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画家徐渭曾说:“古人论右军(王羲之)以书掩其人,新建(王阳明)先生乃不然,以人掩其书。”
意思是王阳明书法造诣很高,只是其人“立德立言立功”之事功更大,显得他的书法好像不那么突出而已。
那么王阳明是怎么练书法的呢?
王阳明在《王文成公全书》中有言:
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
既后读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该段解释,请看《成圣之路(1535)王阳明: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由此,我们知道学任何东西都是有个主线、有个框架在的。
那么,学霸的学习有什么特点呢?
看书速度飞快。你怕学不好、记不住?实在不行咱就再来第二遍。
这第一遍就是在你心里搭框架、搭这本书的框架,让你能知道作者在说什么、想证明什么、能起什么作用。
你别以为看两遍就浪费时间,其实,整体速度肯定也比只看一遍的人快。
为何?因为看一遍的人,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记,慢慢悠悠,磨磨蹭蹭,看一会自己就不想看了,那速度不可能快。
另外,如果你看了两遍,这样你也会想的更深、记得更多、记得更牢。
两个衍生注意事项:
第一,书籍比视频好。
为啥呢?因为书籍可以快速进行,你可以用上述的两遍法来阅读。
当然,我们还要鼓励三遍法、四遍法,进行三刷、四刷。你会越刷越快,书会越刷越薄。
但如果看视频的话,你的精神高度集中,就没法做其他诸如深思考、主动思考、下意识总结等这些事情了。这样不好,效率太低。
但是,我们综合一下,先看完书,然后对着书再刷一遍视频,那就更不一样了。
为啥?
因为你主动思考了。第一遍看书的时候,你是有在主动思考的,哪里会、哪里不会、哪里有疑问,你会想很多;
因为你有了预习了。先看完一遍书,如果再看视频的话,看书就起到预习的作用了。
因为你看过了,甚至看过两遍了,你对内容熟悉了、自信了,看视频的时候,你甚至倍速都可以,那这样的速度会让你更爽,成就感更多,速度刷刷的,比一上来就对着书哼哧哼哧地硬啃好多了。(该处讲的自信,后续我会写《给唯唯诺诺的人一个解药》)
第二,不要想着一次性吃干榨尽。
我们为什么要“速度”?要两遍、三遍、乃至更多遍?因为它不费劲,每一遍都不费劲。
框架在读第一遍的时候就有了,这是整体思维,就像建楼的混凝土框架,建它是很快的,可以很快竖起来;
然后后面过的每一遍都是在建墙,每一遍都能有所获,所以兴奋度也是极高的。为啥?因为好干不累、干得快、有所获、知识点能各归其位(在框架上找到它们合适的位置);
而且,随着这个过程,你还能把其间隐含的关系逻辑、底层逻辑给总结出来(因为各个知识点都在你第一遍形成的框架上找好位置了,那么很自然地,谁和谁位置近、谁推出谁、谁先谁后、谁怎么用、原理是什么,你就都了解了),这个深度是一上来就一句一句死抠的人绝对达不到的。
这就是在学习方面的那个支点。(关于支点,后续会单独出一篇)
这就是学习的道。
总体上来说,我们可以围绕“速度”简单总结一下:
第一遍要快过一遍,形成框架
→因为太快,知识点学的不仔细,所以进行第二遍
→第一遍的作用:预习、搭框架
→第二遍的作用:填空、(在框架上)挂知识点
→这样下来,知识是活的,因为有相互关系
→好的东西,继续刷遍数,速度越来越快,书越来越薄,知识掌握越来越扎实(因为这样学的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正常人呢,总共才看一遍!这才哪到哪,没法比!
注1:重要内容,要有预习意识和复习意识,这个复习最好是找个解读之类的,充当老师、带领的角色,不然,单是自己看的话,思路也难以打开。
注2:既然说到了学习,再顺带分享一个学校里关于预习以及做作业的思路
【高效预习——带问题上课——全面复习——做作业——营养餐——高效预习】
有孩子的家长建议看看这个视频。
2023年12月12日初稿
2023年12月14日补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