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看到老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0-05-03 20:47 被阅读0次

    地球生命诞生了40亿年,出现了数百万物种,物种等级有高低,为什么人类能够站上金字塔的顶端,成为地球的主宰?因为人类拥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其他任何生物都无法比拟。人类认知和学习的能力则基于语言。

    基因科学家认为语言的产生是由于动物体内一个叫做FOXP2基因发生了突变造成的。似乎语言的产生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就是说基因是决定性的因素。那么基因真的是终极原因吗?

    我认为不是,终极的推手是大自然,是人类社会性交往的需要。基因只是中间因素,基因科学不可能颠覆我们的历史观。

    01 基因的演化:突变和重组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促使生物进化的基因演化有两条途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就是基因组内的某个字符在基因遗传复制的过程中发生了差错,突变的基因编码出新的蛋白质,突变的数量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形成新的物种。

    基因突变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有的物种生存了下来,不适应环境的物种则会被淘汰。

    对人类而言,基因突变也具有两面性,它可能导致疾病,也可能带来某种优势,又可能在某一方面是好的,在另一方面是坏的。

    生物体DNA基因系统具有完备的自我监管和防御功能,基因突变作为一种异常现象,它是受到监管的,并不是可以肆意发生。基因突变属于漏网之鱼,因此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只有十亿分之一。

    而且,突变的部位不一定在基因组的关键点位,可能是无效的,就是说不能编码产生新的蛋白质。

    因此基因突变导致物种演化的效率是非常低的。真正推动物种进化的是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

    科学家研究发现,基因组由外显子和内含子两部分组成,他们交叉排列。不同的外显子携带不同的蛋白质,内含子则没有蛋白质。RNA在传递基因组信息的过程中,只复制外显子字符串,而把内含子删除了。

    而且某些外显子具有共性,不同的基因组内,有些外显子是一样的,就像因式分解里的公因子。外显子具有独立的功能,不同的外显子组合会产生新的基因,具有新的功能。打个比方,对子和三个头组合,可以成为拖拉机。经过重组,新基因会获得或者失去一部分外显子。基因重组是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在实现的。

    基因重组不受自身监管系统的约束,因此迭代更新效率很高,但它也不是无序混乱的。我认为机体具有为适应外部环境从而做出正确选择的自觉。

    一个令人意外而有趣的现象是,和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大脑里的基因重组做了一些减法,它删除了一部分外显子,以减缓大脑神经元的生长。负责大脑发育成熟的一群RNA基因,人类要到3-4岁才产生,而其他动物一出生就有了。

    科学家是这样解释的,动物一出生就面临生存危机,需要逃避或对抗天敌,所以大脑是快熟的,不完备。而人类已经没有这种外敌威胁的存在,人类大脑发育是慢工出细活,可塑性更强,更复杂,更完备。我打个比方,就像手机电池充电,快充的效果差,慢充的效果好。

    因此,婴儿出生的最初几年,大脑的可塑性最强,是接受外部刺激最敏感的时期,胎教、早教看来都是必须的。老人们说,三岁看到老,绝非虚言。

    02 人类认知依赖基因编码

    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模式由三步构成,第一步接受外部信息,第二步加工处理信息作出决定,第三步行为反应。接受信息需要接受器,判断抉择需要处理器,行动反应需要反应器,他们都由蛋白质组成,而蛋白质由基因编码产生。

    在我看来,蛋白质更像具有某种功能的电子元器件,不同蛋白质的协同作用,人体这台机器才能高速运转,包括大脑的思维活动。只是人类的接受器、处理器和反应器比其他生物更复杂更精细,这是由人类的社会性活动的内在需求决定的,反过来又服务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基因研究这一结果再次证明老马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史观是正确的。

    基因严格地讲,基因不能凭空生产出蛋白质,它只能从已有的蛋白质出发编码出新的蛋白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基因获得的第一个蛋白质是哪里来的呢?是受精卵给的。

    那么受精卵的蛋白质又是怎么来的?科学家只能告诉我们那是上帝的赐予,而中国的老祖宗把它形容为太极。宇宙混沌之初,无极而生太极,从无到有,中国人很早就下了这个断语。老子云,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科学家至今依然没法给出答案。

    03 基因标记让经验传承

    人类的基因经过了成千上万年的复制、重组和突变,才发展到现在的模样。所以,人类基因里储存的信息来源非常久远,是成千上万年智慧的累积,她不仅包括语言和文字,也包括生活的技能和经验。

    通过研究二战时期饥荒中的荷兰母亲的基因,科学家们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些饥饿母亲生出来的孩子,长大以后基本上都有代谢性疾病。饥饿并没有使母亲们的基因发生突变,但饥饿的记忆刻骨铭心,这些母亲的基因被作了特别的标记,孩子继承了这些标记了的基因,食欲特别旺盛,从而导致代谢失调。

    幸运的是,新的一代不再遭受饥饿的折磨,他们的第三代便不再继承这些基因了。

    作出标记这种机制是基因编码内生的,不是偶然现象。研究发现父亲的爱好也容易通过这种方式遗传给下一代,比如吸毒、绘画等,但它需要外界环境的激发,而并不会必然地遗传给下一代。

    一旦中断 ,代际遗传便会终止。

    04 两性情感由催产素基因控制

    科学家发现催产素存在于所有人的大脑中。催产素会让大脑不停地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大脑里一类被称为“神经调质”的物质,用来调节神经活性,它能使人兴奋和愉悦。多巴胺又产生催产素,催产素又产生更多的多巴胺,这样反复循环。

    两性之间的亲密关系刺激大脑产生多巴胺,长期的相互陪伴刺激大脑产生催产素。这就是日久生情的科学解释。

    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证明,阻断催产素就能消除相互的思念。但你不要想多了,即使能给大脑细胞注射催产素,也不能使两个没有感情的人产生爱情。强扭的瓜不甜。催产素只是维持爱情的纽带,并不能点燃爱情的火焰。

    我在《八卦基因》一文中已经说明了先天基因决定人体的三维物理存在,现在我们又发现人类生命活动的第四维空间--认知、行为、经验和情感同样依赖于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机制。

    那么真是三岁看到老,人的一生是由先天基因前定的吗?下文《人生的剧本》详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岁看到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vmj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