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牛逼的时代,一定有群牛逼的人!
一群牛逼的人,一定很会吹牛逼!
这么说,有些人就很不服气了:
我很牛啊,但我从来不吹牛逼!
你看,吹牛逼了吧!吹得连自己都相信自己从来没吹过牛逼!
牛津大学有项调查:超过八成的人每天吹牛一次,超过四成的人每天吹牛超过三次。不服气的,自己检查下!
唐朝,是中华文明最牛逼的时代!
牛到什么程度呢?
有个段子:一所国际学校,教师让班上学生“就别的国家食物短缺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结果,非洲学生问“什么是食物”,亚洲学生问“什么是自己的看法”,欧洲学生问“什么是短缺”,美国学生问“什么是别的国家”。
唐朝人,就是其中欧洲学生和美国学生的集合。
大唐帝国对外毫不手软,寸土必争,不服就干;对内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文化艺术、社会经济全面繁荣,各国使节纷至沓来。人们心胸开阔,气度不凡。加之意识形态宽松自由,唐太宗立下的不干涉文艺的政策,使得文化创作没有禁区,思想感情能够完整表达,个性才情得以充分展现。最为重要的是,人们打心眼里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生活在这样的国家,连女人都敢袒胸露乳,昂首挺胸。
一个男人不吹吹牛逼,都不好意思刷存在感。
若你生活在唐朝,而偏偏不爱吹牛,
要么是故意玩深沉,突显个性,要么就是自绝于社会和人民。
唐朝人吹牛逼的常用方法,就是写诗。
出差旅游要写诗,朋友聚会要写诗,逢年过节要写诗,想念家乡要写诗,看到美女要写诗,想念基友要写诗,怀才不遇要写诗,路见不平要写诗,自我感觉很帅也要写诗!
这是不是现代人发微信朋友圈的既视感?!
唐朝诗人写诗既赚不到稿费,也拉不来广告,更没法做微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声望,获得权贵们的赏识。
说白了,就是为了吹牛逼!
唐诗三百首,首首吹牛逼。
悬隔千年,让我们扒一扒唐朝诗人吹牛的“独孤九式”。
第一招:秀文凭。
基本逻辑:事实证明,我很牛逼,你们要羡慕!
唐朝的进士特别难考,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一说。
明经的考试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考生只需背熟经典,送分的多,较容易通过,所以三十岁考上明经已经算老了;而进士考试的内容是诗词歌赋,还要有政治见解,送命的多,相当难,所以五十岁考上进士还算年轻。
白居易舍弃较简单的明经科而选择hard模式,是那一年新科进士中最年轻的。新科进士們意气风发,相约一起去慈恩寺题名。白居易洋洋得意,挥毫就写道: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当时27岁,在他那一届中算是最年轻,但比起王维(20岁中进士)、柳宗元(20岁中进士)、刘禹锡(21岁中进士)来,算不上年少得志,但白大哥一点都不谦虚,得意的时候就是要显摆,不然别人不知道啊!
当然,比白居易早生七十年的王维,也不是省油的灯,考中状元后不久,写了几首《少年行》,也是狂拽酷炫屌炸天的。
杜牧的科举之路也比较顺利,26岁中进士,他的《阿房宫赋》当时已经流播于世,为他赢下声名无数,太学博士吴武陵因此特意找到主考崔郾,希望能帮杜牧求到一个状元,不过,当时状元已经内定了,第三名也已定,只好定了一个第五。杜牧当年又入了贤良方正科,考为第四等,这意味着他当年便能被授官,而同一年连过两次考试的人只有他一个,于是他不无得意地写了一首颇为讨打的《重登科》:
星汉离宫月出轮,满街含笑绮罗春。
花前每被青蛾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孟郊四十六岁中才考中进士,庆功宴和退休仪式差不多可以一起办了,但人家还是要豪情万丈,猛吹一下牛逼: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容不得他策马疾驰;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也不可能一天就看完。但人家扬眉吐气,想怎么吹就怎么吹!
还有一个另类是施肩吾,唐穆宗元和十五年登进士第(一说宪宗元和十年进士),考中进士时多少岁已经不可考,因为同榜进士崔嘏是个独眼龙,施肩吾便作诗曰:
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
这不心算一下还真不敢确定他的数字是对的。这货吹牛的同时还不忘刻薄一下“同年”,可谓一箭双雕。
新科进士秀的就是实力,低调是不可能的。比起现代人拿个什么博士文凭牛逼多了。相比之下,未通过科举考试的唐代诗人,据不完全统计,可以列出一份长长的名单:
骆宾王、卢照邻、张若虚、李白、杜甫、王之涣、贾岛、李贺、韦应物、孟浩然、陆龟蒙、罗隐、温庭筠……
第二招:炫家世。
基本逻辑:名门望族之后,自带高富帅属性,没得选择啊!
这跟现在人故意漫不经心的说一句:“我爸爸最近在欧洲收购了一家公司”、“我爷爷是副部级干部”、“我太爷爷成份不好,是大地主”大概是一样的效果。
李白自称出身于陇西李氏,是汉将军李广的后裔。好巧不巧,李唐皇室也说自己是李广的后裔。所以李白的潜台词简直呼之欲出:老子跟玄宗皇帝是亲戚哦!
实际上,他也确实不客气,跟皇室宗亲交往时各种称兄道弟,论资排辈,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仗着跟皇帝同姓,人家借小弟杜甫的诗吹牛说: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那个唐玄宗啦,非得叫哥上船为他写诗作序,哥是这么俗套的人吗,当然不是,于是哥拍拍屁股,喝酒去了。
标榜自己出身陇西李氏的,还有中唐的李贺、晚唐的李商隐,都是牛逼哄哄的皇室血脉啊!
杜甫最喜欢炫耀他的祖先。他的祖先确实很牛逼,京兆杜氏这个家族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出身豪族的御史大夫杜周,历朝历代牛人辈出,如东汉著名学者杜笃、西晋大将军杜预。杜预这个人很牛,不但功勋盖世,而且学富五车。
当然,杜甫时刻不忘炫耀自己的爷爷杜审言,说:“吾祖诗冠古”。
不过,杜甫的豪华出身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庇荫,他的一切辉煌璀璨都是死后的事情,千秋万岁名毕竟只是寂寞身后事,生前大半辈子过得颠沛流离,鹑居鷇食,小儿子都饿死了。
杜牧也出自京兆杜氏,他跟杜甫有个共同的祖先,就是西晋那个文武全才的杜预,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则出自杜预少子杜尹。几百年前,大杜小杜是一家!
杜牧的爷爷比杜甫的爷爷牛多了,就是史籍《通典》作者、三朝宰相、太保致仕、歧国公杜佑。杜牧出生时,爷爷还高居宰相,所以小杜是名符其实的高干子弟,从小就住在长安城中心黄金地段——朱雀大街安仁坊。而且还在长安城南5A级景区终南山下拥有豪华别墅。对自己逆天的门第家世,杜牧当然牛逼哄哄:
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
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刘禹锡称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没错,跟三国那位“刘皇叔”经常碎碎念的一样,同是汉朝皇室血脉。
白居易则认秦国大将军白起为祖宗。
韩愈说自己出身昌黎韩氏,所以人称韩昌黎。
你看,这些名垂青史的大V们,个个都不能免俗,纷纷往自己脸上贴金。
第三招:夸才华。
基本逻辑:老子天下第一,你们要服!
这方面,李白最拿手,他生下为就是为了吹牛逼的:
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
老子的才华都赶上孔子了吧?你服不服?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这是嫌杜甫夸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还不够,自己再来一个升级版。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我有多厉害呢,十五岁爱好剑术,拜访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写文章就有了很高成就,屡次拜谒朝廷高官。他们都认为我很有才。
诗仙就是诗仙,吹起牛来也是不同凡响。
诗仙敢吹,诗圣吹牛也不逊色。
千万不要以为杜甫很低调,人家那也是该吹牛时就吹牛,风风火火闯九洲的。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杜甫说自己少年时候就见过大势面,被邀请参加过国家大典,熟读万卷书籍,写起文章如有神助。然后就更厉害了,说自己写的赋也就杨雄能够匹敌,写的诗也就曹子建可以相近,杨雄是汉朝最大的赋家,曹子建就是被谢灵运称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那位。接着又说,大文豪兼大书法家李邕寻求机会要和我见面,著名诗人王翰愿意与我结为近邻,我以为我特别地杰出,一定会很快地身居要津。看到没,杜大叔外表一直很低调,内心一直在装逼。
其实看看人家爷爷杜审言,就知道杜甫骨子里的装逼是有遗传的。
在一次人事招录工作结束后,杜审言出来就对人说:“苏味道必死!”听者大为震惊,忙问缘故,杜审言说,“待他读到我的判词,定会羞愧而死!”苏味道与杜审言、李峤、崔融齐名,并称为“文章四友”,时任天官侍郎,主管官员任免。杜审言自以为文章绝代,连上级长官都不放在眼里。
杜审言从来大话连篇,以无比真诚的态度对自己的才华大吹牛皮,还说“我的文章可以使屈原、宋玉当手下,我的书法可以使王羲之当学生”。这份狂妄当真是他孙子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杜审言临终时,宋之问、武平一来病榻探望,杜审言对二人说:“我受尽造化小儿的折磨,也没什么好说的。只是在我活着的时候,你们永远也出不了头,现在我快要死了,最遗憾的就是找不到能够接替我的人哪。”宋武二人听了这席话,是不是想他快点死,不死都想掐死他。
白居易曾经跟自己的好基友说过自己为啥要写诗:
“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迨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馀首,至于贯穿古今,覼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然撮其佳章,亦不过十三四。杜尚如此,况不迨杜者乎?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废食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
翻译一下,意思就是说大唐两百多年来只有两个人诗写得好,也就是李白杜甫,但是李白这个人写诗没有章法,他的人配不上他的才华;杜甫的诗写得很多,格式上比李白要好些,但写得太死板了没意思。这俩人都不行,这个世道诗道崩坏,是时候出来个人拯救了,当然,这个人除了我也没谁了。
看看,这牛吹得,除了白居易也没谁了!
第四招:武侠模仿秀
基本逻辑:哥很帅,不要迷恋哥!
假如金庸写李白,那武功应该有黄药师的水平。
人家李白自带“一剑飘飘、一生笑傲”的人设,一生剑不离身。
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镐》其二。
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赠崔侍御》)。
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一身了。
因为从小习过剑术,李白吹牛经常以游侠自居,大嘴一张就来: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够豪纵、够快意吧,反正吹牛不用坐牢。
王维二十岁中了状元,年少得志,风光程度可想而知。你看他如何耍帅:
《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意思就是说:兄弟我刚刚买了十千钱一斗的新丰名酒,刚好碰到你来啦,大家都是任侠仗义的少年,让我们把马拴在高高酒楼边的柳树下,今天来个不醉不归!
还有那个曾为“推”还是“敲”冲撞韩愈的书呆子,写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贾岛,手无缚鸡之力,自保还难说,遑论除暴安良。但人家也要做做姿态,博取一下任侠的美名: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你看,诗一写完,贾岛从一介书生秒变武林高手啊!
就连天生多病,弱不禁风的李贺也敢写: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唐朝诗人在诗里仗剑行千里,以武功封侯。
现实中,他们可能连地痞流氓都打不过。
但是我们还是愿意读这些豪情天纵的诗,听他们真诚地吹牛逼。
第五招:旅游打卡
基本逻辑:这个地方我来过了,由我代言!
唐朝以诗取士,好诗是不能闭门造车的,为了获得写诗的灵感和素材,诗人们一言不合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当然,也有借考试、调任、求职的机会旅游的。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的时代,他们打卡的地点之多,让我们现代人都要自愧不如。
唐朝大量的旅游诗歌,为今天的许多旅游景点留下了形象代言诗。例如王维之于终南山,王勃之于滕王阁,王之涣之于鹳雀楼,崔颢之于黄鹤楼,杜甫之于泰山,李白之于庐山,张继之于寒山寺,刘禹锡之于乌衣巷,杜牧之于杏花村等。
诗人的一首诗,让一个地方风流了上千年,这种形象代言人确实很划算。假如他们要乘坐时间快船,顺流而下来到今天,很多景区是应该付代言费的。但是问题来了,那些代言诗里面夹杂了不少虚假吹牛逼的描述,明显不符合现在的广告法,这锅该谁来背?
李白写岳阳楼: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岳阳楼才三层楼,有那么高吗,吓死宝宝了!
李白写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明显造假啊,现代测量一下也就150米,按唐朝的尺寸,不到500尺。(唐代一尺合今30.7cm)。
他还说天姥山比五岳还挺拔: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接着还说: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意思说对面的天台山倾斜着像要拜倒在天姥山的脚下,这也太抬举天姥山了吧。其实,天姥山远不如天台山高大险峻,遑论五岳。这明显欺负那些没去过天姥山的老百姓啊。
还有,天台山四万八千丈,这是赤裸裸的造谣啊,这数学一定是体育老师教的。
王维写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读起来还以为终南山靠海呢,这不误导游客吗?好在我是读过地理书的人,不然真被他忽悠了。
徐凝写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合计天下明月的光华,三分之二给了扬州。
扬州人民晚上都不用点灯了。
第六招:打嘴炮。
基本逻辑:你们算老几,劳资藐视你们!
公元815年,唐宪宗想刘禹锡被贬的时间也够长了,有才之人还是要用的,于是就召刘禹锡回长安。回到长安后,刘禹锡闲来无事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出口就来了一首《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字面上的意思,那些桃树啊,都是我走后栽下的。实际上他是在讽刺那些依靠阿谀奉承起家的新权贵们,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我走后才爬上去的。就因为这首诗,刘禹锡以“语涉讥刺”的罪名再度遭贬外放,而且一去就是十二年。
828年,刘禹锡再次回到长安。这年三月,他又重游那个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地方,城南玄都观。时过境迁,情景和当年已经截然不同。刘禹锡没有“欲语泪先流”,也没有感慨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而是写了一首赤裸裸、贱兮兮的诗,叫做《再游玄都观》,全诗如下: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意思很明显,就是说,百亩庭中,一半都是青苔,桃花一株也没有了,只有那野菜花儿开。当时种桃花的道士哪里去了呢?我刘郎如今又回来了,哈哈哈!
吹牛不怕得罪人,满屏都是讥讽意。上次就在桃花诗上栽了跟头,今天回来还要写续集,一句话:你爱咋咋地,爷不怕!
公元838年,26岁的李商隐写了这首《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李商隐把自己比作贾生、王粲,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的天才少年,作文大赛得第一,选秀必定拿冠军的。还说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要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跟范蠡一样,头飘白发,身入扁舟。最后说那些汲汲于官位利禄的谗佞之徒,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牛也吹了,人也骂了,这酸爽,回味无穷!
那个曾经拿白居易名字取笑说“长安物价贵,居住可不易”的顾况,写诗也是专门为了得罪人的。你看他的《海鸥咏》:
万里飞来为客鸟,曾蒙丹风借枝柯。
一朝凤去梧桐死,满目鸱鸢奈尔何。
我本是一只海鸥,从万里之外飞来,在凤凰(指的是名臣李泌)的帮助下找到一处栖身之地,无奈凤凰离去了,梧桐树也枯萎了,满眼看到的只是猫头鹰一样的恶鸟,这样的日子怎么过啊。以满目鸱鸢讥刺满朝文武: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人渣!
这还是文明的了。当时朝廷以北方人为主,常常拿南方人的小语种打趣。南方人不免觉得自尊受伤。于是南方官员以诗歌为武器,打响一场捍卫家乡荣誉的地域反击战。其中顾况就有一句:
“汉儿女嫁吴儿妇,吴儿尽是汉儿爷”。
这那是吹牛逼,这简直形同骂娘:我们这些南方汉子来到北方,娶的老婆是北方人,生的儿子算北方人,我们南方人算来是北方人的爹啊!
第七招:老来狂。
基本逻辑:活久见,不解释!
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八十多岁还拉着三十多岁的李白去馆子喝酒,两人一阵痛饮,结账时发现没带钱,贺知章当即解下所佩戴的金龟来付账。这个金龟是朝廷赐给三品以上大员的荣誉象征,非常珍贵。老头子一点也不在乎,用来换酒喝。这豪气,瞬间把小李甩了一条街。
老头子越老越爱酒,有时候还跑到野外喝酒:
泉疑横琴膝,花黏漉酒巾。
杯中不觉老,林下更逢春。
85岁那年,老头向皇帝打辞职报告,千里颠簸从长安回浙江,临行时唐玄宗拉着他的手依依不舍,并题诗相赠,太子以下百官饯行送别,可谓风光至极。回到家乡,老头写下了著名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看似偶书,平易近人,却也在告诉大家:八十多岁荣归故里,叶落归根,放眼天下,除了我贺知章还有谁?
白居易70多岁的时候,在家里跟朋友说:“我家里养的家妓,每过三年多,我就嫌弃她们老了丑了,把她们赶出去,再换一批鲜嫩年轻的来,这十年里,我已换了三次了。”
十听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
谁说年过70岁就老了,你看,我照样夜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白居易还真不服老,他不知从哪里想方设法搞来了一种叫“钟乳”的玩意儿,吃了以后立刻见效,当即夜御数女,事后白老还不忘分享,立刻写了一首诗给他的朋友:
钟乳三千两,金钗十二行。
妒他心似火,欺我鬓如霜。
慰老资歌笑,销愁仰酒浆。
眼看狂不得,狂得且须狂。
白居易这首诗叫《酬思黯戏赠》,“思黯”正是当朝宰相牛僧孺的字。牛僧孺表示羡慕嫉妒恨,也去搞了一大堆钟乳来吃,结果夜御金钗十二,简直比嫪毐、侯景这些人还厉害。
与白居易同岁的刘禹锡,跟白居易一唱一和:
《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
二十馀年作逐臣,归来还见曲江春。
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
刘禹锡被放逐了许多年,当他终于回到长安时,见到长安的春天,依然那么美丽。他高兴的喝起了酒,醉倒在花丛中。关键是最后一句,象我这样一把年纪还能醉卧花丛的,能有几个啊?
《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前面几句还说唉呀我老了,身体瘦了,衣带变短了,头发稀少,帽子歪到一边了。眼睛不好不能常看书了,还要经常用艾灸来做中医保健。接着又说我们这把年纪的人,见多识广,阅人无数,看人一目了然。老有什么不好的,想到这里就心情畅快,不要说什么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只知道最美不过夕阳红!
刘禹锡、白居易都活到了七十多岁,在唐朝人中,算是长寿的。
贺知章更活到了八十六岁。
他们用生命告诉世人,最牛逼的吹牛就是:
活久见!
第八招:意淫。
基本逻辑:信则有,不信则无!
唐诗中有两种题材的诗,一是边塞诗,二是宫怨诗,经常被用来意淫吹牛逼的。
先说边塞诗,如果说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都曾经亲历军旅生活,熟悉边塞,常在鞍马之间撰写文书,横槊赋诗,慷慨激昂,吹吹牛逼情有可原。而另有一群诗人,如杨炯、李白、杜甫、孟浩然、李贺等,一辈子没上过战场,写起边塞诗来也是入戏很深。随便挑几首来读读——
杨炯的成名诗《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的《从军行·其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杜甫的《前出塞》: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孟浩然的《凉州词》: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李贺的《塞下曲》有点长,就不赘述了。
正如今天军事论坛的键盘侠们,对各种战争机器的型号、配置和参数如数家珍一样,唐朝很多诗人一辈子没上过战场,也总是喜欢在诗歌中津津乐道于战争的浪漫,假装身临其境。
真正过惯了军旅生活的诗人,不会这么写。请看李益的一句: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这样的句子是伪军迷们写不出来的,就是高适、岑参恐怕也写不出来。这才是真正的边塞诗高手。牛逼的是,今天武侠文学的所有调性要素几乎全部浓缩在这两句诗中,这大概是李益当初没想到的。
另外,很多边塞诗中一再地提起楼兰,王昌龄说“不破楼兰终不还”,岑参说“愁杀楼兰征戍儿”,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事实上,在唐王朝诞生的两百多年前,楼兰古国已经神秘地沙漠深处消失了。这牛吹得,太假了!
唐朝的诗人,对宫怨的主题也很着迷。
李白、王昌龄、顾况、白居易、刘方平、薛逢、杜牧、朱庆余、杜荀鹤等人笔下的宫女之怨,都描述得婉曲感人。诗人们从视觉、听觉、幻觉、触觉,或种种感觉交融在一起,将怨气、怨情或怨言委婉地表述出来,使诗歌达到另一种新的吹牛境界。其中,最有名的是元稹的《行宫》:
廖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描写的跟真的一样。唐玄宗要是泉下有知,一定怒顶棺材板:元稹你扯什么犊子,你敢确定,那些宫女是真的在议论我吗?
试想皇宫里无数佳丽侍侯一个男人,多少人一辈子都沾不到半点雨露恩泽,该有多深的幽怨啊!尽情想象宫禁深处最隐秘的生活,想象最隐秘的生活下潜伏暗涌着的最隐秘的心理,这也算是诗人们的八卦趣味吧。
还有一个牛人王建,他的笔下居然写出了各种各样极尽逼真的宫廷生活细节,他写的宫词一百首,简直就是描绘唐代宫廷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今天看《甄嬛传》看多了的人们,真的为王建捏一把汗,他是不是知道得太多了?!
而且,人家真的没当过太监!
第九招:归隐
基本逻辑:清新脱俗,佛系吹牛逼!
在唐朝,隐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高级装逼。
在今天看来。隐居意味着穷。
但对古代的知识分子来说,穷有什么可鄙的?
原宪、颜渊这等圣人的门徒不都是食不果腹的穷鬼吗?
面子才是最重要的,哪怕衣不蔽体,我照样吹牛逼!
最没节操的就是那个卢藏用,考上进士后没有被安排官职,于是他便动起了歪脑筋,用隐居来吸引皇帝的注意。皇帝在长安,他就隐居在附近的终南山;皇帝移驾洛阳,他就跟着跑到嵩山隐居。
这一招果然很灵,武则天听说本朝居然有个进士在隐居,赶紧命人去请他出山,给他封了个左拾遗的职务。左拾遗虽然是区区八品,但却是引人眼热的清望之官,因为是在天子身边工作,容易升官。果然,不出几年卢藏用就做到了吏部侍郎。这就是成语“终南捷径”的来历。
比起卢藏用的另类名满朝野,张志和的隐居同样引人瞩目。
张志和号称烟波钓徒,喜欢钓鱼,却常常不放鱼饵。
这一招本来是姜太公首创的,意不在鱼,而在贤明的君主。
你以为张志和意不在鱼,而在山水之间?
结果,张志和钓来了无数粉丝。
浙东观察史陈少游常常来拜访他,就连皇帝还赏给他一名家奴和一名侍女。张志和将家奴和侍女配成夫妇,取名叫渔童、樵青。这要是被真正的渔夫和樵夫知道的话,一定会气得半死,大骂张志和站着嘚瑟不腰疼。张志和写的《渔歌子》编进了今天的小学语文教科书。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诗没毛病吧,一点没有吹牛的语气吧!
但是,假如你生活在唐朝,要么生活在社会底层,经常为政府服役,修浚水渠,吭哧吭哧地拿着锄头挖土;要么混个一官半职,成天在官场迎来送往,如履薄冰,不知道哪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你读人家张志和的诗,是不是觉得他在清新脱俗地、360度无死角地装逼?
如果当时有个“十大你最想砍死的诗人”排行榜,你一定会投张志和一票。
这简直就是赤裸裸地拉仇恨!
相比张志和,陆羽的归隐更小资,堪称“小资始祖”,在隐居的生活中培养出了使他名垂万世的独特爱好:喝茶。
虽然口吃,人长得又丑。但陆羽有行为艺术家的表演风范。他把煮茶到饮茶的一整套过程弄成了一场娱人娱己的行为艺术,还写成《茶经》三卷。因为这本理论著作,被后世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他写的诗不多,有一首《六羡歌》: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我什么都不羡慕,我羡慕的只有水,我的生命之中只有茶!
要细细脑补,才能明白其中的装逼滋味。
更多文章,关注微信公众号:匪常有趣 fcyq669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