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议课环节中,我们常常是先让授课老师先谈,谈的内容除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还要谈一谈自己的评价,谈一下预设和生成,谈一下收获和自己的缺憾。这就是课堂教学之后的反思。
只有反思,自我反思,才会有成长。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
很多老师不会反思,不知道反思什么内容,甚至一些老师只感觉自己讲的很好,或者拒绝他人给自己的负面的评价,这就对自己的成长很不利的。
我常常对一些找不到自己问题的老师建议到录播教室里去上课,上课完成后自己看自己上课的录像。然后用批判的眼光考察自我的行为表现。
通过自我观看录像,找出自己“滞钝”的地方,然后自己修正,再上课,再观录像,通过“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能发现教学中成功之处与存在不足,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自我反思不仅仅是找缺点,也要找自己感觉“顺溜”的地方,也就是要归纳总结出自己“亮色”。
亮色也是自己的教学风格,或者是自己的教学需要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的独特风格。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青年教师在学习阶段即便是没有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也要从各个环节去体现课程的理念,例如学生主体地位是否突出,教师主导作用的是否合理发挥;教材重难点是否突破,是否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处理上,是否达成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位,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在哪里等等。
反思要记录自己的“神来”之笔,找出 精彩的教学环节,例如导入运用了时政热点,引发了学生思维;教学问题的呈现使学生活跃;画龙点睛的诱导使学生愤愤绯绯;留有悬念结束让学生兴趣盎然等。三思:“偶得”有哪些?
反思要记录偶然的“生成”。教学的预设总抵不过生成,譬如出现学生异想天开的“问题”,学生独特创新活动方式,学生对问题独特见解等等。
什么三点应该是教师的亮点,更要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缺憾”没有完美的老师,也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总是带着缺憾的美。对教学之后“缺憾”要认真回顾、梳理,并对其作出深刻反思,找出形成的原因,思考解决的方法,才能形成教学经验。缺憾的分析要客观,更要找准问题,是新旧衔接不够,还是教学内容过深或过浅;是教学过渡语不到位,还是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是交流时间不充分;还是教师激励评价不够等等。
教研活动的反思要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自我说课过程中,要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跟评委或者议课的老师一起讨论。不要没有问题,也不要回避问题,更不要对评委指出的问题“讳疾畏医” 。教研就是研究,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评委的建议也可以选择性地吸收。
总之,教师要正确对待教研活动中的评价,深刻理解教研活动过程中的教学反思,借这样的几乎,作为丰富和完善教师自我有效途径,把这样的几乎变成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新起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