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文学习
唐潮|唐朝僧人职业受欢迎?唐僧的福利待遇

唐潮|唐朝僧人职业受欢迎?唐僧的福利待遇

作者: 蓝胖说说 | 来源:发表于2023-05-17 18:01 被阅读0次

    要说唐朝什么职业最受欢迎?公务员一般能排到第一,论第二,后世人认为一定是寺院。唐朝的绝大部分时期,是一个全民捧高僧的年代。历史记载中的唐朝的僧人过的日子,属于小康中的小康。因为,他们有地产、有稳定收入,有超高超度祈福收入,可以享受租金分红,可以与拿到香火打赏小费。当然,他们绝大部分根本就不用承担官府的苛捐杂税。这样的生活,基本比较富足。所以,毫无疑问,咬咬牙就去当个和尚,这个职业相当有前途。那么,唐朝僧人除念经外,还要做哪些工作呢?他们究竟享受什么福利呢?僧人在大唐有什么荣辱变迁的历史呢?

    田地是主要经济来源

    在人们共识中,出家修行的僧人都是乞讨、化缘为主,这是《西游记》展现的场景,其实,佛教传入中国后,乞讨、化缘的情况在唐朝越老越少,佛教寺院已寺院经济是中国佛教道教等一大特色,他们有地产,有产业,有各种额外收入,寺院经济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了。

    所谓的寺院经济就寺院利用自身的条件从事相关的活动,为寺院带来高额回报的行为,寺院经济在封建王朝和当下都有极大的影响,在整个社会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那么,唐朝寺院有哪些经济来源和福利呢?

    田地是寺院的主要经济形式。唐朝初期,承接隋朝的制度,实施均田法。《唐六典》记载,道士分田三十亩,女冠给二十亩,僧人尼姑也参照此标准。他们得田但无需缴纳税金,这在《文献通考》中有提及。

    当寺院有了免除赋税和徭役的特权,这些特权被极度使用,一些地方富户或地主为了逃避徭役和税收,与寺院签订协议,把自己的田地纳入到寺院管理之下,用交保护费的方式剩下一大笔其他费用,以致于有很多人为了逃避徭役出家。唐睿宗年间,有大臣表示,僧道不休,免租庸数十万,使国家所人减数倍。这也点出了寺院等田地是无需缴纳税收的。朝廷意识政策被钻了空子,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出台了度碟制。

    所谓的度碟制就是给身份证,僧人尼姑的数量计划经济,限定数量,对限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实际上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成为黑户,私下买卖度碟的情况屡禁不绝,安史之乱后,国家因为缺钱,自己操刀卖度碟敛财,整个度碟市场一片混乱。

    混乱到什么程度,在唐朝中期的数据就可以看出来,在开元天宝年间,道士有七万六千三百人,尼姑和女冠有五万一千五百六十四人,按男士一人四十亩,女士一人二十亩计算,算算有多少。人多了,包括一些混进队伍中的,田地自然就多了。而一些僧人不会自己种地的,他们化身为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农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佃户,佃户除了上缴租金,平时还要担当僧人的杂役,这是作死的节奏,弱者太容易被欺负了。《旧唐书》记载:浮惰之人,苟避徭役。妄为剃度,托号出家,嗜欲无厌。唐朝百姓中的懒惰之人,为了规避徭役,就做了剃度,以出家名义,这是贪得无厌的。土地越来越多,人员越来越多,国家税收越来越少,唐朝的长安人表示不服,长安好地方都给寺院给占了,最终爆发了灭佛运动,这是每个朝代都可能会折腾一次的事情,没有办法,利益之争而已。

    实际上,寺院房地产业下的旅店成为收入的重要来源。

    寺院经济下的旅店业

    寺院的房子比较多,规模较大的寺院有几百间和上千间的房子,比如大慈恩有房间一千八百九十七间,这些房地产除了解决自己住宿的问题,还为寺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就是旅店。旅店在唐朝已非稀罕物,除了接待信男信女,也面向社会开放,为广大游客提供住宿,从无偿到有偿的转变,也改变了唐朝的旅店业的发展,寺院以其庞大的基础形成了旅游、烧香拜佛、住店、吃饭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唐宪宗年间,朝廷征用了寺院的旅店接待来京科举考试的学子,有的在光宅寺住宿,有的是在宝寿寺住宿,这些旅店已得到朝廷的认可。

    当然除了临时居住,类似现代的酒店,也可以进行长租和短租等业务,从古至今商业模式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为何在唐朝旅店业能快速发展起来呢?说到底是经济发展起来了,商品经济的浅析,人们开始琢磨收入增加和享受的问题,此事的世间也有到风景较好地方住宿,体会,烧香拜佛的想法,两者结合起来,寺院旅店就这样出来了。

    旅店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钱好办事,寺院经济充足,一定程度上也有精力建立孤独院,帮助孤寡老人、病残和儿童,这是附加作用,说到底是金钱在信仰面前加持了作用。而正因为旅店业的发展,也崔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弥补了唐朝官办、民间旅店的不足。

    除了以上的收入来源,还有其他的收入来源,比如超度和祈福收入。为死去的人超度,为活着的人祈福,唐人喜欢做佛的付费玩家,一场表演下来,彼此都是欢喜交加,满足了心愿,收获了阿堵物。超度和祈福这份工作的好处,时间自由,有活就干,没有活就休息,收入稳定,站位高,面子倍增。

    当然,布施收入和皇家赏赐也是非常丰厚的。寺院接受香油钱等布施。唐朝时期的三阶教,布施来的财产有点大,为此设立一个无尽藏院,这是要穷尽金钱的意思,为了填满无尽藏院,寺院以布施名义得到了皇室的支持、民众的支持、大臣贵族的支持。财力雄厚布施没有道理,忽悠实力爆棚才是硬道理。

    有唐一朝,绝大部分皇帝梦对佛教道教这些教义的传播都还是比较支持,给寺院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如山西的个别寺庙受赏赐的田地遍及一百五十里,足以可见朝廷的支持力度。

    唐朝廷与寺院的关系

    我曾经对中国历史上的“灭佛运动”通读,就读出一个道理:物极必反,换一个俗语也可以表达这意思:满则溢,盈则亏。

    《旧唐书》记载:“臣窃见比者营造寺观,其数极多,皆务取宏博,竞崇环丽。大则费耗百十万,小则尚用三五万余,略计都用资财,动至千万已上。转运木石,人牛不停,废人功,害农务,事既非急,时多怨咨。”上述这一段是,唐中宗时期,景龙二年,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韦嗣立上书对唐朝寺院建造的“穷奢极壮”进行的详细描述。

    韦嗣立给出的结论是:废人功,害农务。农务在唐朝是天大的事,这倒不是核心原因,而是寺院在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获得的特权越来越多,不交税收,还带领一众小弟(佃户和僧祗户们)不交税收,不仅如此,还占据大量的土地。

    土地就那么多,此消彼长,寺院与农民争土地,最终伤害的是统治者的利益。税收没有增长,一票人在寺院特权下,获得税收豁免权,官府没有钱,必须着急。矛盾越来越大。

    狄仁杰看不过去了,上疏谏,其略曰:“今之伽蓝,制过宫阙,穷奢极壮,画绩尽工,宝珠殚于缀饰,瑰材竭于轮奂。”总之就一句话,唐朝的寺院建造的“穷奢极壮。”

    所有的朝代统治者都有个特点:健忘症太严重了。寺院的特权,是谁给的?当然是皇帝,不是现任就是前任,不是前任,就是前前任,反正都是这家人给出的特权。无论如何,唐朝廷都得背着锅。但是,这时没有人反省皇帝的问题,而是要限制寺院发展。唐中期,统治者开始对寺院进行一系列批发式打击,这动作一直持续到宋朝。在利益冲突前,统治者的动作高度一致。

    建立度牒制度。这在前面说过,这是类似身份证的一种方式,而且是有数量的身份证,限定寺院的僧人数量,以此杜绝不经过官府同意私自加入佛门,限制名额最终可以避免无谓的徭役和税收。

    除此,还取消免税特权。其中,规定寺院也要交税。不过宋朝做得有过了,对寺院强行摊派,寺院经济打击到底。规定僧人也要出徭役,要是不出徭役,就出钱。

    以上针对性措施,在未来的几个朝代,对寺院进行了毁灭性打击,大明前,朱元璋在一个衰落的寺院开不起火,决定走上创业的道理,最终有了大明。有因有果,所谓世事,不过是一次又一次轮回。

    从唐朝和宋朝的灭佛政策中,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别把自己搞的跟众人差异过大,大到与你家大BOSS齐等层次了。要是不明白,这段历史白读了。

    唐朝的僧人是幸福,有过美好的生活,收入来源多,平时偶有外快,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僧人多次遭到了灭佛动作,不是僧人信仰的问题,而是其本性暴露出的贪欲影响了王朝,占有更多本该属于别人的资源,恰是这样的自我毁灭,让唐以后的僧人有点不争。过犹不及,永远都是硬道理。

    参考资料:

    《唐六典》,李林甫,中华书局,1992年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潮|唐朝僧人职业受欢迎?唐僧的福利待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wii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