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过去一半了,这半年来发生了很多事,对于大部分网民以及一部分国人来说,不幸的事占去了多半,我们很容易便可感到外在的束缚是越来越多的,严重到思想被监控,言论被过滤,具体不待多言。
身处在这个现实中,我们有理由也有必要做出种回应,我们有理由感到悲哀,有理由表达不满,更有理由做出行动维护自身的独立思想和价值观。
每个人的回应都不尽相同,但最终我们都要找到自己的方式去纾解现实的苦闷,告慰因应激而受伤的灵魂。
于我而言,阅读可能是最自然、最便捷以及最好的方式,毛姆曾说过,“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你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开生命中所有的灾难”,初读时在很久以前,当时并无太多同感,甚至保有质疑,不相信阅读(习惯)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和“效用”。
直到在我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时日,读到了史铁生的《病隙碎笔》,给了我莫大的关怀和精神告慰,仿佛是冥冥之中,天之注定。
我在书中跟随躯体残疾的史铁生叩问生命,寻求完整的人生意义与价值,这漫长的心路历程中散落的篇章不成体系的思想一次次在精神上击中我。
我至今都很清晰地记得其中的一句话"白昼的清晰是有限的,黑夜却漫长,尤其那心流所遭遇的黑暗更是辽阔无边"。
是呀,人之一生白昼有时,黑夜有时,对于有些人有些时候来说,人生中更是清晰有限,黑暗却漫漫无边。当时我即是如此,习惯了明确感的我一时间便迷失在了黑暗的无路荒野,茫然无措手足无依。
史铁生继而用他的文字告诉我“你的问,是你的路。你的问,是有限铺向无限的路,是神之无限对人之有限的召唤,是人之有限对神之无限的皈依......从这样不息的询问之中才能听见神说,从这一代代流传的言说之中,才能时时提醒着人回首生命的初始之地”。
很难说我当时有读懂它,甚至至今可能也未全然了悟。然而就是这样的看起来空灵的文字却有着掷地有声的力量,它召唤迷途的精神游子,开释在生活中寻找归乡路的我,并促发我进一步去思考现实何以至此。
我亦深刻地明白了毛姆先生所言实是不虚,阅读虽不能达致让我们“避开生命中所有的灾难”的地步,但成一时之精神避难所完成自我搭救已足矣。
现在看来养成阅读的习惯并坚持至今确是人生一大幸事,后来阅读路上我又遇到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罗伯特·M.波西格的《禅与摩托车维修技术》等一颗颗“小说药丸”,并与作者结为了精神上的莫逆之交,在文字中我们进行了一次次恒久的对话。
阅读就是有如此这般的魔力,从精神的层面来说,它可以为人提供庇护从而使人免遭思想之残害与控制,从工具层面来说,它能深刻地揭示现实为何以及何以现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