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跟弟弟一家三口一起吃饭,十五岁侄子的表现让我很震惊,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在餐桌上,不知道侄子说了句什么话,弟媳眼圈红了。我莫名其妙地望着她,听了她的话,才明白她为什么伤心。
原来是侄子嫌弃妈妈平时没什么社交,没朋友,沟通的话题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弟媳联想到侄子平时嫌弃她的样子,心理上一时难以接受,觉得委屈,所以流眼泪了。
我能理解侄子的感受,也明白弟媳的委屈。为了缓和气氛,我只能从中协调。饭后,弟弟弟媳去开车,我陪侄子走了一段路,路上我跟侄子说:你长大了,开始有了精神追求,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大姑请你体谅一下爸爸妈妈,从小到大,他们给你提供了非常好的教育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现在,你又希望他们能在精神上成为你的朋友,说老实话,不是每个父母都能成为孩子的朋友的,这一点你要明白哦。”
侄子继续吐槽,爸爸整天都在忙着奋斗,忙着赚钱,妈妈整天都在看房子,能不能有趣一点呢?为了表示我理解侄子的感受,我跟他说了自己的想法。一开始我的工资从一千多涨到五千多,我非常开心,后来又涨到七千多,再后来涨到一万多,渐渐的,越来越平淡。相对于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结识一个谈得来的朋友,后者带给我的快乐更长久。
聊着聊着来到宿舍,我翻出书,挑选了一部分送给侄子,告诉他当他感到孤独的时候,到书中去寻找,大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是觉得知音难觅,于是就埋头读书。
弟弟弟媳把车开过来,坐了一会儿回家了。我的内心却不能平静。相比于父辈,社会对我们这一辈的父母提出了挑战,不再只是满足于吃饱穿暖,孩子还需要父母的引领作用,当他的心灵孤独时,你要能理解他;当他的大脑思考时,你要能跟他产生共鸣。
在北大教授周国平看来,“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你当作他的朋友,这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也是最大的成功。”可是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只是孩子的奴仆,或者是上司。前者辛苦为孩子付出,后者在孩子面前高高在上,都是失败的。
今晚侄子对父母的态度也给我敲响了警钟。如何才能不被孩子嫌弃,除了让孩子衣食无忧,更要用心陪伴,在精神上跟孩子共同成长。当孩子面临选择时,给予正确的引领;当孩子感到孤独时,愿意和我们倾诉。
值得庆幸的是,自己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对生活葆有一份好奇心,活到老学到老,从善如流,知错就改,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也努力成为最好的母亲和妻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