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师说,我看到那些不爱学习,还天天惹是生非的学生就烦,说实话,真的爱不起来,那些所谓的“爱生如子”纯属鬼话。
没错,喜爱上进、乖巧,善解人意,配合度高的人,是刻在一个人的基因里的反应模式。老师是人,当然会产生这种自动反应。因此,你若看见调皮捣蛋的学生就烦,是正常反应,无需自责。
也有老师说,我对那些屡教不改,还自以为是的学生,就是脾气不好,情绪不稳,就是想咆哮,想发火……这也没有错,不要自我贬低。这种反应模式在教师的祖师爷孔子身上同样存在。
孔子的学生宰予,大白天上课睡觉,对待学习很不认真,孔子看不惯。其次宰予言行不一,在孔子看来,这是德行有亏。宰予习惯不好,态度不端,品行有亏,孔子忍不住发火了。他愤怒地责骂宰予: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比喻此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
用现在的语言表达就是:你这个笨蛋、废柴,毫无价值。
身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尚且有生气发怒的时候,我等后学之师面对学生问题生出烦躁、愤怒、内耗的情绪纯属正常,不必妄自菲薄,更不可自惭形秽。因为,大自然早就为人类预设了这套操作系统。
既如此,教师就该遵循本心,率性而为,为自己而活,干吗要强调读书学习,实践研究,还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为呢?
什么是修为?就是通过正确的方法,改变自己的行动模式。比如《西游记》里面,女儿国国王去撩唐僧,唐僧的办法是把眼睛闭起来。闭眼这个动作,从物理上隔绝了美女对唐僧的诱惑,当然更正确的方法是,快速离开,从空间上断绝了唐僧的念想。唐僧不是不喜欢女儿国国王,而是他知道自己不能喜欢,所以要闭眼拒绝。这就是唐僧的修为,并且很高。
相反,唐僧的徒弟八戒,在濯垢泉中见到七个女怪洗澡,便跳入水中变作鲇鱼精戏弄她们。八戒只有天然的反应模式,却没有自我修炼的行动模式。因此,他的修为就很低,世人一说起八戒,总是把他与贪婪、好色、懒惰联系起来。
身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每天都会面对各式各样的学生问题,很多问题完全超出自己的预料。如果我们只尊重自己的原始反应模式,就意味着没有进步,没有提升自己的修为,很难突破自己的局限,成为让学生敬佩的人师。
那么,老师怎么做,才会慢慢提升自己的修为呢?
学生不写作业,老师的反应模式当然是生气,这个模式我们改变不了,但可以采取给学生讲清不写作业的后果,一对一辅导学生写作业,再或者是根据学生的学力来布置作业等方式改变自己的行动模式,这个过程就是修炼。不断调整、优化自己的行动模式,就能提高自己的修为。
学生在课堂上顶嘴,老师的反应模式肯定是生气、愤怒,甚至还会情绪崩溃。产生这样的反应模式一点都不丢人,但如果只有这样的反应模式,身为教师的修为就太低了,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滋生新的问题。正确的行动模式是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如果实在调整不过来,可以暂时离开现场。情绪调整好了,才找学生就事论事。坚持不懈的优化行动模式,情绪自控的修为就提高了。
面对外界刺激,人的反应模式其实差不多,但是行动模式区别很大。反应模式是大自然预设好了的,而行动模式则是可以自己修炼的。班主任若能守住教室,立足讲台,以学生的成长为己任,不断地优化自己的行动模式,就能提高自己的修为。
网友评论