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 关于多年之后再谈改变,是否为时过晚
如果一件事对我们的确很重要,不做就会无比痛苦,那么请允许自己把关注力放在每一个当下时刻的量变积累上。
case1给我的启发:在安于现状和追逐梦想的天平两端,我们认为哪一边更难以承受。有时我们会因为各种为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心而陷入灾难性思维的认知误区。因为我们无法评估自己是否能打败那个抽象的“敌人”。
应该吧注意力关注在当下。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每天做一点点。找到造成自己压力的认知源头,一点点去消灭它。先反问自己事实是什么。再把预期值拉回现实。找到自己工作和学习的平衡感。让自己从悲观恐惧和焦虑,逐步变得平和乐观自信。
关于标题中的改变,先确认是人生方向的改变还是行为习惯的改变。前者取决于自己的内心深处究竟要什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应该去做最适合自己性格、喜好和需求的决定。
很多时候并不是改变不可能,而是由于我们的种种主观评断,导致自己无法持续改变下去。
我们可以把注意力向内看去,觉察自己此时此刻情绪是怎样的。问自己是什么想法让自己有了这些情绪。
C2 想要改变,但却害怕改变,该如何应对
关于恐惧
人类天生只对坠落和噪声有恐惧感。后天习得的来源于从小接受的教育和个人成长经历。
恐惧的作用是保护我们的安全。恐惧是试图告诉我们,多年前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个地方在很久之前受过伤,多年来从未真正愈合。我们因为害怕疼痛而对伤口熟视无睹。它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提醒我们,需要好好花时间来呵护一下自己的伤口,从而帮助它真正痊愈。
恐惧情绪帮助我们从造成恐惧的事件上离开,向更深层次的内心看去。
处理方式
①觉察情绪,意识到当下自己体会的是恐惧情绪。尝试用正念去体察这种情绪。想象他的颜色、体积、重量、形状、气温、质感。培养对它的中立心态。
②接纳情绪,也就是通过正念练习尝试与恐惧情绪相处。
找到自己体验恐惧情绪的身体部位,通过呼吸让那么部位变柔软。
提醒自己感受到的是一种情绪,不是事实。
③探索恐惧情绪的源头。是事件本身值得害怕,还是可能导致的后果令人畏惧,让我们看清自己经历的是理想和是感性恐惧。
④做决定时从事实出发,而非从恐惧情绪出发。
每日金句
思想导致目的,目的辅助行动,行动形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