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学习过程
- 5月14日周一晚8点,共读小组启动会。轮流自我介绍,并拟定了小组的规则,包括轮值主持人、进入退出、周会时间和学习进度。
- 本周阅读进度是1-38页,读完序、前言和导言。
- 听《刘苏里·名家名课》——阎克文讲《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五课。
- 在豆瓣翻看一些书评。
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人总是会过于高估自己,比如90%的司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于平均水平。阅读也是如此,大多数人会高估自己读懂难书的能力,上来就硬读,结果是深陷恐慌区,容易放弃。
我深知自己对社会学并不了解,对这本书也缺乏认识,那么借助别人的书评和导读来帮助我理解,就是一条捷径。当然,别人的理解或许有误差,但没有关系,在原著中查疑补缺正是一件乐事。
读书的目的
读难书的目的是什么?我需要在每个任务开始之前反复思考这个问题。
很多人总是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去思考意义,再以「没有意义」为放弃的借口,我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最好的方法是在开始之前就确定好意义,然后在过程中屏蔽对意义的思考。
那么《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我为什么要坚持读完你?
- 我想了解社会学。
- 我想知道这本名著到底包含了怎样的高阶模型。
- 我身在一个资本主义的时代,我想更了解资本主义。
- 观念可以深刻影响世界,那反过来,我如何找到正确的观念,以及避免错误观念的侵蚀?
- 我是个说话算话的人,既然说了,就要做到。
- 和几个不同背景的同学一起讨论一本书,很有趣。
- 读完这本难书,你很牛哦。
- 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打磨出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 你的理解能力一定提升了,虽然你感觉不到。
以上,读不下去的时候,回来看看。
关于这本书的已知信息
按照KWL教学策略,我可以在阅读正文之前先问两个问题:
- 知道的(K: What I Know):关于这本书,我知道什么?
- 想知道的(W: What I Want to Know):我想通过读这本书学到什么?
第一个问题是思考已知知识,第二个问题是提问和计划。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利用已有的事物理解新的事物。所以先整理已知的知识,对于理解新的知识非常重要。
对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我知道些什么呢?
如果单纯从书名来看,我连「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这两个概念都一无所知。很多人被拦在难书的门外,就是因为连书名也看不懂,于是直接放弃。但在读了导言和书评之后,我发现自己其实知道的不少,只是没有把已知的知识和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罢了。
伦理对应的英文用词「ethics」来自于希腊文「ethos」,可以翻译为「习俗」或「道德」,也可翻译成「信念」,简单的说,伦理就是一群人或一种文化所认可的所有行为准则。那么「新教伦理」就是基督教新教所认可的行为准则。韦伯在这里特别关注的是新教的工作观。我不确定他所理解的工作观是什么,但以我所知,新教工作观可以概括为约翰·卫斯理的一句话:拼命赚钱、拼命攒钱、拼命捐钱。当然,这只是外在表现形式,而非内在动机。
资本主义精神是什么呢?我不知道。身在社会主义国家,从小的教育使我看待资本主义的时候,总是很自然地加上「万恶的」这样的形容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对立,资本主义是私有制,社会主义是公有制,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是剥削,是压迫,是榨取剩余价值,社会主义是解放生产力。但很有趣的是,在中国看到的却是市场经济、国退民进,不是从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反倒是更像是在转变为资本主义。这是为什么呢?
一百多年前,马克斯·韦伯写成了这本《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质疑同为德国人的马克思的理论,也质疑了我曾经的教育,到底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是「观念系统决定了个体和共同体的行为」?中国从苏联的社会主义走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否证明了韦伯的正确?这是我希望从这本书看到的。
提问
- 韦伯对新教伦理的定义是什么?
- 韦伯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定义是什么?
- 新教伦理如何影响资本主义精神?
-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如何形成今天的全球经济?
- 「历史学派」社会学的思维方式是什么?
- 韦伯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 这本书如何论述、证明核心观点?
- 这本书有道理吗?哪些观点被证明是错误的?
- 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如何应用到我的工作中?
更多疑问,边读边补充。
计划
全书一共328页,预计2个月读完,那么就是每周读41页,每日读5-6页,约15分钟。
根据分散学习和必要难度理论,每天上午读5-6页,下午写读书卡片,每周一篇学习思考,读完汇总成读书笔记。
总结
阎克文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讲义中如此说:
……学说诞生以后,历代都有人进行通俗解释,而这种通俗的解释很容易变成庸俗的解释……
为什么通俗的解释会变成庸俗的解释?因为没有真正理解,只是一知半解,又或是只理解了表层知识,而没有理解深层知识。
所以读任何书的一个根本目的都是「理解深层知识」,因为只有深层知识才是作者的原意,只有深层知识才能做到跨界迁移。只能掌握深层知识才能避免读书反读成了俗人,一肚子的谈资,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这篇文章的思考,是每次阅读前常常忽视的。因为费时费脑,却是理解深层知识的第一步。
已知知识,是理解未知知识的根基,从已知知识引发的思考,才不是空中楼阁。提问可以引发好奇心,增加学习动力,也会提高专注度,问题问得越深入,思考得也就越深入。
最后,多少的半途而废,就是因为读书无目标,也没计划。
以上这些思考的过程,如果只是想想,过后也定然忘了,最好的方法是付诸纸上,写下来才是真思考,也利于反思和优化。
系列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