头焦距短、取景范围广,28--35mm的镜头。由于画面范围广,近大远小透视力强,因此透视夸张、画面会变形。比广角镜头短的还有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能进一步夸张透视效果,近的东西越大,远的越小。
长焦镜头--镜头焦距在200mm以上,画面取景范围窄,主体成像大,能把远处景物拉近,压缩空间感。效果跟广角镜头相反,近处的东西没那么大,远处的东西没那么小。
人像镜头--指中焦镜头,镜头焦距在70mm-105mm,这个焦段的优势在于,成像比例大主体突出,容易排除杂乱的背景,成像不易变形,景深小背景虚化,这些都是利于拍人物的因素。
这些镜头,我们放在一起更容易理解,镜头焦距从16mm-400mm,
焦距越短,拍摄视角越大,景深越大,近大远小透视越夸张,畸变越大,空间感越强。
焦距越长,拍摄视角越小,景深越小,透视越弱,变形越小,空间感越平。
PS:半画幅或中画幅相机如使用135镜头,焦距需要对画幅增减的面积进行乘除换算才是这台相机的实际焦距。
四、附加滤镜
附加在镜头前的镜片,种类繁多,主要作用是滤光、滤色、改变色温和技法运用这四个方面。随着数码时代的发展,电脑技术的提升,许多滤镜的效果被photoshop数码后期轻易替代,因此商业摄影领域用得较少,最常用的为UV镜,作为保护镜头的护镜。
02 进光控制
解决了通光性,又让图像聚焦清晰,就开始考虑记录影像,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进光多和进光少记录影像的效果是一样的吗?既然有因素改变,就不可能会得到同样的结果,怎样控制进光量?于是发明了两个控制进光量的部件
一、光圈
光圈,又称光孔,通过调节镜头内光孔的面积控制进光量。
光圈系数
光圈的标刻度又称光圈系数,用F来表示,传统的数字是按√2倍级数这样排列的:
1.4--2--2.8--4--5.6--8--11--16--22--32
标刻的数字是一个分母,分子是1,所以,数字越大,光圈越小。
每一个数字间的进光量相差一倍,如F1.4比F2进光量大一倍、比F2.8大两倍,比F4进光量大三倍,F16比F11进光量小一倍...
PS:很多人对这个纠结,经常会记反,为什么数字越大,反而光圈越小呢?我们这样想,比如F16其实是1/16,F32其实是1/32,那么是不是数字越大,表示光圈越小?
现在数码相机的光圈数字比较杂乱,不利于记忆与计算光量。
光圈的作用(重点)
1.控制进光量:
光圈调大,进光量增大;光圈调小,进光量减少。
2.控制景深:
光圈调大,景深变小;光圈调小,景深变大。
二、快门
最常用的帘幕快门,我们可以把它当做是窗帘或门,它们的共同点是可以开和关。快门通过调节进光的时间控制进光量。
快门刻度
快门的标记是速度,单位是秒,标刻度排列如下:
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12000
这些数字是分母,分子为1。例如500,其实指的是1/500秒,因此,数字越大,时间越短,关门速度越快。同样,每一个数字间的进光量相差一倍。
PS:为什么不直接标1/500秒?为什么8的后面是15?不应该是16吗?为什么60后面是125?因为1/15和1/16几乎没有差别,这样设置是为了好记忆。
快门的作用(重点)
1.控制进光时间:
时间越短,速度越快,进光越少。
2.控制成像清晰度(表现动作还是动感)
快门速度快,能够凝固运动中的物体,表现一种动作,如投篮动作、空中跳水动作。
快门速度慢,等于摄像机一直在拍,被摄物体一直在运动,会形成拖影,表现出一种动感。如烟雾般的水流、烟花绽放的弧线、星辰的轨迹、夜景汽车尾灯的拖影(突然想起秋名山神车五菱宏光,看到尾灯算你赢...)
进光图
光圈与快门都是控制进光量,不同的是,光圈通过控制进光面积来控制进光量,快门通过控制进光时间来控制进光量。
我们用家里的水龙头和门来加深理解光圈与快门
光圈好比水龙头和门打开的大小,水龙头开的越大,流出来的水就越多,杯子盛的水越满;门开得越大,光线照进来越多,房间越亮。
快门好比水龙头和门打开的时间,水龙头打开越久,流出来的水就越多,杯子盛的水越满;门开得越久,光线照进来越久,房间亮的时间越长。
03 感光控制
控制了进光量,又出现一个问题:我们要记录多少光量合适呢?于是设置了感光度。
感光度:感受光的程度。光圈和快门决定了进光量,感光度则决定了接收量,即是对光线的敏感程度,用ISO来表示:
ISO50、100、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
每个数字间感受光的能力相差一倍,数字越小,感光能力越弱,照片品质越高,图片越细腻。高感光度感光能力强,颗粒噪点明显。
04 曝光控制
我们控制了进光量,又设置了感光程度,那么在这个环节上只剩最后一个问题了:我怎么知道进多少光和记录多少光合适呢?拍摄物的光线随时在变化,我又没有具体的数值怎么办?于是发明了测光系统。
测光表原理:以18%中性灰的反光率做为测光基准(和皮肤的反光率接近),测量得出正确曝光需要的光圈、快门、感光度的组合。以此数值拍出来的东西,人眼看得最舒服,不会感觉太亮或太暗。
测光表的种类:分为入射式测光表和反射式测光表
入射式测光表
指光线直接照射测光表测取读数,因此我们把测光表放在被摄体的位置上对着相机测量曝光值。商业摄影领域通常使用闪光灯拍摄,因此使用的多为入射式测光表。
如图:测光表由我们设定感光度ISO100,快门1/60秒,测出正确曝光所需要的光圈值,118是指F11光圈和F16光圈之间分为10等份,在第8格的位置,对应目前数码相机光圈为F14或F15。在这个光线下,相机设置100感光度,1/60秒快门速度,14光圈,就获得正确曝光的图片。
重点曝光知识:
正确曝光
记录影像需要的准确曝光量,通过测光,得出正确的光圈、快门、感光度的组合。
等量曝光(倒易率)
光圈F4、快门1/500秒和光圈F11、快门1/60秒
这两个组合曝光量是一样的,但是由于第一组使用大光圈,景深不一样,第一组背景虚化。
我们来看看他们为什么曝光一样
从F4--F11,光圈缩小了3档(可以对照光圈系数表),4、5.6、8、11,进光量缩小了3倍。
速度从1/500秒--1/60秒,快门慢了3档,60、125、250、500,进光量增加3倍。
这就形成了等量换算,曝光量一样,光圈和快门组合不一样,得出不一样的照片效果。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景深差异、动感和动作的差异。
PS:一些光线很暗的地方,我们还可以加上感光度进行换算。
反射式测光表
指光线照射到被摄体,再对被摄体反射的光线测取读数,相机内测光系统TTL都属于反射式测光表。因为通过物体反射的光测量曝光值,相机反射式测光表只能测量连续光源。
一、相机测光模式
AV(光圈优先):由你设定感光度和光圈,相机自动匹配正确曝光需要的快门速度,在我们需要控制景深效果时使用。
TV(快门优先):由你设定感光度和快门,相机自动匹配正确曝光需要的光圈,在我们需要表现动作或动感效果时使用。
P(程序自动):等于傻瓜机,相机自动给出正确曝光需要的光圈和快门、感光度组合。
M(手动模式):光圈、快门、感光度全部由你设定。
二、相机测光方式
点测光:相机对画面中央3%的面积进行测光。就是我们选择一个点做为测光标准,那个点拍出来曝光正常。
中央重点测光:除了对中央的点做重要测光考虑,还考虑其他区域给出曝光数值。
平均测光:对画面多个区域做测光考虑,最终给出平均值。
测光要点
一个画面的光线,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即亮的部分,正常部分,暗的部分
如果我们对着正常的部分测光,那拍出来的照片正常的部分曝光准确,亮部就是亮的,暗部就是暗的。
如果我们对着亮的部分测光,那拍出来的照片亮的部分曝光准确,正常部分曝光偏暗,暗部更暗。
如果我们对着暗的部分测光,那拍出来的照片暗的部分曝光准确,正常的部分偏亮,亮部过爆。
宽容度
就是数码芯片对光的容纳程度,即从亮部到暗部可以记录到的等级范围。一般数码相机COMS宽容度为5级(最亮到最暗相差五档光量),超出这个范围就是死黑和死白,记录不了任何层次。
佳能相机:过1.5档 欠3.5档
说的是曝光过度1.5档和曝光不足3.5档之内的影像,都还可以记录在芯片上。
理解了宽容度,我们要拍出一张层次影调丰富的照片,避免出现一大片死黑死白的情况,就要在拍摄取景时,避免场景明暗差异过大,如逆光的时候,改变拍摄位置或者对暗部补光。总之,就是压暗亮部,提亮暗部,使场景的反差在记录影像的宽容度以内。
照相机功能图
自此,本章节内容已全部结束,我们照例进行总结,如果你理解以下内容,证明你已经掌握商业摄影领域需要学习的照相机所有知识(下意识看了下身边的相机使用说明书,500页,我们只简化为两个章节)。
一、镜头控制:对焦、景深、焦距
二、进光控制:光圈、快门
三、感光控制:感光度
四、曝光控制:正确曝光、测光
关键词:
广角镜头
光圈系数
快门刻度
测光表
宽容度
PS:文中的拓展知识和图例,并非严谨的学术知识,我们不用备战考试,我们融合了十几年的实战经验,摒弃专业术语,尽量用接地气的白话文表述,环环相扣,意图用最短的时间理解各门派武功招式,尽情挥舞手中的武器。
草根逆袭,我们的梦想是天空而非珠峰...
是兄弟,玩认真的,商业摄影之路,我们一起同行!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