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教研讨
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新需求的应用场景?思考:新技术VS新需求。

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新需求的应用场景?思考:新技术VS新需求。

作者: 海生国学智慧 | 来源:发表于2019-02-10 05:23 被阅读13次

场景革命:如何找到新技术的应用场景?

上一讲,我们说到,要看哪一种技术能够代表未来,并不是看它有多先进,而是要看有没有一个广阔纵深的应用场景,能够匹配这种技术。

但是说来容易啊,2018年我们都知道,互联网红利萎缩,大块的场景都已经被人占走了,找个场景哪还那么容易?

你看,区块链和比特币炒得那么热,但是大规模落地的场景到现在还没找到。

就算找到场景,你要把它做大,可能比找场景更困难。

那这种情况下,该怎么找场景呢?找到场景以后该怎么办呢?

这一讲,我就用一个产业,来带你细看这一场即将发生的场景革命。

这个产业,就是目前很火爆的机器人。

1. 寻找场景:

你想一想,假如你是一家机器人公司的创始人,你会找什么场景呢?

我们采访到了一个机器人公司,叫云迹,云彩的云,痕迹的迹。

一开始我们想选的是生产工业机器人的企业,我马上就会告诉你,为什么我们最后选中了云迹。

我先告诉你云迹找到的场景,它们找到的场景是酒店。

你可能觉得,不对啊,酒店机器人我见过啊,不就是个迎宾用的摆设吗?

没有那么简单,你听我一步步给你分解这里面的道理。

第一步,你不能瞪着机器人这个抽象名词去找场景,你首先要拆解这个产业。

其实,机器人是可以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这两个领域,它们的差别非常大,你首先要在它们俩之间做出选择。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工业机器人的优点,是历史悠久,积累深厚,路线也明确。

世界上第一个工业机器人,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有了。在工业生产线上,有大量的机器人应用场景,而且都比较标准化,好落地。

那缺点呢?最大的缺点就是,这个领域的高端机器人基本上是被所谓“四大家族”垄断的,就是四个跨国公司,也就是瑞士的ABB、德国的库卡、日本的发那科和安川电机一共四家企业。

我们采访过的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公司做得也很好,但很辛苦,拼的还是成本优势,想要杀进四大家族垄断的领地还很难。

让我们先把目光转向服务机器人。

这个领域的缺点非常明显,就是它起步晚,现在几乎是一片没有航海图的水域,广阔是广阔,但是没有航线。

不过它的优点也明显,市场规模实在太大,所有跟生活相关的场景,都可能用到服务机器人。

好,假设你决定聚焦服务机器人,那怎么继续拆解这个领域呢?

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空间,一个是时间。

空间分大小,小的是家居环境,中等的是办公室、酒店,大的是你居住小区和社区。

时间分长短,一般的工作场所是八小时制,有的地方是两班倒,比如超市,还有些地方是通宵营业,比如酒店和医院。

那你是选择小空间还是大空间,短时段还是长时段呢?

先说答案:最好选择中等空间和最长的时间。

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在小空间的场景里面,好多事情是机器人短时间内还干不了的。

在家里现在机器人最多可以扫个地,要是给你做饭、倒茶、叠被子,都还做不到。

那大空间呢?环境太复杂,比如小区里会有狗追机器人,会有人想去偷机器人。

所以,服务机器人最适合的场景就是中等空间,任务明确,环境简单。

那为什么选择长时段呢?因为工作时间越长,人越吃不消嘛,对机器人需求也就越强。

那如果从空间和时间这两个维度缩小包围圈,中等空间、长时间的场景,就剩下医院和酒店这两个主要场景了。

医院的活儿机器人干得了么?干是干得了,但是对机器人来说现在还太复杂了。

那就只剩下酒店了。云迹就是顺着这个逻辑,把场景锁定在了酒店。

那场景找到了,在场景里干什么呢?当然不是迎宾了。云迹发现,最好的应用是让机器人送货。

比如,你晚上航班延误了,凌晨两三点才入住,肚子很饿,可是餐厅已经关门了,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机器人就能发挥作用了。

云迹在酒店房间里放上二维码,扫一下这个二维码就能下单,然后机器人就会上楼送货,一直送到你门口。

云迹的一台机器人,一天可以提供200多次订单服务。

2. 适应场景:

好了,要是就到此为止,那云迹这个案例,顶多也就是一个场景找的很精准的案例,没有什么太了不起的。

但是其实没那么简单。

云迹这个案例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改变了我们对场景的理解。

你想,我们过去说场景,都觉得场景是固定的,产品也是固定的。匹配产品和场景,就好比在某一种土壤上种某一种农作物,能活那就种对了,死了那就不对。

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就是场景不是产品的终点,而是产品的起点。

产品投入场景之后,它会跟这个场景相互适应、相互改造,就好像农作物能改造土壤的品质一样。

比如说,机器人要能在酒店里送货,它是要学会对这个场景做出识别和反应的,它要学会上楼下楼、坐电梯、敲门、取货、送货。

一般的做法是,是给机器人搭载机器学习算法,把它放到酒店里面去学。这就是产品在适应场景。

但是更高级的方案是什么呢?是为了让机器人学会做这些事情,主动改造酒店的设施。

比如机器人来到酒店之前,可以把门禁闸机、电梯、房门、购物机都变得更智能。

这样机器人就不是在一个智能荒漠里面孤军奋战了,它可以跟身边的一切进行交流,互相协同。

你坐电梯还是要按楼层按钮,但是机器人不需要,它能跟电梯直接“心灵感应”。

这就能推动整个酒店行业的设施和标准来一次大升级,让酒店更接受机器人,释放更多的红利。

那云迹这个做机器人的公司,很可能就是这波红利的领跑者啊。

这是我们场景的第二个认知层次,产品和场景要相互适应、相互改造。

3. 创造场景:

但是,这还没完,还有第三个层次最高级的打法,就是产品从一个相对简明的场景切入真实世界之后,能够打通旧场景的边界,重新界定场景,甚至给自己创造一个新场景。

还是拿云迹来说。因为云迹机器人的进驻,酒店这个场景本身会经历一次底层的颠覆。

你想,我们过去对酒店的定义,就是一个临时住宿的场所,而且是一个不怎么方便的住宿场所。

比如很多酒店是不允许外卖小哥进入客房区的,你在酒店里点外卖,外卖小哥还要电话让你下来取。

但是如果酒店里用了送货机器人,你就会发现,酒店的消费场景从隔离状态进入了一个对外全联通的状态。

以酒店为中心的一个商圈就被打通了,那想象空间就大了。

你可以在酒店里点餐、买一些水果蔬菜、租游戏机、租高尔夫球杆、订景区的门票,甚至还能够从图书馆里借书。

所以,以后酒店这个场景可能就不存在了。因为机器人的介入,以后人们再说这个场景的时候,会说酒店生态。

这个时候,云迹又做了一件特别巧妙的事。什么呢?

云迹从来不把机器人卖给酒店,它像一个劳务中介公司一样,把机器人“雇佣”给酒店。

这是为什么呢?你想,一旦酒店生态这个新场景打开,会有成千上万的机器人穿梭在全球各个地方的酒店商圈里面。

但是机器人跟人不一样,它是能通过互联网,实时分享信息、实时相互协作的。所以,机器人这个物种从来就没有单数,它永远是一支“军队的力量”。

这个时候,机器人之间的互相协作,就能产生巨量的数据和巨大的效益。为了等待这波收益,云迹没有出卖任何一个机器人的所有权。

你看,产品创造场景,场景反过来又让产品的潜力爆发出来。这样形成的闭环,效益是难以想象的。

这还没完。云迹曾经做过一件事,它给很多展览馆发了数千份机器人的简历,让机器人去应聘解说员。

有的人力资源经理一看简历上写的是机器人,心想这不是神经病嘛,但是也有一些人力资源经理,会愿意让机器人去试一试。

你可不要小看这个小趋势。机器人真的和人一样上岗工作,那一天很可能到来得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更早。

你看,我们一开始说这个场景的时候,好像是个特别细小的东西,其实现在一看,这个场景已经扩大到全人类的生计问题,还有我们文明未来的形态了。

所以,一个会给自己创造场景的企业,从来都不会愁自己的场景太小。

4. 总结

好了,总结一下。我们这一讲发现的小趋势,是“场景革命”。

在一个场景越来越稀缺的时代,找到场景是技术落地的关键。

但是仅仅找到场景,并不能保证新技术的持续的发展。

产品和场景还要互相适应和改造,最后产品要为自己创造场景。

这样,场景就没有大小之分了。

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新需求的应用场景?思考:新技术VS新需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新需求的应用场景?思考:新技术VS新需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vrt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