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读一本难书(三)

如何读一本难书(三)

作者: 鲁_锋 | 来源:发表于2018-05-28 21:22 被阅读45次

韦伯与芒格

本周阅读进度是39-82,导读。

这本书正文从204-328,124页,各种序、前言、导言、导读、导论就占了204页,比正文还长。于是很有一种冲动,想直接从205页开始读。但它还是被我抵制住了,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读书。

在读《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资的格栅理论》,其中第四章是「社会学」,这让我喜出望外,因为芒格可能会告诉我「社会学」与我的主业「金融学」的关系。果然,这里揭示了两者之间深刻的联系。

经济学是第一个从社会学中独立出来的科学。

而金融学又是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研究公司、个人、政府与其他机构如何募集和投资资金的学科。所以学习社会学,其实是往时间源头的回溯,是夯实理论的地基。

社会学和金融学,共同的问题是什么呢?

归根结底,都是用不同的平台研究一个问题:人类如何将自己融入群体和社会中,以及这些群体是如何表现的。

社会学和股市共同点又是什么呢?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中如何行动的科学,其终极目的是理解群体的行为。如果不将股市中所有的参与者看作是一个群体,我们就无法理解市场和经济的走势。只有理解了群体行为,我们才能了解市场和经济的走势。

而《新教伦理》这本书,就像帕森斯说的:

它揭示了理解——理解社会行动之主观取向的方法论——的重要性。

投资需要理解群体行为,而《新教伦理》就是韦伯的理解,理解群体行为之主观取向。

我从金融学的小溪逆流而上,穿过了经济学的湖泊,找到了社会学的泉眼,竟然还看到其中一把挖开泉眼的铁锨,就执在韦伯的手中。

我手中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第一次,让我欣喜莫名。

难书何以为难你我

124页的正文,却有204页的前言,六位社会学家在韦伯的坟头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有什么必要?

回到我通过这本书思考的问题:如何读难书?

难书何以成为难书?一言以蔽之,其中有太多陌生的背景知识。包括陌生的术语、陌生的历史背景、陌生的文学形式。

作者没必要为难读者,我们可以猜测,作者一定相信自己所写的内容,是当时读者所能理解的。就像我们读新书,都感到不难理解。但《新教伦理》已经出版了100年,再加上作者是德国人,与我们在空间上距离7000多公里,还有着不同的文化,我们和韦伯看到的、听到的、思考的东西都迥然不同。所以当我们拿着这本《新教伦理》的时候,韦伯不是站在我们面前,而是与我们隔着时间、空间、文化、专业四道鸿沟。

如何读难书?具体而言,就是如何跨越这四道鸿沟,使我们来到韦伯的面前,才能明白韦伯所要告诉我们的信息。铺平这些鸿沟的工具,除了我们的理解力,还有对韦伯所处时空的认知。在这本书里,导言、导读、导论就提供了这样的信息。

比如导言,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就提供了四个方面的辅助:

  1. 背景
  2. 新教伦理命题
  3. 韦伯其他著述背景中的新教伦理
  4. 争论

背景帮助我们铺平时间、空间的鸿沟,命题帮助我们铺平专业的鸿沟,可惜作者不是中国人,文化的鸿沟没办法帮我们解决。

学习导读好榜样

兰德尔·科林斯写的导读,更全面的帮读者铺平的道路,也成为我们学习如何写读书笔记的样板。他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

开篇,他就指出了《新教伦理》的一个特点:普及。因为它出类拔萃又平易近人,它对不同层次的人都有吸引力。

接下来,他分了九个部分:

  • 新教伦理的论题
  • 韦伯论题的源起
  • 韦伯论题的早期与晚期版本
  • 韦伯的后期理论
  • 批评和进一步发展
  • 新教伦理与美国的社会学
  • 韦伯《新教伦理》的姊妹篇: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
  • 就如何解读《新教伦理》给师生们的实用性建议
  • 推荐阅读书目

他从各个角度分析了这本书。

比如「新教伦理的论题」即整本书在谈什么?是新教教派,特别是加尔文派的伦理产生了理性资本主义精神。

「论题的源起」更是深入了韦伯的人生,因为科林斯曾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所以他从弗洛伊德精神病学原理的角度分析了韦伯内心的冲突,他父母「精神」的冲突,传统和理性资本主义精神在他生活中的冲突。

「论题的早期与晚期版本」及「后期理论」则是综览了韦伯的整个学术研究,帮助读者不仅仅盯着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而是俯视韦伯的整个研究,如果说通过阅读《新教伦理》我们摸到了一根柱子,那么韦伯的全部研究才是整只大象。韦伯也研究了其他宗教和政治对理性资本主义的影响,而且证明理性资本主义的爆发不是仅仅因为新教伦理,本质上是「入世禁欲主义」伦理,还有官僚制国家的兴起、民主化公民权和一套法律制度。

「批评和进一步发展」中,科林斯没有列举其他社会学家的支持和反对言论,而是加入了自己的研究结果,他发现除了新教伦理,还有天主教和中国的佛教伦理,也在不同的地域产生了类似的资本主义精神,比如日本经济的大发展。

因为作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所以他会站在美国人的角度,找到了这本书和美国读者的联系,比如「新教伦理与美国的社会学」,他指出新教伦理也是美国的生活方式或者社会伦理。而「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则是对《新教伦理》背景知识的一些补充,而且这是对韦伯本人对于美国资本主义和宗教如何世纪运行所做的观察。

有趣的是,在他的导读里面多次提到冲突,因为他研究的方向就是「冲突论」,是其代表人物,所以他会敏锐地发现韦伯家庭中冲突、生活中的冲突、当时社会的冲突等等。

总结

总结一下,我们可以看到:

1、对于难书,我们有四道鸿沟需要跨越,这时可以去找该领域专家写的读书笔记或者导读,会提供更广和更深的视野;

2、如何写读书笔记?

阳志平老师对于经典书籍,有一个「冷读八字诀」,即「正反上下、古今中外」。这篇导读这是把这八字诀诠释得淋漓尽致。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

  • 正:归纳整本书在谈什么主题?
  • 反:对这本书的批判是什么主题?
  • 上下:探索作者个人与这个主题的关系
  • 古今:了解该主题的历史研究脉络,作者所有的作品
  • 中外:思考这本书和我国读者的关系

当然,这样的对应不够准确,要写出这样的读书笔记也非易事,但却是努力的方向。


系列文章:

相关文章

  • 如何读一本难书(三)

    韦伯与芒格 本周阅读进度是39-82,导读。 这本书正文从204-328,124页,各种序、前言、导言、导读、导论...

  • 如何读一本难书

    (本文背景:我在慢学校的学习,进入第二阶段“深度学习”,学习方式是以小组形式共读一本难书。5 月到 7 月,两个月...

  • 如何读一本难书(二)

    第一周学习过程 5月14日周一晚8点,共读小组启动会。轮流自我介绍,并拟定了小组的规则,包括轮值主持人、进入退出、...

  • 读书

    最近读了三本书。 一本是《班主任工作思维导图》,一本是《如何在爱中修行》,还有一本是《生活的哲学》。 读这三本书读...

  • 如何有效益的阅读一本书

    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200多页的薄薄一本书,用了三天年假的时间读完。 大部头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看了...

  •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02

    写在前面 本系列是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目录如下: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01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02...

  • 跟猫老师学到的十点

    不去做,然并卵。 001坚持阅读。 猫老师推荐读的三本书,《书都不会读,还想要成功》《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这样读...

  •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一天读一本书,对我而已着实有点难,而且我读书速度比较慢,所以今天首选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看完以后才发现...

  • 【无戒学堂】学以致用

    读《如何有效地阅读一本书》已有三天了,越来越觉得它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 读这本书的感想有三个方面: 一、引起我的共...

  • 如何读一本难书(前篇)

    最近,我在慢学校的学习进入了第二阶段——深度学习,学习方式就是共读一本难书。刚从美国回来,就看到有同学新发布了一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读一本难书(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sn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