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随时光机,初探我们的先祖远古人类,看他们一点点的从佝偻的类人猿到直立行走,从用石块到打制石器,打磨骨器,这些都是后人从各种化石中一一验证的事实,而在璀璨的历史文化中,除了现实更多的是想象,古人对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生活情景的想象。
“构木为巢”-有巢氏;
“钻木取火”-遂木氏
“结网捕鱼,打猎养畜”-庖牺氏(伏羲氏)
“神农尝百草、耒耜(lei si)耕地”-神农氏
有巢氏看到鸟儿在树上居住就能躲避地上野兽的袭击,模仿筑巢;燧人氏尝到被火烧死的野兽香味独特,想方设法取火;伏羲氏结网捕飞鸟游鱼,活捉牲畜进行圈养;神农氏看到野谷子年年生长,开始耕种,种的五谷和杂草混合,亲身实验尝遍百草。
这些神话故事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更是对大自然物竞天择的对抗,人类在百兽之中没有强壮的身躯,没有独特的技能,是依靠智慧在不断进化,哪怕到如今社会,我们依然再模仿其他动物的特殊技能,蝇眼,雷达等等,这种探索、模仿学习的能力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沉淀到基因里的。
除了想象的远古神话,各处发掘的遗迹让我们从现实中看到原始文明的发展进步,从母系文化的代表-仰韶文化,逐步到父系社会的大汶口文化,一点一滴的向我们揭开远古历史朦胧的面纱。
原始社会最先是母系氏族,因为从现在动物繁衍的角度来看,也能非常清楚的认识到,在动物的世界只有母亲是能够确定的,大部分动物都是求偶,群婚,父亲的概念很模糊,也正是动物的这种特性,我们用鸳鸯象征爱情的忠贞。
最初的氏族社会只能靠母亲来确定关系,成年妇女一代一代成为确定本氏族班辈世系的主体,男子则去其他氏族寻求配偶,实行群婚,从仰韶文化遗址中清晰的反应了这种母系氏族的文明特征。
特别是母系氏族的迁移合葬墓,人死后尸体简单处理,只有等母系氏族中的重要妇女死亡后,把她放在葬坑的主要位置,其他同氏族的早起者尸骨才能迁移过来同墓合葬。
我认为母系社会最大的意义就是保证了人类的繁殖稳定,让人类族群迅速地发展壮大,形成长期定居的村落。
当这些人类聚居起来以后,就必须为老人孩子的生存想办法,必须想办法更高效地获取食物,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从仰韶文化看发现了彩陶人面鱼纹盆,到河姆渡文化已经有各种农具,捕猎工具甚至有些工具精美的像是工艺品,再到代表父系氏族的大汶口文化,生活用具出现了鼎、壶、罐、钵、盘、杯等不同种类,单色的白陶、黑陶、灰陶,精美的彩陶,布满花纹,生产工具中石斧、石锛、石凿等生厂制造工具,精美的骨针体现出极高的制作技术,甚至墓葬、房址的选择都显得颇为讲究。
从母系氏族文明父系氏族文明其实是以前的大家庭逐步精细到小家庭的过程,同时以男系计算世系,继承财产使得每个小家庭又依附在父系的大家庭,既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又有族群性。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财富的进一步积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生产资料的聚集,社会矛盾将会逐渐爆发。
历史的长河中,社会轨迹是一步一步有据可循的,通过学习历史,找寻文明发展的轨迹。
一年伴读营,让我们随着时光一起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