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胫大于股,不折必披——为人各守其“度”才好

胫大于股,不折必披——为人各守其“度”才好

作者: 小黄杨树 | 来源:发表于2024-01-27 07:25 被阅读0次

(一)秦昭王舅舅魏冉“躺枪”

穰侯魏冉是秦昭王的舅舅,宣太后的弟弟,位高权重,势可倾国。范睢经王稽介绍得以晋见秦昭王。为了引起秦昭王对他的注意,范睢故意演了一出戏。他假装不知礼数直接闯入王宫,卫兵立即上前阻止:“这是王宫重地,你是何人,胆敢擅闯禁地?”范睢不慌不忙地说:“我只知道秦国有太后和穰侯,没听说有王,请问这是哪个王的王宫?”这一招果然奏效,秦昭王立即让人把范睢带到跟前。范睢成功实现了面见秦昭王的目的,并且试探性地抛出了穰侯这个敏感话题,在某种程度上与秦昭王产生了“共鸣”。
在秦国待了几年后,范睢与秦昭王的关系日益亲近。于是,他找到一个机会说出了藏在心中很久的话:“我在魏国的时候听说齐国只有田文,而不知有齐王。听说秦国有太后、穰侯、华阳、高陵、泾阳,没听说有大王您。什么是王?我觉得只有牢牢地把国家大权握在自己手中的人才是真正的王,只有兴利除害、掌握生杀大权的人才能称得上王。如今,太后目空一切、独断专行;穰侯出使他国,回国后也不报告;华阳君、泾阳君处事专断、无所顾忌;高陵君擅自决定事情,也不向大王请示。满朝文武屈从于四大权贵之下,心中早就没有大王您。特别是穰侯,他把持政权,随意对诸侯发号施令,四处征讨、订立盟约。打了胜仗,利益归他自己。打了败仗,则由大王埋单……”
范睢这番话直触秦昭王痛处,让昭王如芒在背,汗水涔涔。说这番话时,范睢引用了《逸周书·周祝篇》中的一句话——
“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
这句话由果实与枝叶的关系起兴,旨在突出“臣尊则主卑”的道理。秦昭王即位时年纪尚小,政权实际上由宣太后及她的弟弟穰侯魏冉掌握。范睢认为,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对秦昭王不利。因此,他以此为突破口,试图游说秦王削夺宣太后及穰侯的权力,并成功地取穰侯而代之。穰侯魏冉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这个“皇亲国戚”会“躺枪”。
秦昭王听了范睢的话终于醒悟过来,他立即采取措施废掉了宣太后,把穰侯、华阳君、高阳君、泾阳君贬到函谷关外,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树立了自己的权威。

秦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曾这样评价范睢,他说:“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范睢入秦后为客卿,昭王听取了他远交近攻的建议,伐魏、攻韩,屡建奇功。但是,范睢最重要的业绩是“废穰侯”、“强公室”。
“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这是来自生活的现象,同时也包含着生命运动的哲理。种果树的人都知道,春天的时候,如果果树开花过多,主人往往要打掉一些花朵。因为花太多了,将来果实就多;果太多了,营养供应不足,品质就会下降。另外,太多的果实也容易压断树枝,伤其主干,更是得不偿失。
“大其都者危其国”,“都”是指诸候国的都城,“国”是指国家的首都。诸侯国的都城比国家的都城都大、都雄伟,那么,国家的威严何在?这个观点可以用在晁错的事上。晁错提出削夺诸侯国的封地,其实正是这种观点的应用。而后来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把诸侯国划小,其实也是这种观点的应用。看来,晁错的建议是正确的,他的死是冤枉的。只可惜,他提出这个建议的时机不对而已。
“尊其臣者卑其主”,过分地尊重臣子,就会损害君王的权威。在这一点上,刘邦的事例很有说服力。大臣萧何功高盖世,刘邦对他敬重有加,每次退朝,刘邦都要目送萧何,直到看不见他的身影才离开。有一次,一位大臣对此提出了意见,他说:“陛下一定以为萧何是社稷之臣,所以才这样礼遇他,其实,他只能算是一个功臣而已。对一个功臣这样,你真龙天子的威严就减损了!”刘邦听了这位大臣的话,便改变了对萧何的态度。见到萧何时,脸上不见笑容了。退朝时,也不再目送了。萧何开始害怕,不知自己哪里做错了,又不敢问皇上,只好夹起尾巴做人了。
“尊其臣者卑其主”,刘邦深得其道。他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粗人,因此,他时不时地要展现自己“粗”的一面。他见到大臣,张嘴就骂。像著名的人物萧何、郦食其、英布都当面挨过刘邦的骂,甚至连他的女婿赵王张敖也未能幸免。刘邦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打压文臣武将的锐气,增加自己的霸气,从而把一大帮才华横溢的文臣、叱咤风云的猛将团结在自己身边,为我所用。

(二) 韩安国对灌夫的评价
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叔伯兄弟的儿子,“七国之乱”时,窦婴为大将军。“七国之乱”后,被封为魏其侯,汉景帝很看重这个亲戚。很多人因此都投靠窦婴,没有人与他分庭抗礼。但是,窦婴有一个弱点,就是好沾沾自喜,轻率不稳重,所以汉景帝一直没用他为相。
田蚡是汉景帝王皇后同母异父的弟弟,后来被封为武安侯。武安侯因为王太后的缘故得到亲幸,所以,那些趋炎附势的人都离开魏其侯而聚到武安侯门下。魏其侯心情很不爽,但他对灌夫却一直很好。
灌夫在“七国之乱”中脱颖而出,名闻天下。他这个人有个怪毛病,越是有权有势的人,他越看不惯,越要期负他,而越是无权无势的贫贱之人,他越尊重。而且行侠仗义,有诺必践,因此聚集了千万家产,每天的食客都有数十百人。他在颍川(今河南省禹县)的家族产业众多,少不了有仗势欺人、作威作福的。
有一次,丞相田蚡想要魏其侯窦婴在城南的一块地,窦婴没有答应。灌夫听说这个事后,大骂田蚡派去当说客的籍福。为此,田蚡对窦婴、灌夫开始怀恨在心。后来,田蚡找个机会向皇帝报告了灌夫家族横行乡里、巧取豪夺的事。灌夫也不示弱,说田蚡接受淮南王的贿赂等事。而后,田蚡娶了燕康王刘嘉的女儿为夫人,举行庆祝宴会时,灌夫又借着酒劲与田蚡骂了起来。汉武帝向群臣征求意见,问二人谁是谁非?韩安国则十分圆滑地说,两人说的都有对的地方。在说到田蚡对灌夫的评价时,他引用了这句话——
此所谓“枝大于本,胫大于股,不折必披。”
这就是平常说的“树枝比树干还壮,小腿比大腿还粗,即使不折断了,也会劈了。”韩安国认为,田蚡说灌夫“通奸滑,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颍川,凌轹(欺压)宗室,侵犯骨肉”,是“枝大于本,胫大于股”,肯定了田蚡对灌夫的指控。
读这几句话,体会其深刻含义,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我想就是一个“度”字。任何事情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做人、做事、做官,为君、为臣、为父、为子,各守其度就好。超过了这个“度”,于人于己都非益事。

(三) 赵武灵王之死

赵武灵王在身体还很好的时候,突发奇想要把王位传给公子赵何,自己则自号为“主父”。公子何就是赵惠文王,他是吴娃生的儿子。赵武灵王原来以长子赵章为太子,后来因为得到了美女吴娃,宠爱至极,两人长相厮守,数年不曾分开,生了公子何,更是倍加爱惜。于是,废了公子章的太子之位,而立赵何为王。后来,吴娃死了,赵武灵王对公子何的宠爱也不像先前那样强烈了。他开始可怜原来的太子公子章,便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赵何都称王。正在犹豫不决之际,公子章造反了。主父与赵何到沙丘宫(今河北省平乡县东北)游玩,三个人分别住在各自的行宫里。公子赵章与他的党徒及相国田不礼一起发动兵变。他们假传主父的命令召见赵王赵何。这时候,公子成(赵何的叔父)与大臣李兑闻讯从国都带兵赶到沙丘宫。公子章一看形势不妙,便投奔主父。主父让人打开宫门,把公子章接了进去。公子成与李兑到主父的宫中杀死了叛乱的公子章和田不礼。
本来,粉碎了公子章的阴谋,事情到此也该收场了。但是,公子成和李兑想得可没有这样简单。他们认为因为公子章的缘故,他们派兵围攻主父,一旦收兵回去,主父是不会饶了他们的。于是,他们做出一个重要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杀死主父。他们命令主父宫中的所有人员,立即出宫,否则杀无赦,只是不让主父出来。就这样,主父想出去不行,想吃东西没有,一代英主不得不靠掏鸟窝、吃鸟蛋度日。就这样,坚持了三个月,主父饿死在沙丘宫。
司马迁交代了公子成、李兑杀死主父的原因——
是时王少,成、兑专政,畏诛,故围主父。
当时,公子何接替赵武灵王为赵王,年龄尚小。公子成、李兑便想趁机杀死主父,从而控制年轻的赵王,实权在握,过一把当王的瘾。他们知道,公子章死了,主父一定会收回王权,到那时,他们到主父行宫中围困公子章的行为,就是大逆不道的。所以,他们才决定冒天下之大不韪,困杀主父。而事后,公子成成为赵国相,李兑做了司寇,如愿掌握了赵国的实权。
范睢为了说明“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的道理,讲述了三个故事,一个是崔杼射杀齐庄公的事,一个是淖齿弑杀齐湣王的事,另一个就是李兑、公子成杀赵武灵王的事。齐庄公奸淫崔杼之妻,还到崔杼的家中把崔杼的帽子拿来赏赐给其他大臣,甚至约其他大臣一道去与崔杼之妻淫乱,让崔杼受尽了耻辱。所以说,齐庄公之死,与其说是崔杼杀的,不如说是自己找死。所以,崔杼的事似乎并不太适合作论据。淖齿作为齐相,他的实力确实很大,大到了可以杀齐湣王的地步。而赵武灵王之死,似乎更多的也是他个人造成的。但是,公子成、李兑作为大臣实力过于强大,“枝大于本,胫大于股”,无疑是造成赵武灵王悲剧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文章

  • 各守其位,各施其职!

    136苏良蓉学经汇报: 学经日期: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二 雨 宝贝年龄:女儿六岁七个月、儿子两个月零十天...

  • 立业

    业无大小,各行其道。 各守其业,无业不成。

  • 心理与心境

    . 守心之诀,守其未动。 定心之诀,定其必动。 收心之诀,收其已动。 守心先收心。 收之愈疾,守之愈坚, 定之愈固...

  • 五百年前的兰溪:疆域

    疆域 古人之建国邑,必制其封域,正其疆界,无有华离之地,使司民者各专所守,而不至有虞苪之争、汶阳之侵也。兰...

  • 孩子,你可以不优秀,但不可以没教养。

    ~1~ 明代大思想家王守仁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这句话告诉我...

  • 心有所守,必受其累

    “ 心有所守,必受其累。”最近看小说,偶然看到这句话,感触颇深。 心里有想守护的人或事,或者心里执着...

  • 各守其位,各尽其职

    生命原本是顺畅流动的,就是父母把爱给到了孩子,孩子继承了来自父母的爱,孩子向父母表示感谢,然后再把这个爱传给自...

  • 四个方法,看透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

    为人守诚 做人诚信的人是什么样子?曾国藩总结说:“相见必敬,开口必诚。” 曾国藩不仅时常教导家人子弟要为人诚信,自...

  • 做人几则

    从不惧怕任何形式的威胁, 也有能力应对任何形式的威胁。 言必守其信,行必终其果。 本分做人,踏实做事,表里从一。 ...

  • 《刘恺丁鸿孰贤论》原文翻译及诗评

    【刘恺丁鸿孰贤论】 论曰:君子之为善,非特以适己自便而已。其取于人也,必度其人之可以与我也。其予人也,必度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胫大于股,不折必披——为人各守其“度”才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vxr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