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 决定要改变,但却没有行动力,该如何应对
动力不足背后三大心理因素
1、在等待一个更合适的改变契机
——不是动力导致改变,而是改变带来动力。
“动力,实际上是我们做出某种行动后产生的积极结果。”
回忆自己感到特别有动力的时候。
2、给自己设置了不现实的自我预期,甚至有完美主义倾向。
必须把自我预期调整到更加符合现实。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才能降低自己内心对目标的畏惧感,提升完成目标的信心。
3、由于害怕失败,畏惧改变,导致不断拖延。
我们越拖延,就越不容易尽百分百努力去做一件事,就无法发现自己真实的实力。
所谓自证预言,就是我们对一件事进行某种预言后,会在潜意识里把事情发展趋势按照自己预言的方向推进,结果预言真的应验了。
破解拖延症的七步曲
拖延是一种主观选择行为。选择去做一件让自己感觉舒服的事,从而逃避去做一件让我们感觉痛苦的事情。
懒是心理上对于某件事不感兴趣,导致在行为上无所作为。
背后的潜在心理动因通常是恐惧,但是懒与恐惧情绪并没有必然关联。
①意识到自己的拖延行为,并从心底里承认自己的确是在拖延。
②探索到底是什么情绪或想法让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一件事。
分析原因,并采用正念练习或改变思维习惯四部曲等练习让自己认真感受这些情绪。
③问问自己你为什么需要做这件事,它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写下好处清单,把甜头放在眼前,为自己增添动力。
④认真制定一套内容具体、切实可行、进度可被衡量的计划表。
我们需要关注那个让我们心理压力最小化的小目标,让我们在今天、现在、此时此刻就有动力去为之行动的小目标。
⑤给自己半个月时间“试运行”。
随时调整期中不靠谱可行之处。允许计划出错,减少内心因为对结果过于期待而去逃避的心态。对计划完成度进行追踪,看到自己的进步。
⑥在完成了既定目标时,好好奖励自己。
先完成任务,再休闲娱乐。如此,才能怀着放松心情,而非负罪感去休闲娱乐。
⑦以善良的、人性的、带有爱和关怀的心态对待自己,并允许自己不完美。
我们的目标不是变得完美,也无须把某件事做得完美。因为完美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或事是完美的。
我们可以把目标设置为进步,把比较对象设置为自己。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了一点点,今天的进度比昨天的进度前进了一点点,这就是非常值得称赞和认可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