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私人读书馆
我读《道德经》的九九八十一天❽

我读《道德经》的九九八十一天❽

作者: 爱做白日梦的虾皇饺小姐 | 来源:发表于2019-03-21 15:39 被阅读2次

    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人都爱犯自以为是的毛病,一些人总爱指手画脚,对别人横加干涉,以为自己是在帮助他人。岂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不会讨好,也会打乱了人家的行为,扰乱了事情发展的规律,不仅得罪人,而且往往帮了倒忙。所以聪明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只在必要时才适当“指点”一下,推动事情发展。

    以前听了一个TED的演讲,是说没有人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是错的。不管在他人看来如何不合情理,从做事的人的角度出发,以他的经历和情境,也总归是有他的理由来做的。

    也正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发生冲突时,就总会自然而然地觉得对方是错的,努力要让对方接受自己正确的观点或方式,即便是出于好心也的确让人头痛。

    皮隆学派认为每种意见都存在同样有力的理由来支持与反对,不管主题是什么,正方与反方永远势均力敌。所有的问题都不可能做出有充分理由的判断,且随时可以找到同样多的理由来支持一方与另外一方。这种对反观点之间的平衡称之为"均力原则"。

    以为自勉。

    第六十五章“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所谓大智若愚。怕就怕太多小聪明,还以为自己是当真聪明。若国家提倡机巧之风,自然有善机巧之人,最终难免聪明反被聪明误吧。

    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善下、不争,武侠男主。

    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敢为天下先”是常用来赞颂人的,此处老子又说“不敢为天下先”。

    曾仕强有一段理解大致是:不敢为天下先,我们常常把这句话理解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跑到别人前面去,因为枪打出头鸟。所以有人认为,老子的思想是消极的,是现代社会不可取的。其实,如果我们对中国文字有了解的话,我们就会很轻松、很明白地知道:不敢为天下先就是敢为天下先。敢为天下先和不敢为天下先,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说法不一样而已。为什么?因为当我们说不敢为天下先的时候,同时包含着另一层意思:如果合理的话,如果顺应自然的话,那为天下先也没关系;当我们说敢为天下先的时候,意思即是,当时机不恰当的时候是不敢为天下先的。

    老子一直说的是“不争”与“顺应自然”,不该出头的时候韬光养晦,静待该出手时再出手。

    第六十八章“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通篇说的基本都是圣人治国之道,这里突然来一句用兵,有点奇怪呢。

    第七十章“言有宗,事有君。” 说话要有主旨,办事要有主见,真的是完全赞同。

    知我者稀,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看了六个版本,大概有两种不同的。一是“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是以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一是“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这个版本算是融合两者了。

    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

    前阵子读细谷功的《高纬度思考法》里说:关注“连不知道都不知道”的领域,是开拓知的世界的第一步。

    他把知识大致划分为三类:知道自己知道的,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以及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

    有些人只能看到第一种,觉得自己知道了所有自己知道的东西,便是无所不知了;大部分人会考虑到前两种,故能谦虚谨慎,寻求对“已知的未知”的答案;而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去探究“未知的未知”的问题本身。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虽然看原文,我比较倾向于两个威为同义,而非第二个威通危;人民不畏惧权威,才是最大的权威,类似于言论自由,上可论君王,下可批群臣之类,那才是开明盛世。不过,后面写不要搞到无法安居乐业、到民不聊生的地步,感觉有点到极端,写的并非理想中最好的状况,而是最糟的状况,既然写的是要避免最糟糕的状况,不要把人民逼入死境,那第一句话写最理想的状况就感觉差别有点远。

    嗯,所以还是觉得这一章写的是,即便成不了最完美的无为之治,也不要变成横征暴敛最后要被人推翻的地步吧。

    参考了几个版本的翻译,基本都是差不多这个意思,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权威时,那么就危险了。虽然这句话读起来容易有歧义。

    私以为这一句的隐藏前提是“统治者只会用压迫和暴政来统治国家的情况下”,本来讨论的就不是明君的状况。老子崇尚的明君是无为而治,但纵观历史基本上找不出几个吧。人民对于“非明君”其实还是有一点容忍度的,所以会遵循统治者的一些不太“明”的政令,甚至会害怕苛政和残暴统治。从暴政到人民起义是有一个过程的,所以“暴君”也不是一开始就立马被推翻的。这一句说的大概就是,暴政到人民忍无可忍的时候,不管惩罚多残酷,都能不害怕(或者说虽然害怕但是已经退无可退所以必须挺身而出)的时候,才是暴君面临完结的时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道德经》的九九八十一天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vro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