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之前我还是一名根正苗红的大好青年,认认真真地打字,规规矩矩地聊天,偶尔使用一两个emoji。
一场军训过后,误入了表情包组织,混迹于各种聊天群中,存图、发图、斗图,玩得不亦乐乎,甚至开始了自己做图的不归路。
翻开手机相册,表情包占领了大半疆域;点出聊天记录,滑动很久才能看见一两句只言片语;打开微博,一刷下来全是表情包的身影……
曾经还是emoji和颜文字的天下,但表情包的风一刮来,一夜之间,毫无预兆地,占领了所有社交软件,“无物不可表情,无人不可入包”,斗图甚至成了能与广场舞媲美的全民运动。
表情包在我们的社交与生活中攻城略地,令我们节节败退,却又甘之如饴。
从开始风靡到如今的长时间发酵,表情包甚至已经不仅仅算是一种图片,一种表达,一种聊天方式,而成了一种媒介,一种文化产物,一种社会现象。
|是一种媒介
表情包成为了一种媒介,这是毋容置疑的。这种媒介为线上交流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是对纯文字语言交流方式的重要补充,弥补了无法面对面交流时缺失的表情与肢体。而社交媒体则充当了其发展壮大的沃土。
|是一种文化产物
表情包可以说是被90后一步一步喂养长大的,已成为90后的代表性文化产物之一。表情包不会凭空而出,即便是一种人类行为,却也是社会与时代的选择。表情包正好是在单纯文字交流已呈现疲软势态之际诞生的社会化产物。
|是一种社会现象
表情包诞生于年轻人,却扩散到了不同年龄层。从小朋友,到中老年人,表情包无缝不入,甚至中老年表情包还风靡过一段时间,如今已经进入了全民斗图时代。就连写篇文章,也非要配几张合适的表情包。
“一言不合就斗图”,表情包究竟有什么魔力竟能悄无声息地潜入我们的生活?
表情比文字更能被感知和接受。
在没有产生语言之前,人们就能通过表情和肢体来表情达意,表情包的流行也是无可厚非。方方正正的汉字需要我们一字一字地去理解,表情却只需一秒,便能了然于心。同样的一句话,可能仅仅是语气或停顿的不同,便能引起很大的歧义,表情却一眼便能被感知。表情比文字更生动具体,更具有既视感。
表情包弥补了文字表达的空缺。
面对面的交流是最好的沟通方式,听、说、问,表情、语言、肢体,一应俱全,你来我往,及时反馈,互动性强。而如今的社交软件正在一步一步地吞噬这种面对面的沟通,表情包的出现正好弥补了线上交流时面部情绪与肢体动作的缺失,便于对方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意思,传达出更真实的情绪。
表情包是交流与拉进关系的利器。
不得不说,表情包是活跃气氛的好工具。冷场时,你只需要甩出几张表情包,便能调动起大家的情绪,功效仅次于发个红包。当你和别人在线上聊天时,表情包不仅能拉进你们的关系,还能从他的表情包中发现这个人的性格,甚至是爱好,从而找话题也是顺手拈来。互相做表情包玩也是你们增进感情的一个有效途径。
表情包符合现下快节奏的生活。
生活节奏加快,就连聊天也要加速,表情包正是这种快节奏下衍生出的产物,简单易懂,一目了然。表情包作为被制作好的成品,不用斟字酌句,不用删删改改,只需一张,便能代替千言万语,显然更加符合当下这种生活模式。
表情包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聊天、斗图、配文,甚至是作为一种武器,引发过一场FB表情包大战,以黄子韬为首的各路明星都在这场大战中成为了“民族英雄”,涨足了大陆网民的面子。
但正如“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表情包自然也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
表情包弥补了文字却也弱化了文字。
表情包确实弥补了文字表达的空缺,能更加立体地表达出我们的情感诉求,但是表情包的过度使用,也弱化了我们的文字使用能力。它逐渐超越了文字,本末倒置,让我们对它产生了依赖。有时候当我想表达某一种情绪时,脑海里想出来的不是一句完整的话,而是各种类型的表情包。随意的聊天可以,但真正需要使用文字的时候却是无可奈何。
表情包促进了交流却也阻隔了交流。
使用各种搞笑的表情包能够拉进关系,我们已经习惯了一句话后面接一张表情包,甚至是不说话只发表情包,聊天记录里留下的只有表情包。但是当我们没有了表情包,有时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感觉情绪也表达不清楚,下意识地就想发两张表情包出去。
表情包表达了情感却也遮掩了情感。
表情包让我们更直观地表达出情感,给人一种视频聊天的既视感,但你有过“图不对情”的时候吗?明明我已经不想再和你聊下去,也许是不耐烦,也许是手边有事,但我依然一张张表情包地和你来来往往,你以为我是在专心地和你聊着天,但其实我用表情包掩盖住了我的真实情感。
表情包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欢乐,但它的缺陷也终究不容忽视。不要让我们的交流世界里只剩下表情包。不打字,不说话,一张张表情包你来我往,连最初聊天的话题都已忘记。小心有一天你的表情包成了精,一口将你吞噬。
表情包本质上是一种工具,不可能脱离人类,不扶自直。
什么事都讲究个适度,表情包也不例外。
表情包虽好,可不要贪用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