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没有历史感,何谈跨学科2017-12-29

没有历史感,何谈跨学科2017-12-29

作者: 8ac1e34a7e10 | 来源:发表于2017-12-29 17:03 被阅读0次

    在我们人类的文化生活,历史(社会历史&家族历史&个人历史)具有巨大的力量,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之中。历史的恒定性和不连续性渗透在万事万物的进展之中,从无常之中窥得有常,从巨大飞跃的物质、技术发展中看到其中规律的一致性,这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应有的思维和意识。

    历史性思维在学术中是必要的,即使是那些仅仅针对现今最前沿事物(Ai、VR等)展开研究的学者,也必须加强对历史的学习,认同不仅仅是界定,更重要的是一种理解和认知,我们常常提及的“文明的冲突”也是如此,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历史,就难以对现象做出足够有效的认识,如果对周围的事物无法进行历史的思索,那么就无法形成真正称得上是“理性”的认知。

    但是对历史的叙述则很难做到“客观”,历史学家的自我意识在其进行历史解读时不可避免的产生影响。历史的观念经过学者们的演绎,已经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话语、意义系统,这个系统同时在不断扩展。

    在过去,历史人类学家所做的工作大地如此,他们关注的重点在于人们的日常史、习惯史以及生活方式的再生史,关注不同社会背景中的社会逻辑、文化技术和符号互动。

    今天的历史人类学试图将自然这一概念重新纳入“文化”的范畴之中进行考察,也就是说,要敲碎“自然”和“文化”之间的藩篱,但是这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技术是“人的精神客体化”,而是更类似海德格尔的理念,认为技术是一种“解蔽”、技术是一种展现的途径。

    这也正如保罗拉比诺在《当代人类学》一书中提及的那样,随着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基因学和再生医学的兴起,人们的生活以及他们的自我图像发生了变化,不过这种变化的源头是什么呢?其实不仅仅是技术的发展,而是由于人们对可以设备箱的东西加以神话般的诗意投影。由此不难看出,历史人类学关注的在于如何将“技术人态化”以及“人的图像技术化”,这项工作的核心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技术因素在自我理解之中不断加强。

    当今时代,无孔不入的互联网使得麦克卢汉对地球村的预言不再是一句空谈,文化地理中的社区概念被打碎重建,共有的历史开始被写上新的内容,这也昭示了一个事实——自然-文化的区别不是理所应当的,而是人为的。

    跨学科的大规模发展已经使得各个门类的专业语言交杂在一起,这种“科学的不统一”(disunity of science)增加了研究的难度,精力所限,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但是如果我们能逐步把历史性的思维融入多学科,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文化背景,或许可以嫁接起多门学科之间的藤蔓,最终能逐渐减小很多学科间无意义的争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历史感,何谈跨学科2017-12-2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wfw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