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混乱才导致情绪混乱

“情绪管理”这个词经常被提及,但目前为止依然还是少数人才拥有的技能。
为什么大家都知道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但却总是管不好呢?管理情绪的困难在哪里?
在我看来,管理不好情绪,都是因为想不明白。认知混乱无序,情绪才会混乱无序。我为什么敢说这样的大话?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依据:
1.为什么要管理情绪?
2.当我们在谈情绪管理时我们在谈什么?
3.认知在情绪管理中的特殊作用。
4.管理情绪的困难在哪里?
5.如何想明白?
一.为什么要管理情绪
从直觉上,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要管理情绪。但是,到底为什么要管理情绪,可能大家都说不清楚。
情绪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1.适应功能
情绪反应通常能够保护我们,如恐惧通常意味着危险。
2.动机功能
情绪往往驱动我们的行为,比如愤怒太高可能会做出攻击行为,对任务的适度紧张能够促使我们持续工作。
3.组织功能
一方面,情绪影响到我们其他的心理过程,如学习、记忆、判断、注意、创造力、认知。另一方面,情绪影响影响人的行为。
积极情绪具有协调作用,消极情绪起破坏瓦解作用。
过于强烈和持久的消极情绪则对人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有害。它能够抑制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如推理、辨别,使人意识范围缩小,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自制力降低;引起正常行为的瓦解,并使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
积极情绪能够拓宽注意范围、提高行动效率,有助于集体获得身体、智力和社会资源。积极情绪还能明显地影响到思维过程,促进高效率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4.社会功能
情绪在人的交流中传递信号。
大家可能已经看出来了,我们常常谈情绪管理,大部分原因是情绪的组织功能,因为其它三个功能几乎是自动化完成的。无论是谁,学习、记忆、注意、认知,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而且这些资源都跟时间挂钩,浪费了就不再有了。然而,情绪可以控制他们。
这就是说,管理好情绪,最低的标准,就是控制消极情绪,防止它破坏我们的其它心理资源。更进一步的,可能是防止它驱动我们做愚蠢的事。
如果在提高一个标准,情绪管理,需要维持恰当的情绪,促进我们的其它心理资源发挥作用。这里为什么说恰当的情绪,而不是积极的情绪,下面再说。

二.当我们谈情绪管理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
一般大家理解的情绪管理,是控制情绪。但是情绪就像堰塞湖,填堵只能控制一时,不及时疏导,爆发的时候将会造成更大的破坏。
更进一步的理解是对情绪适度控制,有效疏导。这样已经做已经能够让情绪对我们的干扰限定在可控范围内。不过,情绪管理还有更高明的一种玩儿法,就是利用情绪。
完成一项比较艰难的任务,一不小心就会被恐惧打败。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懂得情绪的知识,就可以调动自己的积极情绪,这种兴奋状态会促使我们积极行动。在人际交往中,有的人冒犯了我们,我们可能并不生气,但是可以假装生气,这是告诉他他不可以这样对待你。
从这个角度来说,管理情绪其实是根据情境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情绪,以达到我们的意愿。无论是控制情绪,疏导情绪,还是调动情绪,其实都是我们根据情境的需求选择情绪的过程。
所以,当我们谈论情绪管理时,我们是在谈选择情绪。情绪管理,就是判断情境需要,选择恰当的情绪。

三.认知在情绪管理中的特殊作用
我们提到情绪的选择、情境的判断,这都是有意识的大脑活动。于是读者你不免要问,情绪这东西,它是不受意识控制的啊!我也不想生气啊,可是我就是会生气。
如果情绪真的不受意识控制,那我们谈情绪管理就没有意义了。早期的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由生理变化决定的。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对情绪就真的无能为力了。或者情绪是由外界刺激决定的,那我们因为只能逆来顺受。
好消息是,后来的研究发现,情绪这事儿还真受意识的控制,而且受我们对具体事件的认识控制。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自愿当被试的学生分为三组,给他们注射同一种药物,并告诉被试注射的是一种维生素,目的是研究这种维生素对视觉可能发挥的作用。(这样说主要是为了消除被试的期待效应)但实际上注射的是肾上腺素,一种对情绪具有广泛影响的激素,因此三组被试都处于一种典型的生理激活状态。
然后主试向三组被试说明注射后可能产生的反应,并作了不同的解释。告诉第一组被试,注射后会出现心悸、手发抖、脸发烧等现象(这是注射肾上腺素的反应);告诉第二组被试,注射药物后,身上会发抖,手脚有点麻,没有别的反应;第三组被试不做任何说明。
然后再把每组分成两组,一组进入让人愉快的环境,一组进入让人发怒的环境。结果,第二组和第三组在愉快的环境里体验愉快,在让人愤怒的环境里让人愤怒。但是第一组既没有愤怒也没有愉快。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如果情绪完全是由生理变化引起的,所有人都注射了肾上腺素,那么所有人的情绪体验和表现都应该相同。如果情绪完全是由环境刺激决定的,那么第一组人应该和另外两组人一样,在愉快的环境里体验到愉快,在让人愤怒的环境里感觉到愤怒。
面对相同的环境和相同的生理水平,被试出现了不同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这中间唯一剩下的变量就是认知了。也就是说,面对相同的情境,认知不同,我们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情绪体验。
情绪完全能够被我们的认知调节,还管理不好情绪就真的是想不开啊!

四.情绪管理的困难在哪里?
既然认知在情绪调节中发挥着绝对主要的作用,我们改变一下认知不就完了吗?那为什么情绪管理还会成为一个难题呢?
然而难的地方就是认知转换。
我们先来看看认知是怎样调节情绪的,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简单来说,认知通过对特定刺激的评估来判断应该以什么样的情绪应对。
这个评估包括三个环节:对当前情境的评估、过去经验积累起来的内部模式、对当前刺激和过去经验的比较。
所以,认知转换不畅也是在这三个环节出了问题。
1.对当前情境评估有偏差
虽然情境是客观的,但是对情境的评估却很难做到准确。就像你看到你个乞丐,他到底是真乞丐还是骗子呢?连这个基本事实都搞不清楚,你就真的不知道该同情他还是鄙视他了。
只有对当前环境有客观的评估,才能做出基本的与之对应的情绪反应。即便是这样,我们做的反应还不一定恰当。比如,你发现钱包被偷了,确确实实被偷了,身份证银行卡什么的都在里面。这个时候你出现着急愤怒的情绪是应该的。但如果你不能控制一下这个愤怒和着急,乱了方寸,也是不合适的。
这个时候你应该做的是稍微克制一下情绪,想一想丢了这些东西,接下来可能会出现什么麻烦,你该做些什么补救措施,然后着手去做。
所以,除了对当前情境进行客观评估以外,你还需要对事情的发展做一个预估,然后根据事态发展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做出最优的反应。
2.不恰当经验的迁移
经验使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资源,但是我们积累起来的经验,有的时候是不合理的。
我看过一个案例。一个男孩,长得比同龄小孩都壮实,在学校老被欺负。年纪小的时候被高年级同学欺负,年纪大了连低年级同学都欺负他。换了好几所学校,还是总带着伤回家。
原来,这个男孩曾经跟别的小朋友打架,爸爸就跟他说,你长得壮实,不要把人打伤了。人家打你几下也没事,你千万不要还手。而且爸爸天天跟他重复这句话。后来男孩记住了爸爸的教导,被人欺负的时候即便再愤怒他也忍着。回到家里,砸墙来发泄愤怒。
你肯定看出来了,男孩把不恰当的内部认知模式迁移到现在的生活里,所以就面临着情绪上的困境。别的孩子知道他会隐忍,不会还手,不会愤怒,所以都欺负他。
在男孩的认知里,别人打他他不可以还手,所以他就做出了隐忍的反应。这个经验是爸爸传递给他的,这里面不合理的部分显而易见,可是男孩直接把过去不恰当的经验迁移到了当下。
这是这个男孩的困境,但几乎我们所有人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不恰当的过往经验常常被我们很自然地拿来应对当下情况。
学习应用认知调节情绪,我们需要找出那些过去的不恰当的认知模式,搞清楚它发生的机理。然后,去修正这个不恰当的认知模式,防止它继续迁移。
3.不能对当前刺激和过往经验做客观的比较
这一点和第二点有点相似,但其实是不同的。我们迁移过往的认知经验来解释当前的状况,这是我们都会用的策略。
可是,我们所有人都面临着一个窘境:我们的经验认知只能是对过去状况的解释,即便它非常准确,也很难完全应用在当前的状况下。因为现在的状况,很可能包含着我们过去没有经验到的部分。
比方说,在童年被抛弃过的人,或者不被父母喜欢的人,总是恐惧别人会拒绝他、抛弃他。在人际关系里,她总是体验到恐惧。所以,即便当前的关系出现一点点不稳定因素,哪怕微乎其微,他都会怀疑是自己不够好,恐惧自己会被抛弃,不断地讨好别人。
童年时,我们没有生存能力,需要依附于父母才能生存,所以我们本能地会恐惧被抛弃,需要讨好父母。(说到这里,我有点担心有一部分读者会有些不适。如果您产生了一些不适的反应,没有关系,可以跳过这一段,或者直接关了这个页面。)
但是成年后,我们其实已经有了生存能力,无论是谁离开我们我们都能活得好好的,不必恐惧谁的离开,也不必讨好谁,自己自有价值。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客观地评估当前状况,还是找到过去经验里的不合理成分,或者区分过去经验和当前状况的不同,都需要动用到更多的认知资源。所以,相对来说,直接动用直觉和过去经验都要省力得多。
认知转换真的有点费劲,想明白就是比较难一点。情绪混乱或者泛滥虽然可怕,但是不费劲儿啊。好尴尬啊!

五.如何想明白
想明白确实要费一点劲,但是一想到想不明白我们就会产生不恰当的情绪反应,进而浪费我们这些穷光蛋唯一的资源,我们唯一和所有人都平等的资源,也是我们进阶的唯一资本的资源,而且这些资源都跟时间挂钩,流失了就流失了,哪还好意思不好好想明白呢?
想要想明白说白了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现在的现实情况是怎么样的?
我又没有扭曲客观状况?
事实还可能是怎样的呢?
关于客观现实的哪一种解释更加准确?
什么样的情绪应对当前的状况更合适?
我期望得到什么样的现实结果?
如果我期望达到这样的结果,需要做些什么?
为了达到这样的结果,我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使情绪不阻碍我的行动,甚至帮助我去完成自己的行动?
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反复问自己的,最后才有可能真的想明白,并且管理好情绪。
人的情绪就像缝衣服的线一样,一旦在某个地方打结了,每次到那个地方线就走得不顺溜。如果你认真观察自己,就会发现自己的结。它们通常不会只出现一次,而是每次碰到特定的情况就会跑出来干扰你。这时候,你需要停下来,搞清楚那个线是怎么打结的,然后把它拆开。拆线当然要费一些功夫了,但拆开以后,下次再也不会在这个点上打结了。
当然,我们的结通常不只一个,那就需要我们耐心,一个一个想明白,一个一个解。等结都解开了,线就顺溜了,再也不会有结困扰你了。即便缝着缝着又打了结,你也已经有了相当的经验,知道如何轻松快速地解开这个解。
如果你已经清楚地知道了每个结的样子,每个结的特点,甚至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打个恰当的结。你可能老练成熟,心里明镜儿似的亮,不起波澜。但是当你投身到一个新的陌生的领域中时,想要做好它,你知道需要有一些热情和激情。你可以信手拈来,随时找到方法激发自己的热情。
虽然说了那么多,也只有那些懂得自己的学习、注意、记忆、判断、认知等资源有多宝贵的人,才会真的想办法让自己想明白;才会利用认知的力量去组织情绪,让情绪发挥它的价值。
总结:
1.我们之所以需要情绪管理,是因为情绪能够组织我们的其它心理资源。用好了能让我们获得自由,实现自己的意愿,用不好就会浪费我们宝贵的心理资源。
2.情绪管理的本质就是,根据对情境的准确评估,选择恰当的情绪反应。
3.认知在我们情绪的调节里起主要作用,混乱无序的情绪泛滥,是因为我们的认知混乱无序。
4.理清楚自己的认知,我们才有可能顺畅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甚至让情绪为我们服务。
5.要想想明白,方法实在太多。也只有那些懂得自己的学习、注意、记忆、判断、认知等资源有多宝贵的人,才会真的想办法让自己想明白;才会利用认知的力量去组织情绪,让情绪发挥它的价值。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